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恨歌第一部玄宗出世之2、忧患王子(视频、讲稿)

   第二集:忧患王子( 讲稿)

画外音:玄宗李隆基生于帝王之家,按照常理推测,应该是一个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贵族公子哥,过着神仙一般快乐的日子,快乐的日子肯定让他不知道“忧患”二字的真正含义。然而,历史并不总循常理,真实的李隆基恰恰是生于忧患,从小饱尝人间的磨难。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忧患的童年会让李隆基得到怎样的锻练呢?

蒙曼:先来理一理李隆基的家系,如果不算武则天的话,李隆基是唐朝的第六任皇帝。他的高祖父是唐高祖李渊,曾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祖父是唐高宗李治,伯父是唐中宗李显,父亲是唐睿宗李旦,这是一个帝王谱系。他母亲姓窦,窦氏,不是他父亲的正妻,是一个侧妃,但是身世比较显赫,出身于当时著名的关陇大族扶风窦氏,这一家非常有名气。李隆基一家兄弟是六个人,活到成年的有五个,他排行老三,所以俗称“三郎”。那我们把这个家系说清楚,大家可能就感觉到了,这个人啊,他的出身是显贵无比,但是,因为是庶出,又因为是老三的缘故,应该说他是不需要承担什么政治责任的。按照常理来讲,他就应该过那种花天酒地了此一生的贵族公子哥的生活。磨难这个词跟他应该是一点缘分都没有,可是历史发展往往不遵循常理,因为种种机缘,李隆基的童年不是一个贵族公子哥,相反他经历了三大磨难,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哪三大磨难呢?第一个磨难就是父系凋零。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那是父系社会,父亲和父亲的宗族是一个小孩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保障,李隆基的父系是怎么样呢?李隆基是诞生在一个皇帝世家,可是在他出生的时候,在他小的时候,这个皇帝家族正在走背字,正倒霉呢,为什么?因为一代女皇武则天横空出世了。李隆基他是生在垂拱元年,这就是公元的685年,这一年唐高宗已经死了,当时他的祖母武则天正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当皇帝呢。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武则天就杀了自己的二儿子,就是废太子李贤,大儿子早就死了,又把三儿子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李显从皇帝位置上给拉下来了,给贬到地方去了,就扶立了自己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四儿子李旦当皇帝。本来这个李旦他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最小的那个儿子,按道理讲,皇帝是无论如何轮不上他当的,但是就因为这么一连串的政治变故,皇帝的帽子就扣到他的头上了,那么李隆基也就因缘际会诞生在一个皇帝家庭。可是他的父亲李旦虽然有皇帝的名分,但是并没有皇帝的实权,他不仅没有实权,事实上,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他就被母亲给软禁起来了。那么李旦这个皇帝闭门谢客,谁在真正行使权力呢?当然是武则天了,所以武则天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冕之王,离君临天下只有上步之遥,可是我们也知道,从无冕到有冕可不是戴一顶帽子那么简单。中国古代都是一家一姓的王朝,要想改朝换代,你不仅要换一个皇帝,还要换整个一个皇族,所以武则天当时想要当皇帝要做一件大事,就是把李唐宗室都得给铲除干净,所以武则天就在垂拱四年,也就是李隆基年方四岁的时候,干了这件大事了。当时,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代皇帝的子孙几乎就被她杀光了,就留下了两个活的,就是她自己的三儿子李显和四儿子李旦。虽然这两个儿子留下来了,但是老三李显已经被她远远地贬到南方房陵去了,因此李隆基自从出生之后,就没见过自己这个伯父;身边呢,自己父亲这边的亲戚其实就父亲一个人了。我们要说这个父亲一个人有也算可以啊,但是这还不算完呢,就在李隆基五周岁的时候,一个更大的变故发生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改唐为周,自己当了大周帝国的开国皇帝了。李旦就不能接着当皇帝了,就被降为皇嗣了,降为皇嗣也并不轻松,他整天得防着武家的子侄们对他暗箭相伤,因为武家的子侄们也想接武则天的班啊,一看皇嗣在这儿碍手碍脚,所以没事就算计他,让李旦是活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这样一说大家可能就明白了,李隆基小的时候日子过得并不好,什么父亲的保护啊,叔伯的爱护啊基本就谈不上了,自己的生命都有可能受到威胁。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意味着李隆基他父亲那边的亲戚他一个也见不到了呢?也不是。我们讲过一个人跟他有关系,他的姑姑,大名鼎鼎的太平公主当时留下来了。因为姑姑是个女的,不可能跟奶奶争皇帝的位置,所以奶奶把姑姑留下来了,这是李隆基小时候惟一能看到的父亲那边的亲戚。我们分析分析,他跟这个姑姑是不是感情就得特别亲呢?不尽然。因为太平公主和李旦在武则天时代的处境可太不一样了,太平公主是得宠的,而李旦是受猜忌的,太平公主又是一个乖女儿很会洞察母亲的心思,在那种情况下她不见得愿意跟自己的哥哥李旦多来往。但是不管怎么说,不管是不是亲近,反正这个姑姑是小的时候李隆基惟一能看到的父亲那边的亲戚,因此,恐怕也存在着一种依恋之情。这是我们说父亲那边。

画外音:仔细梳理李隆基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为了保障自己政权的稳定,武则天不惜一切手段遏制李唐王室的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旦一家活得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少年李隆基不但没有享受到一个公子哥应有的快乐,还处处小心谨慎。可以说,在父亲这一支里,他是得不到任何庇护。但是历史记载,李隆基的母亲也是出身名门旺族,如果父亲无奈的话,母亲会不会对他呵护有加呢?

李隆基母亲这边就更惨了,干脆就被武则天给杀了,我们刚才说过,李隆基的母亲是出身于扶风窦氏,是一个大族,怎么一个大法?窦氏的曾祖父叫做窦抗,其实就是李唐王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大舅子,是李唐的国舅爷,因此李旦和这窦氏其实是表兄妹关系。唐朝贵族流行亲上做亲,这个窦氏又温柔美丽,性格也是温良恭俭让俱全了,所以长大之后就顺理成章地嫁给了李旦,被李旦封为德妃了,跟李旦感情很好,给他生了一儿二女,这儿子就是李隆基。那么李旦对这媳妇很满意,她妈武则天对这个儿媳妇满不满意?这个史书没有记载,不过就在长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92年正月初二,武则天用实际行动对这个儿媳妇表态了。那天是大年初二,按照规矩,儿媳妇要给婆婆拜年去,所以李旦的德妃窦氏还有李旦的正妃刘氏两个人就结伴去拜见武则天。无数人都看着她们进了大殿了,可是没有一个人看着她们出来,两个年轻貌美的妃子就这样人间蒸发。武则天为什么自己要杀儿媳妇呢?按照史书的记载,直接原因是有一个宫女叫做韦团儿告密了。据说这个韦团儿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宫女,看上李旦这支潜力股了,想要伴上他,以后自己捞点好处,就勾引这个李旦。可是没想到李旦不为所动不领情。韦团儿觉得你不让我痛快我也不让你痛快,一股怨气就撒在李旦两个妃子身上了,就跟武则天这儿告密,说这两个妃子实行厌胜之术,半夜在自己的院子里埋小桐人,这小桐人就是武则天,然后诅咒这个小桐人,诅咒皇帝。诅咒皇帝是罪该万死的事情啊,所以武则天把她们干掉了。这事是不是真的那么简单,这事不可能那么简单啊,你韦团儿不过是个宫女,借她俩胆子,她敢随便诬陷皇嗣的妃子吗?万一调查出来不是这么回事怎么办?所以我觉得这事表面上看是一个桃色事件,但是背后必定有人在指使,谁在指使啊?我们在看侦探小说知道一个原则就是谁受益谁就是嫌疑人。当时整李旦的妃子谁受益啊,当然是武家那些子侄们,因为武家的子侄们正在跟李旦争夺武则天的继承权。如果他们能把李旦的妃子扳倒,势必就会牵连到李旦,如果把李旦从皇嗣的位置上搞下去,他们就成了武则天的接班人了,以且他们就是皇帝了。有这么一个阴谋有这样一种想法,所以他们就指使韦团儿干了这么一件事。大家说武则天她心里清楚不清楚这么一个问题,我想武则天是一个明白人,她对这个事情是很清楚的,很清楚她为什么还要杀这两个妃子呢?很简单,因为她的皇位确确实实是从儿子李旦手里夺过来的,她对儿子对儿子一家是始终有那么一种忌惮之情防范之心,现在既然有人挑事了,她就将计就计,敲山震虎,震一震李旦看。她想看看我把你两个妃子杀了,你李旦什么反应?你要有反应,我把你一块做掉。李旦什么反应啊?李旦没反应,饮食起居,请安问好,一切如常,不仅他本人没有反应,他还严格教导两个被害妃子的小孩们也要保持冷静,不要流露出一丝一毫不正常的情绪。你想,对于李隆基这样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来讲,对母亲的突然死亡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态度,这是何等残酷又是何等难以办到的一件事啊。可是李隆基办到了,为什么?环境催人成熟,没有办法。那么按说儿子这么窝囊了,武则天这个当母亲的应该放心了吧,没有,他照样不放心,因为儿媳妇死了,但是儿媳妇有娘家啊,我们刚才说了,儿媳妇的娘家窦氏那是一个大族,还有可能暗中支持李旦这边啊,怎么办呢?所以在窦妃死后不久,又一起厌胜案被告出来了,这回的被告是窦妃的母亲,说这老太太也是半夜在那诅咒武则天,诅咒皇帝早死,好给她女儿报仇,好让他女婿接班。这件事情当然好多人都是不认可的,所以审来审去,审了一段时间,最后窦氏全家都被流放了。这样一来,小小的李隆基不仅失去了母爱,也失去了来自外祖父那边的支援,这叫什么?这叫屋漏偏逢连夜雨,破船又遇打头风,很是凄惨,不过呢,就像他父亲那边还留下一个姑姑太平公主那样,母亲这边也有一个亲戚留下来了,就是窦妃的妹妹,窦姨,李隆基的姨妈。咱们现在讲母亲那边的亲戚,我不知道别的地方如何,我们家那边有一个说法,叫做娘亲舅大,说母亲这边的亲戚是舅舅最为尊贵最为重要,不过这是现在的看法,唐朝人不这么看。唐朝这个姨是非常重要的,姨号称“从母”,就是半个母亲,身份也尊贵,跟这个孩子也亲近。李隆基才七岁多就失去母亲了,窦妃的妹妹就出现在了小小的李隆基身边,照顾他的饮食起居,这也成为李隆基童年时代难得的一个依靠。

画外音:父系凋零以后,母系也变得七零八落,少年的李隆基果真就应了那句话“生于忧患”。可能就是这种经历,磨练了李隆基的性格,造就了他后来的行事风格。但这都是后话.童年时代的李隆基,在缺少父母的呵护下,他自身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蒙曼:李隆基的童年时代,史书记载不多,留下来的就是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也挺有趣的,哪三个故事呢?第一个叫摔不死的故事。李隆基三岁,这是虚岁,周岁一岁半的时候,有一次武则天抱着他,凭栏远眺,武则天是一个政治家,脑子里军国大事多,抱着抱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想哪儿去了,手一松,孩子掉下去了,周围的害怕啊,赶紧都叫唤着上来抢这个孩子,可是动作慢谁也没有够着,掉下去了。掉下去,他没摔死,不仅没摔死,小小的李隆基还怡然自得笑了。据说这次事件之后,武则天是啧啧称奇,觉得这个小孩不寻常,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故事叫摸大奖的故事,挺有趣的,这在《太平广记》里有记载,“唐天后尝召诸皇孙坐於殿上,观其嬉戏,取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遂命取玉龙子以赐。”什么意思呢?说天后,就是指武则天曾经有一次逗着一帮孙子玩,武则天坐殿上,孙子在下边,玩着玩着,武则天突发奇想,拿了一个大盘子,里面摆满了珍贵的玉器,像什么玉环啊玉串啊玉杯啊玉碗啊,都摆在里头了,跟那些小孙子们讲,你们都来拿吧,谁抢到哪个就给也哪个,这不就是摸奖嘛,这些小孩都抢啊,每个人都抢了好多,可是只有李隆基他在那儿端坐不动,看也不看,武则天一看这个小孩表现不一般,就摸着他的背说,这是太平天子啊。取了一个最贵重的玉器玉龙子赐给他。这是摸大奖的故事,人家李隆基不摸,最后还真是中大奖了。第三个故事,我给它取名字叫闹朝堂的故事。那是在李隆基七岁的时候,当时武则天做皇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觉得心情很好,心情很好就影响到身体机能了,所以是发白再黑,齿落更生,头发本来白了又黑了,牙齿本来掉了又长出来,焕发了人生第二春啊。武则天很开心,就让自己的孙子,就是李旦的这几个儿子,李隆基这几个兄弟们都出阁了,出阁就是指让他们到宫外居住,给他们人身自由。不过这些小王子虽然出阁,可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都要到殿里来拜见奶奶,拜见皇帝武则天。有一次李隆基就来拜见来了,正好呢,那天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懿宗值班,武懿宗我们讲过,人长得特别猥琐,行为更加猥琐,但是仗着自己是武则天的堂侄,所以眼高于顶目中无人。现在一看,小小的李隆基带着自己的仪仗队来了,别看人家年纪小,但是仪队整齐落落大方,怎么比自己这个大人看着还有派?武懿宗很不高兴,就想教训教训这个孩子,想要折一折他的锐气,就对着李隆基这个仪仗队发话了,说:你们出去,哪有这样的,等我们叫你们再进来。李隆基别看人小,可是不吃素,一看武懿宗这么张狂,他马上脸就扳起来了,说:这是我们家的朝堂啊,管你什么事?你有什么资格来呵斥我的卫队?把武懿宗给搞得灰头土脸的。武则天在上面看,这个十足的一个小英雄嘛,也是哈哈大笑,以后非常宠爱这个孩子。如果这三个故事属实的话,那足以证明,小小的李隆基虽然没有父亲母亲那边特别强有力的保护,但是照样英明天纵啊,而且连武则天这么不一般的人物都承认他不一般了,可见真是不一般呀。可是,重要的是,这三个故事是真的吗?

画外音:少年李隆基固然生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但是按照现存的史书记载,不良的环境并没有影响他的成长,相反,刚刚讲过的三个故事给幼年的李隆基平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那么,这是后人的杜撰还是历史的真实呢?

蒙曼:我们一个一个地分析一下。第一个,摔不死的故事,它是真的吗?它肯定不是。因为一个孩子他掉到地上可能摔不死,这是有可能出现的,但是绝对不会摔笑的,怎么也得摔哭的,所以这不符合常识。再说了,这个故事把武则天当成什么人了,当成我们普通退休大妈了,没事抱孙子,不是,武则天是皇帝,哪有功夫在这儿含饴弄孙啊,不符合武则天的行事准则。第一个故事是假的。我们看第二个故事,摸大奖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啊?这个故事也不是真的,这个故事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说武则天抚着李隆基的背说这是我们家的太平天子,这是不可能的啊。因为我们知道李隆基他是庶出的老三,按照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什么太平天子。武则天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怎么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呢?另外,这个故事里表现李隆基那是木呆呆的,人家都又走又跑又跳又叫,他居然在那儿无动于衷,这是个傻孩子啊。可是我们觉得呢,李隆基后来那是一个非常活泼的人,不符合李隆基的性格特征。所以我们觉得第二个故事也是假的。第三个故事,闹朝堂的故事,这是不是真的啊?这个故事流传特别广泛,而且就记载在《旧唐书》里,应该说它的可靠度是远远超过前两个故事的,而且这个故事里李隆基英气勃发的样子也比较符合他日后的这一个特征,所以我认为这个故事主体是真实的。可是我要说它主体是真实的就意味着我肯定觉得它某一部分不是真实的。这个故事结尾说,李隆基表现得很有英雄气之后,武则天对他非常赞赏,从此更宠爱他了,我觉得这一部分不是真的,为什么?因为就在这件事发生之后不久,就出现了李隆基的母亲窦妃被武则天杀害的事情,这意味着什么?我怀疑,正是李隆基当时一句无心之言,激起了武则天的疑虑,你想一个七岁的小孩子都能说出来“这是我们家的朝堂”这样的话,那他家大人怎么想啊?是不是复辟的贼心不死啊?可能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疑虑心情的刺激之下,武则天对儿媳妇痛下杀手。如果我这个猜测成立的话,李隆基小时候这种英气勃发的表现不仅没有让武则天这个奶奶产生后继有人的自豪感,从而宠爱这个孙子,反而成了李隆基家庭悲剧的导火索。这样看来这三个故事都有不靠谱的地方,基本上是属于帝王神话了。我们说这几个故事都不靠谱,李隆基童年乃至少年时代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

画外音:关于李隆基童年的三个小故事,蒙曼老师认为它们不过是一些帝王神话,是人们想像出来的东西,在那个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隆基不会有如此的神气。那么,李隆基真实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蒙曼:真实生活啊,一言以蔽之,地位是一降再降,忧患远远多于安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一看李隆基的履历表就知道了。李隆基取得的第一个官方身份是楚王,这是他在虚岁三岁周岁一岁半的时候得到的,为什么他能当楚王啊?很简单,因为当时他的爸爸李旦还在皇帝的位置上,皇帝的儿子自然封为亲王,所以小小的李隆基就当了楚王了。这个身分到李隆基周岁五岁虚岁六岁的时候它就变了,从楚王变成临淄王了,一个是两个字的王一个是三个字的王,它意味着什么啊?这个意味可就大了,意味着从亲王变到群王。亲王和群王差一级呢,为什么李隆基这时候这个身份变了呢?也很简单,因为就在这一年,他的奶奶武则天当皇帝了,他的爸爸就不是皇帝了降为皇嗣了,爸爸身份降儿子身份也就跟着降了。降到临淄王,这个临淄王他当得也不踏实,我们刚才不是讲了吗,李隆基七岁多的时候因为母亲窦妃被害,武则天对他们一家防范心加强,所以又把他们家给软禁起来了。原来出阁,这次重新入阁了。软禁起来,那人身自由就没有了,幽禁在皇宫里头。这种软禁的临淄王身份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呢?持续到了公元698年也就是圣历元年,李隆基13岁的时候,当时武则天经过多年的摇摆终于决定让三儿子李显当皇太子,把他从房陵给召回来了,也就是说,武则天表明了一种还政李唐的心迹。这对于整个李唐宗室来讲是大好事,可是对于李唐宗室来讲是大好事,对于李旦来讲就没有那么好了。把三儿子从房陵召回来当皇太子,对于李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十几年的皇嗣白干了,以后接班轮不到他了。那么武则天不让他接班了,让他当什么啊?这时候武则天把这个李旦封为相王了。那好,随着李旦这么一封相王,李隆基就又接受了他的第三个身份了,什么身份啊?还是临淄王,大家说还是临淄王怎么叫身份改变了,此临淄王非彼临淄王也。当年他是临淄王的时候,是皇嗣的儿子,皇嗣约等于皇太子,以后没准要接班,以后他就可能晋升为皇帝的儿子,可是现在他这个临淄王是相王的儿子,相王就不再约等于皇太子了,以后也不能当皇帝了,因此啊,虽然名号没有变,但是李隆基的实际地位下降了。当然我们也知道任何事情都存在着两面性,就是所谓的祸福相倚,李隆基虽然失去了以后成为皇帝儿子的这种可能性,但是他得到了久违的自由。就在这一年,武则天重新让他们兄弟几个出阁了。这时候他已经十三岁了,童年基本上就过去了。我们就可以说,自打记事以来,李隆基的身份是一降再降,忧患多于安乐,甚至是幽禁多于自由。我们把他的童年这个经历交待清楚了,我们就得分析分析,这样的童年乃至于一点点少年时代对于李隆基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给他什么样的影响?我总结了四点影响。第一点影响叫做,少年已知愁滋味。辛弃疾说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般少年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愁,但是李隆基不一样,他在小时候已经知道什么叫做忧愁了。虽然他出身高贵,但是受时局的影响,他从小就饱尝忧患,决不是一个只知享乐的公子哥,相反,他从小就熟悉宫廷斗争,深知政治的险恶,这对于一个以后要和政治打一辈子交道的人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历练。第二个影响就是他使得李隆基从小锻炼得心机深沉,可以喜怒不形于色。每个人都有天真的童年,李隆基也不例外,但是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七岁的小孩子的无心之言居然可以导致母亲的死亡,那么任何人恐怕都能学会心机深沉,这是环境使然,练就了这样一种心机。第三个影响是多才多艺。刚才我们讲了李隆基和他的兄弟们在一起被武则天关禁闭关了整整六年,这六年里,他们也不能出去玩,也没有人来拜访他,能接触到的是谁啊?只有他爸爸李旦,还有他爸爸养的一帮乐工,那么李旦是什么人啊?我们在《武则天》系列里讲过,李旦是一个“文青”啊,文学素养很高,能写诗,更擅长写字,现在武则天既然把他从政的道路给斩断了,李旦也只能是规规矩矩地教儿子念书了。因为他这么用心地教,李隆基这么用心地学,所以长大以后也是有文学才华的,另外因为父亲养着一帮乐工,没事吹拉弹唱,李隆基受到他们的熏陶,从小他的音乐天分也被充分发展起来。这在当时是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这些爱好都陪伴了他的一生,以后能够成就他的名声。这是第三点。第四个影响是什么呢?是情深义重,李隆基这个人重感情。就像人在沙漠里才知道水的可贵一样,人在感情的荒漠之中也才能知道情义无价。李隆基不是一个蜜罐里泡大的孩子,自从七岁的母亲去世以后,他没有享受过多少来自家庭的温情,正因为如此,他对身边的亲人都有很深的感情,就拿窦妃的妹妹窦姨来说,这个人她在李隆基当了皇帝之后被封了邓国夫人,所有儿子都当大官,为什么?李隆基报恩啊。另外呢,对于跟自己一块儿吃过苦关过禁闭的兄弟,李隆基也是手足情深。他的这份感情会对他日后的政治产生影响,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以后再说。我们现在看李隆基有了这样的一些素质,但是我们也得清楚,当时他还不是一个真正值得注意的人。他是从小在政治漩涡里摸爬滚打,但他仅仅是一个孩子,他不是一个政治人物,要说他当时真正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名字,这名字有什么特殊啊?他不就叫李隆基吗?因为排行老三就叫李三郎,后来这个庙号是唐玄宗,后来的谥号叫做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所以民间又叫唐明皇,这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吗?这些是没有,这些也是大多数人知道的名字,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李隆基还有一个名字,是一个外号,叫阿瞒,是什么意思啊?阿瞒是曹操的小名啊,曹操在唐朝可还不是像我们后来戏曲那样的大白脸,还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奸臣形象。对于唐朝人而言,曹操固然意味着工于心计,亦正亦邪,但是同时也意味着雄才大略。人们管李隆基叫阿瞒,这就意味着对他素质的肯定。那么,工于心计又雄才大略这是什么的素质?这是政治家的素质。只不过这时候还没有机会表现出来,那么机会会很快到来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恨歌之玄宗出世2忧患王子
李旦两次登基,却两次禅让,他为什么会主动放弃帝位呢?
她婆婆是武则天,儿媳是杨贵妃,被武则天召入宫,从此尸骨无存
长恨歌之玄宗出世?蒙曼听课笔记(一到五讲)
做皇帝的大哥必须死?给你讲个不死的
这个“家暴”下长大的皇帝,一生藏尽了不可告人的秘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