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时代还需要战略、流程和职业经理人吗?

1互联网时代还需要做战略吗?


首先要问问什么是战略?你心目中的战略是不是特别繁琐冗长的八股文,是不是一成不变的皇上谕旨?如果是,那确实不用做,因为那不是战略。而真正的战略就是一个成功的逻辑,如何在高手如云的世界活下来,不仅活下来还能活得很好,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白了战略就是你怎么成功,并且还能找到持续成功的方法。所以,任何企业都要有战略。


战略三个基本元素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必须的:


1)一个愿景,就是你最终想去哪里,想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这个是团结我军和群众的根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你就缺乏一个开始的基础,也缺乏持续的动力和凝聚力。比如,乔布斯的愿景就是改变世界,IBM的愿景就是打造智慧地球;雷军的战略就是做个用户一起参与的产品,把品牌做成有共同喜好的年轻人聚在一起的圈子,所以小米的战略就是“为发烧而生”;阿里巴巴的愿景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所以它所有的战略布局都是围绕卖方和卖方,让二者之间的连接更容易、更安全、更全面、更顺利。


2)一个使命,就是你是谁,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做依据,人们通过什么从芸芸众生中识别出你是谁?又凭什么记住你?又如何与你产生关系?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讲清楚你的产品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到底满足哪类客户,解决了他们什么关键需求,这种需求是一次性的还是持续的刚需。


3)一个与愿景匹配的有效路径,就是你怎么能够去到你想去的地方。比如乔布斯想改变世界,他决定打造最简单、最完美的产品,通过改变大家的应用方式来创造不同;IBM要打造智慧地球,它由产品型公司转变为智慧服务型企业。任何企业都需要解决这三点,在这三点之下来设定组织、调配资源、选择人才。


成功的企业往往因为这三点非常清晰,找点找的很准,上下达成一致专注地向前发展就很容易成功;而失败的企业也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什么,最终要去到哪里,怎么去而最终失败。而真正的大成者都是在战略思维、战略发展和战略布局上有更优于其他企业的行为,所以战略在互联网时代不是不要了,而是更加重要。


2互联网时代做战略与过去有何不同?


今天做战略确实和过去的战略有所不同,列举几个明显的不同:


1)由竞争战略转变为需求战略。过去制定战略大多基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看清楚竞争格局,不让对手攫取蛋糕的份额是关键,但是今天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客户需求,战略的起点从竞争转变为价值,就是你如何能够找准用户的刚需,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


2)由静态战略转变为动态战略。过去战略是固定不变的,在确定战略之前想清楚,一旦确定就几年不变,一直到把结果做出来。但是今天的战略除了愿景使命价值观之外,包括主营业务、产品组合模式、盈利模式、实施路径都可能发生变化,你需要根据外部变化来确定之前的成功模式在现在是否还行得通,要不要变,是否存在被颠覆的危险,如何让自己能够顺势而为、快速反应。所以,如何在愿景之下建立动态战略和战略管理是新时代的挑战。


3)由老板战略转变为大家战略。过去战略决策过程都是企业自己内部的事,通过行业分析和自身能力分析,加上管理层的讨论,一把手的直觉来决定方向和打法。而现在则是大数据分析驱动决策,用户数据、生态圈内相关合作者数据都将影响战略的走向,而决策过程只听自己的已经不可能了,老板也需要直面客户,保持对客户高度的敏感度和敏锐度,老板就是第一产品经理,只有匹配客户需求并持续超越客户需求的决策才可能获得成功,所以战略不再是老板和管理层自己的事,而是结合用户、合作者、技术大拿等共同的战略。


3互联网时代还需要管理吗?


管理在任何时代任何企业都需要,但是互联网时代的管理确实和过去有所不同,过去的管理还是一把手或者管理者为主导的管理,龙头在企业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战略是一把手和高管团队的事,其他人主要就是分解目标和执行到位,而互联网时代则强调小组织、强个人的做法,很多有效的创新往往都在内部通过灵活的机制产生。传统企业强调的是1+0+0+0…..,它的效能在于前面的那个1,如果1错了,后面的0也都变得无效,所以传统企业中强调作为龙头的决策者一定要想清楚,把方向和目标定对,做正确的事,而后面那些0就是执行到位,把事情做对,大家行为的规范性和组织规模下的效率是关键。


而互联网时代更像是1+1+1…..,每个人都是参与者、创造者,你所做的管理不再是管控和监督,而是激发和连接,你不是要去把人磨平搓圆,把特立独行的找出来赶出组织,而是要把特立独行的人找出来让他们的特别之处更为发光,让每一个可能独特的观点发光,你所做的管理只是进行必要的风险管控和留住他们,让他们觉得你的管理不是妨碍而是助力。在传统企业,大量信息只需要管理层知晓就可以了,员工不需要了解太多为什么,只需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管理的关键词是效率、效益、有序。而互联网时代,公开、透明、分享、保持创新、连接成为内部管理的关键词,有序变成了适度混乱中的恰当有序。


4互联网时代还需要职业经理人吗?还要强调职业化和流程吗?


职业经理人的概念是什么?专业、规范化、严谨的逻辑思维、丰富的管理经验、优秀职业素养和操守。职业经理人的代表诸如杰克韦尔奇、格鲁夫等都为企业的成功带来了巨大的作用。互联网时代之所以有这样的质疑,是因为出现了很多的草根英雄,他们相对草莽、相对屌丝、不按常理出牌、随时准备颠覆,而且在互联网时代,面对一群不按常理出牌、没有经过规范化训练的颠覆者,由职业经理人操盘的大企业,甚至世界500强变得迈不开脚步,被严谨的思维、流程和职业的惯性拌住了阵脚,反而输的几率更大。


但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职业经理人、职业化和流程建设,当企业小的时候,可以通过熵增现象促进活力,当企业大的时候,如果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职业化建设,企业很难获得进一步的突破。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请来原GOOGLE的桑德伯格来做COO,腾讯的马化腾请来麦肯锡的刘炽平来做总裁,阿里巴巴的马云和职业人CFO蔡崇信的结合,都使得企业在草莽的基础上有了稳健而快速的突破,不仅管理基础更扎实了,企业的视野和格局也有明显不同。所以职业经理人在互联网时代一样非常重要,职业化和流程仍然需要。


只是在互联网时代,职业经理人要更加灵活和柔软,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首先适应环境,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自己的职业章法进行改良和创新,匹配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建立起既保持创业期的创新力和快速反应,又匹配企业长远发展需要的,助力创新和规模拓展的管理体系和流程体系。互联网时代职业经理人切忌生搬硬套,把原有企业的惯性管理思维和流程体系强行植入互联网企业,而是在了解互联网企业的运作规律、管理文化之后进行有序的管理体系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如何在建立有序规则之下允许适度无序的产生,在激发活力和制定规范流程之间建立平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


5产品驱动型企业如何转变为用户驱动型企业?


其实更准确地提法应该是如何从产品运作型向用户驱动型转变,因为产品驱动和用户驱动不是矛盾,恰恰相反,现在大成的公司哪个不是靠杀手级产品成功的,哪个不是以用户为中心呢?二者往往是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苹果、facebook、google、特斯拉,到国内的BAT,小米,360,高德地图,搜狗,大众点评,美图等等,基本上都是靠极简单的一款或者几款产品,或者说靠产品外壳下的应用抓住客户的,而应用说到底还是产品,这个时代不是产品削弱了,而是更加强调产品的时代。只有在产品做得足够有吸引力和黏附力,才有可能在拥有庞大客户群的基础上发展平台战略。二者不是谁转谁的问题,而是用户导向的产品驱动模式。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提法?其实是大多数传统行业习惯自己主导产品特性,以运作的模型规模化量产和销售,整个业务链的推进都是以产品运作为主导,没有充分把握客户需求,没有请客户充分参与到产品的运作链条中,而面对互联网时代得客户者得天下的状况,所以有此说法。


要从传统的产品运作型变为用户驱动型企业,有几点建议:


1)放弃满足所有人的想法,像创业公司一样抓住最初的或者最优质的用户,致力于不断提升这群人的忠诚度和重复购单热情;


2)公司的考核指标从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更改为用户指标为核心;


3)从酝酿产品的阶段就让用户参与,在业务链条每个环节都让用户与企业共舞。


6雷军的七字诀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精髓吗?


我要想问小米模式是什么?现在很多人都将雷军的七字诀:专业、极致、口碑、快作为互联网时代最根本的特征。我想说,这7个字其实不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你把这七个字放在华为身上,同样非常的契合,华为就是以高科技、技术专业为核心的,在华为基本法中就强调了专注,做减法而非做加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管理上华为都是追求极致的典范,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早已经成为华为的战略理念,从任正非到下面每个员工考核的重点都围绕客户展开,华为人深知活下去只能靠客户,而关于快这一点,看看华为的荣耀就知道了。所以这7个字其实是以技术导向的产品型公司取得成功的共性,并非小米一家开始。但是掌握这7个字确实是互联网时代需要具备的必要条件,没有这些你基本上是玩不转互联网的,而具备这些特征的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加速发展,比如华为。


7目前这么多家企业谁家的模式最好?


比较看好华为和小米,因为他们都在混乱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和秩序,虽然这些模式和秩序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这个摸索的过程却很难复制。华为最关键的是解决了利益分享机制,光学利益分享很容易,但能把利益分享机制和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结合在一起很难学习,不仅如此,将客户至上这么多年持续植入每个员工心中,一个智商高的优等生还天天120%的投入努力,还知人性勤律己在用户面前把自己低下来,这个是很不得了的事情。小米现在大家都在学,但是建立用户驱动的业务模式相对容易,建立用户驱动的管理模式不容易,从内部形成用户和员工自传导、自驱动、自考核,做到真正的用户参与决策,做到一群铁杆粉丝愿意长期跟你一起玩一个“自己的”品牌,这个是很难的事情。


华为解决了一个企业内部1+1+1…的布局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问题,小米解决了企业与用户之间1+1+1….的布局以及相应可能产生的问题,所以他们目前只是时间问题,剩下的就是做加法一直加下去。华为可能还更厉害一些,因为华为在技术上非常强,产品可以迅速跟上,小米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产品保持持续的优秀,在把用户需求用产品语言表现出来的同时如何超越期望。


8下一个大成者可能在哪里?


目前,感觉国内真正体现大家情感的东西还没有,不管是发烧还是情怀,都还是一种由男性主导的基于功能和应用的开发,而最能体现大家情感的是什么呢?至少能把最感性的女性都变成铁杆粉丝的东东,就跟在国外排长队买LV,GUCCI的中国女性,让她们花钱也浑然不觉,还生怕买不着。能不能有一个电子产品能够做到这一点?乔布斯为什么选了库克,因为他既懂男性又懂女性,在追求上极致,在情感上细腻,在男性体内是一颗柔美敏感的女人心,这和苹果做最好的产品、让男人女人都爱的诉求非常一致。中国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类产品。美图秀秀推出的一系列应用非常好,接下来要看它的模式和格局了,能不能走出应用做成一个生态链,做好长远的战略布局。直觉上,下一个大成者一定有一个是从女性发烧友切入的,以击中女性情感需求来取胜的。


9如果用几个字形容今天互联网时代的特性?


连接一切、用户参与、社交化营销、大数据、失控与平衡、国际化、布局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种营销4理论。不学变2哟!
移动互联时代的生存法则-凤凰新闻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就是一套经营体系!
如何建立与客户互动的流程?
职业经理人制定「企业战略」流程架构,26页PPT行业通用课件
颠覆性组织:一米宽,一千米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