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3》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原文】

  7.3子曰:“德之不修①,学之不讲②,闻义不能徙③,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①德之不修:不修德。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②讲:前人多注为“讲习”,笔者“臆”测讲当通“斠”(jiào),考校,考查,研究,意即不研究学问,“语译”“解读”仍以旧注为依据。③ 闻义不能徙:听到合义理的事不能全力以赴去做。徙:迁移。

  【语译】

  孔子说:“有的人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能去讲求,知道了何为道义却不能践行,自己不好的地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啊。”

  【解读】

  本章谈孔子的忧虑。

  第①句讲“仁”或“德”。“德之不修,”“德”在儒学中是空位概念,它和“仁”“道”一样,是诸多道德范畴的总和,“德”可以与“仁”并列合用,称为“仁德”,与“道”合用,称为“道德”,“德必修而后成”。

  第②句讲“智”。“学之不讲”,“学”与“德”并列使用时,“学”则专指文献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属于“智”的范畴。“学”有两个含义:一个属于学“德”的范畴,一个属于学“智”的范畴,“学之不讲”之“学”属于学“智”,“学而不厌”之“学”,属于学“德”。朱熹说:“学必讲而后明”,学习到一定程度需要讲习,通过“讲”才能使自己知识更清晰系统。“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讲”“教”可以促进学习。

  第③句谈“义”。“义者,宜也。”恰当、适度、适中均可称“义”。文中的“义”,含有“道义”,“义理”等含义。

  第④句讲“不善不能改。”真正能改正错误的人,是大仁、大智、大勇之人,对错误认识通脱透彻之人,是属于“勇”的范畴。“知耻近乎勇。”(《中庸》)

  前四句话,即孔子倡导的“仁”“智”“义”“勇”四项美德,“仁”是全德之称,有时又与其它道德范畴并称。“德不修,学不讲,义不从,善不改”,四句构成一组排比句,语势连贯,气脉畅达,一气呵成,而且均用“不”字居中做排比句的连接词,且强调其否定之程度,正是孔子忧虑之所在。




引文来源  安德义论语解读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朱东:做个真实的人,不用拿别人做自己的遮羞布
儒家的妙观察智:知人之明---兼论小人的特征
道德
只要你读懂这五个字:(仁、义、礼、智、信)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
《道德经》:终于知道在个人境界上,孔子和老子的差距在哪了
【论语札记·第14期】第2章 君子论 第8节 君子之至德——中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