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德义《论语解读·子路第十三·5》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原文】

  13.5子曰:“ 诵《诗》三百①,授之以政,不达②;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③。虽多,亦奚以为④?”

  【注释】

  ① 诗:指《诗经》。在西周和春秋时期,从政者,尤其是外交人员,多借用《诗经》上的诗句表情达意。 ② 不达:指行不通,办不了。达:通达。 ③ 专对:独立地谈判交涉。指使臣在外,要独立行事,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去进行外交应对。对:对答。 ④ 亦奚以为:又有什么用呢?以:用,动词。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可译为“呢”。

  【语译】

  孔子说:“熟读了《诗经》三百篇,把政务交给他去处理,却办不了;让他当外交官员,出使诸侯国,又不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地独立进行交涉应对,《诗经》的篇目即使背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解读】

  本章孔子谈《诗经》的作用。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是迷惑,糊涂。“殆”是危险,危殆。 “学”,比较容易理解。“诵《诗》三百”,属于“学”的范畴之一。“思”,一般人不太理解。以为“思”就是“想”,“思”什么,“想”什么,“思”的内容非常重要。“思”一般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思索,对知识的辨同求异或辨异求同,寻求知识的贯通,这是“思”之一。思之二,即知识运用的思索,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学是为了用,因为要用而去学,学用结合,知行结合。所以孔子在本章中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三百篇,倒背如流,叫他去从事政务管理,却狗屁不通,出使四国,却不能应酬对答,知识再多有什么用呢?孔子讲的就是学用结合,知行结合,实际上谈的也是学思结合,即“思考”的方向性问题,“思”应是运用之“思”,不会用,学也无益。

  另外,“诵《诗》三百”,何以能使政?“不学《诗》,无以言”,为什么呢?仍用孔子的话回答。孔子在《阳货篇》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是说《诗经》有感染情绪的作用,“观”是说有认识风俗观察社会的作用,“群”是说有沟通思想感情的作用,“怨”是说有对不良社会现象有讽谏箴劝的作用。从近的方面说,可以学其温柔敦厚,仁爱孝悌,以此可以侍奉父母,以侍奉父母之心,去侍奉君王,即是“使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280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5章》孔子重视学诗的基本意义何在?
论语注释 学以致用
论语:诵诗三百(13-5)
复旦傅杰教授讲:《诗经》是孔子要求儿子必读的一部书
孔子论学诗有哪些好处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