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音诗友》史文山教学(十三)

《知音诗友》教学

史文山

前言

为弘扬和发展中华诗词文化,提高诗词学习创作水平,《知音诗友》微信群开展学习作业和专题创作活动,并请教评老师进行针对学习作业和创作需求,开展教学和点评活动。教学点评活动,经过教评老师的辛勤工作和群内各位诗友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赞誉。应师友们的要求,将老师的教学讲义课件,制作微信公众号,方便大家学习与交流。

本系列的教学讲义课件,是著名诗人史文山老师所编写和讲授的。史老师是山西沁源人, 1943年1月生。1967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退休前为太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系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曾任山西《难老泉声》编辑、《唐槐诗社》副社长、《唐槐吟苑》副主编、编审。诗词曲作品及论文发表在《中华诗词》《诗词世界》《诗词月刊》《当代散曲》等全国多种刊物。在山西省图书馆《文渊讲坛》讲诗词对联知识八次。有《抱璞散曲》出版。


第十讲  散曲的语言特点及风格流派

(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一、散曲的语言特点
散曲的语言与诗词相比,有以下特点:
 
1、通俗直白俚语入曲
诗词追求典雅,温文尔雅,温柔敦厚,而散曲可以通俗直白,俚语入词。
 
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说:“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要耸听……”
 
明王骥德《曲论.杂论》云:“若曲,则调可累用,字可衬增,诗与词不得以谐语方言入,而曲则惟吾意之欲至,口之欲宣,纵横出入无之而无不可也,故吾谓快人情者,要毋过于曲也。”
 
明清之际戏剧家李渔《闲情偶寄》说:“诗文之词彩贵典雅而贱粗俗,宜蕴藉而忌分明;词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这里的词是指散曲。
 
清人徐大椿更以“直、俚、显”立为“元曲家门”,并将这三者视为曲之文体所必需,其云:“若其体则全与诗词各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述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若必铺叙故事,点染词华,何不竟作诗文,而立此体耶?”
 
王国维说曲的目的乃“谓歌舞演故事也”,是要“自娱”要“娱人”,即是说曲是娱乐性文体。曲最终是要搬上戏台演出的,所以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说曲必须“要耸观,又要耸听”,此即是要以观众为主,正是这一指向规定了曲的风格要明白显畅。所以李开先《西野春游集序》说“词宜明白而不难知”。
 
任中敏在《词曲概》中所言:“曲以说得急切透彻,极情尽致为尚,不但不宽驰、不含蓄,而且,多冲口而出,若不能得者,用意则全然暴露于词,……此其态度为迫切,为坦率,可谓恰与诗余相反也”。
   
上面这些对散曲语言的论说,说明散曲是为了演唱的,而观众和听众大都是普通百姓,因此文辞不能太雅,不然大家不懂。应该用通俗的语言——要能贴近生活,说得明白显畅而有吸细力。而要贴近生活“耸观”“耸听”有吸引力,语言内容自然就方言俚语俏皮语无所不包,这正好和诗词求雅的语言风格相反。和民歌风格接近。
 
曲词的俚俗,表现在句式和词语的口语化上。
 
如卢挚的【双调·蟾宫曲】《田家》: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
太平庄上,杨柳荫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生非,快活煞庄稼。
解释:
沙三和伴哥是两个农村小伙子,来嗏,是元人口语,表示感叹。他们两个在河中捞虾,弄得两腿沾满青泥。可能是口渴了,搞个西瓜,在杨柳荫下,用手掌磕破,吃起来了。另一个小伙子小二哥看见了,馋的嘴里流涎水,昔涎刺塔是形容流口水的俗语。他躺在石碾子上休息,把一条腿抬起来搭在另一条腿上,好像个琵琶的样子。渰(音淹)着,躺着的意思,形容无精打采的样子。他可能是累了。最后是作者的感受。看农田里荞麦开花,绿豆生芽。荞麦开花时在三月,绿豆生芽在仲夏,反映从春到夏的劳作情况。无是生非,快活煞庄稼。农民然辛劳却很快乐。他用乡村的美好宁静来反衬世俗的喧闹,用农家生活的自然淳朴,无是无非来表达他对官场生活勾心斗角的鄙弃。
 
卢挚(1242?—1315?)在多地任职,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从一品,属于大官。但他的散曲语言很通俗,许多是民间口头语。此曲摄取了三位农村小伙子沙三、伴哥和小二哥的最富特征的外貌和动作,以简练白描的笔法,为人物画形传神,给人以活泼、憨厚之感,清晰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里全是用口语描绘出来的,既质朴直率,又生动活泼。其表现风格与内容情趣十分合拍。
 
元曲中不仅反映日常生活的曲子用通俗语言,就是政治性很强的内容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直接冲击了“至高无上”的君权思想;刘时中的《上高监司》前、后套,更深刻暴露了元代政治经济制度的腐败。这些作品也是用通俗的语言写成的。
  
2、祟尚趣味,俗而有趣。
元人钟嗣成在品味元散曲之后,曾用“蛤蜊味”来评誉其风格、特色,他说:“若夫高尚之士、性理之学,以为得罪于圣门者,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录鬼簿·序》)
蛤蜊味,是指一种特殊的味道。蛤蜊,是海中贝壳类生物,其肉味道鲜美,但在当时北方人吃不惯。用来比喻散曲是一种新鲜的诗体。当时传统的诗词特别是词在文人中影响还是很大的。
 
就风格、语言特点而言,诗词注重意境,贵含蓄、内蕴、凝练、雅丽、讲究格律,比较规范,以文雅为主,带文人书卷气。手法多用比兴象征。
 
散曲则崇尚趣味,贵显露尖新,表达灵活自由,追求淋漓酣畅,以直率俚俗为主。多用赋的手法,喜欢白描、直陈胸臆。
 
下面我们就拿姚燧的【越调·凭栏人】《寄征衣》和宋人贺铸的词【杵声齐】作个比较,各自特征看得就会更清楚了。
 
贺词说:
 
砧面营,杵声齐,
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
戍人犹在玉关西!
 
这里的“泪墨题”,题了些什么?作者并没说,意在言外,让读者去联想,这里包含着“更行更远之意”。(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含有比玉关还远的情思。
 
姚燧的散曲【越调·凭栏人】
 
欲寄君衣君不还,
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
妾身千万难。
 
曲里的主人公的难处一点也不遮掩,寄与不寄的矛盾内心敞开让你看:寄吧,怕影响归期;不寄,又怕他挨冻受寒。正因她敞开了心扉,才使读者直接看到、感受到了一个女子的思想斗争激烈。而这正是建立在诚率、真挚情感之上的。
 
贯云石【双调·清江引】△惜别其四
 
若还与他相见时,
道个真传示。
不是不修书,
不是无才思,
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此曲写思念情人,想给他写信,但是思念的感情太浓了,买不到像天一样大的纸张来表达感情。这种极度夸张写出了思念情感的真实与浓烈。
 
徐再思【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一自多才间阔,
几时盼得成合。
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
待唤着怕人瞧科。
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
要识得声音是我。
 
此曲写一个女子偶然看到自己的情人,想要打招呼又怕别人瞧着,于是她巧妙地唱起两人约会时的《水调歌》,让情人听到的情景,很有意思。
 
3、诙谐幽默辛辣讽刺
与前代诗歌相比,元散曲少了些庄重、典雅、工致、妩俏而多了些幽默。这里所说的幽默是广义的幽默,包括讽刺、嘲弄、讥笑、诙谐、滑稽、怪诞等一切喜剧因素。这些在前代诗歌中少见的艺术内容和艺术表现方式,构成了元散曲独特的艺术风貌。而这种艺术个性又折射了那一时代文人的个性特征。
如无名氏的【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夺泥燕口,
削铁针头,
刮金佛面搜求。
鹌鹑嗉里寻豌豆,
鹭鸶腿上劈精肉,
蚊子腹内刳脂油。
 
这是一首以俗为雅,俗而有趣的上乘之作。这首小令将常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六种事物罗列在一起,造成一种奇妙的讽刺效果。正因作者是板起面孔、正经八百地将这些事物罗列在一起,所以才具有了不攻自破的荒唐特点;但动词“夺”、“削”、“寻”、“劈”、“刳”的选择、运用和六种比喻排列的工整,以及口语的通俗得体,又显出作者造语的苦心经营。遣词造句是经过精心挑选、安排的,然而它给人的整体感却是平白浅近的。它更像一首民谣,讽刺效果仍然是很强烈的。
在元曲中这类作品不少,为人们所熟悉的还有无名氏【商调·梧叶儿】《嘲慌人》
东村里鸡生凤,
南庄上马变牛,
六月里裹皮裘,
瓦垄上宜栽树,
阳沟里好驾舟。
瓮来大肉馒头,
俺家茄子大如斗。
 
通过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有的事,辛辣讽刺了吹牛撤谎、信口雌黄的人。
 
4、巧用修辞夸张比喻
散曲当然要运用一些修辞来表达意思。
例如王和卿的【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蝉破庄周梦,
两翅架东风。
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
难道风流种,
唬杀寻芳的蜜蜂。
轻轻的飞动,
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此曲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夸张技巧,描绘了一只把“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的大蝴蝶。是讽刺那些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
 
【双调·拨不断】大鱼
胜神鳌,夯风涛,
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
万里夕阳锦背高,
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此曲用烘托渲染,极力夸写大鱼的风采神韵。是写自身自负清高不受约束的人生态度。
如果说这些曲子只是平常百姓来讽刺生活中的一些人,社会价值不大。那么且看这一首:
元·无名氏【正宫·醉太平】讥奸佞专权
 
堂堂大元,
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
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哉可怜。
 
此曲是流行于元朝末年的一首散曲,作者不详。这支曲子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的混乱情况,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全曲通篇都在控诉社会现实,有如战斗檄文,格调质朴自然,语言辛辣明快。
 
再看两首惹祸的小令:
曹德【双调·清江引】二首
 
长门柳丝千万结,
风起花如雪。
离别复离别,
攀折更攀折,
若无多旧时枝叶也。
 
长门柳丝千万缕,
总是伤心树。
行人折嫩条,
燕子衔轻絮,
都不由风城春做主。
 
据《辍耕录》记载,元顺帝时,太师伯颜专权,剡王彻彻都、高昌王帖木儿不花,都无罪被杀。当时曹德在京都中,写【清江引】两首,揭露伯颜之罪行,大书揭于午门之上。伯颜怒,命左右画影图形缉捕曹德。曹德逃跑到吴地,隐藏于僧舍。数年后,伯颜事败。他才又回到京城。这样两首小令,怎能引起权奸的愤怒呢?原来,曲中借长门柳的任人攀折,凤城春的无人作主,暗讽奸佞当道、皇帝无权的现实。这就是比喻的巨大作用。伯颜也是懂曲的人。
 
5、巧用典故少而精当
别具一格使事用典
    散曲用典不同于诗词,不求幽深隐蔽,而是直呼人名事名,以取显明透辟,通俗易懂的效果。如: 
“姜太公贱卖了磻溪岸,韩元帅博得个拜将坛。”、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飞熊”。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把一个正直的韩退之拥住在蓝关,将一个忠节的苏子卿埋葬在北海,
把一个廉洁的袁邵公饿倒在书斋。”
 
等等,不一而足。
 
元·薛昂夫的【中吕·朝天子】全是用历史人物名字开头的。
 
沛公,大风,
也得文章用。
却教猛士叹良弓,
多了游云梦。
驾驭英雄,
能擒能纵,
无人出彀中。
后宫,外宗,
险把炎刘并。

子牙,鬓华,
才上非熊卦。
争些老死向天涯,
只恁垂钩罢。
满腹天机,
天人齐发,
武王任不差。
用他,讨罚,
一怒安天下。

    典故本来是一种典雅而幽深的东西,没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学修养,不但难以运用,而且不太容易听懂看懂。而散曲能够使高雅的典故变成浅近的东西,便于雅俗共赏,这正是曲语的特点。因此,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总结曲的用典时说:“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确属当行之谈。 
 
6、语料丰富来源多广
关于语料来源,我们在第一讲中已经提过,这里简单提一下:
据散曲研究专家四川大学赵义山教授《散曲通论》中提到的元人散曲的语料来源有:
俗语:蛮语:谑语:嗑语:市语:隐语和谜语:歇后语:方言土语:讥诮语:謗语:口头语:书生语:上述各种语料,除书生语外,其余几种很难在诗词作品中看到,但是在元曲中却经常看到。正因为元散曲中采用了大量的书本以外的语料,才使得元散曲在语言上有别于诗词,而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7、多种巧体花样翻新

曲家喜欢在散曲用韵、造语、立意、架构诸方面逞才弄巧,立异标新,调侃讥讽,滑稽戏谑,创造了许多巧妙体裁,大大丰富了元曲的独特语言,形成了独特的散曲语言风格。关于散曲的巧体,内容很多,我们将在下次专门讲。


二、散曲三种语言风格分析
 
散曲研究专家杜肇昆先生最新论文《兼论俗俏、旷达、清丽三分元界定表达》,用大数据纵观元曲发展,对元曲进行了系列观察与解析,对前人的散曲风格流派观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崭新的论点,认为元代散曲的语言风格有三种“俗俏、旷达、清丽”,并对此进行了说明。
 
杜肇昆简介:1941年生,吉林长春人。1967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曾任过陕西省阳泉市科委主任,盂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阳泉市第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为阳泉市职业经理人协会总顾问、专家委员会主任。山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当代散曲》杂志顾问、阳泉市诗词曲会会长。发表诗词曲作品200多首、词曲研究伦文20余篇。专著《大数据观察下的宋词与元曲》(山西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一书,是一部运用大数据思维,观察、解析、还原历史文化的论文集,共收集论文17篇,其中曲学论文14篇,附录收存散曲作品21首。运用大数据统计研究元散曲著作,在国内尚属首例。 
由于文章很长,内容丰富,史料详实,例子很多,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论文在对《全元散曲》全部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元散曲客观上存在着三种相互关联又相互有别的风格体系,主张用“俗俏、旷达、清丽”来表述与界定,并用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为首的作家群若干作品实例予以佐证。
对语言流派的形成作了详细的分析。
 
 俗俏风格
是从描述这一风格的特点出发,有俗俚、俏辣的特点,比“本色”更直观更具有本质的描述性。而“本色”往往会误导是散曲的本质特征、终身特征、本来的特征,因而导致认为后期演变为清丽是不应该的、令人遗憾的联想与推导。
    俗俏风格作品的最大特点,一曰“俗”,二曰“俏”。俗者:通俗、俚谚、直白、率露、坦溢、市语方言、毫不掩饰地张扬露洒;俏者:洒脱、疏放、俏皮、幽默、谐趣、嘲讥、豪辣、毫无掩饰地嬉笑怒骂。
关汉卿、王和卿、杜仁杰等前期作家居多。中后期作家亦经常有俗俏风格作品惊世。
例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リ、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是套曲中的首曲与尾曲。他自写身世,抒发胸中“抱负”写的诙谐老辣,笔力横肆,充满自负、自嘲、自乐的情趣。透过这些俏皮诙谐、佯狂玩世的文字,我们能看到一个多多才多艺的戏剧家的韧性精神与隐藏心灵深处的愤懑。
 
再如:
无名氏【仙吕·三番玉楼人】:
风摆檐间马,雨打响碧窗纱。枕剩衾寒没乱煞,不着我题名儿骂。
暗想他,暗想他,忒情杂。等来家,好生的歹斗咱。
我将那厮脸儿上不抓,耳轮儿揪罢,我问你昨夜宿谁家。
 
小曲写一女子对男人的思念和怨恨。思其久等不见,怨其恐有外心,狠狠地要揪耳抓脸闹一场。形象生动,惟妙惟肖,一个泼辣妇女形象跃然纸上。这种写法和形象在诗词里是找不到的。

旷达风格
这种作品即通常所称的”豪放”     一类,用“旷达”以区别同宋词“豪放”的重复界定。元散曲的这类风格本来就与宋词的这类风格有本质的不同,不能把不同的事物放在同一个概念里表达。“旷达”更能直接体现“谈笑便是编修院”(乔吉)这类作品的阔朗直率的特色。旷达风格作品的最大特点,用散曲大师任中敏的说法就是“意境超逸”“修辞不羁”(《散曲概论》)直有胸臆恣肆之势。此类作品多集中在怀古、归隐、感叹人生题材中。以马致远为代表。还有冯子振、滕玉霄、贯云石、张养浩、周德清、陈草庵薛昂夫、汪元亨等。
 
例如马致远[南吕·四块玉] 叹世三首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
谁能跃马常食肉?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
随时过遣休生受。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带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周德清【中吕·满庭芳】△误国贼秦桧
 
官居极品,欺天误主,贱土轻民。
把一场和议为公论,妒害功臣。
通贼虏怀奸诳君,那些儿立朝堂仗义依仁?
英雄恨,使飞云幸存,那里有南北二朝分?
 
清丽风格
“清丽”不同于“婉约”:“婉约”有更多的含蓄性、内敛性;而“清丽”则有更疏放的开阔性、清雅性。但两者的共性都是出格有据、用词雅丽、用意隽咏、意境幽美。“清丽”是对散曲这一流派区别于宋词这一流派的准确概括。此类作品最大特点,用任中敏的话就是“用意乃清疏潇洒者”,遣词造句“焕然成采”,则“为清丽华巧之一派”(《散曲概论》)。此类作品为文雅致、曲含蕴藉、品風婉逸。这类作品多集中在山水、咏物题材中。元散曲以张可久为魁首,还有乔吉、白朴、徐再思、任昱(则明)、周文质、汤式(舜民)等。
 
例如张可久【南吕·一枝花】△湖上晚归
长天落彩霞,远水涵秋镜。花如人面红,山似佛头青。生色围屏,翠冷松云径,嫣然眉黛横。但携将旖旎浓香,何必赋横斜瘦影。
【梁州】挽玉手留连锦英,据胡床指点银瓶。素娥不嫁伤孤另。想当年小小,问何处卿卿?东坡才调,西子娉婷。总相谊千古留名,吾二人此地私行。六一泉亭上诗成,三五夜花前月明,十四弦指下风生。可憎,有情。捧红牙合和《伊州令》。万籁寂,四山静。幽咽泉流水下声,鹤怨猿惊。
【尾】岩阿禅窟鸣金磬,波底龙宫漾水精。夜气清,酒力醒,宝篆销,玉漏鸣。笑归来仿佛二更,煞强似踏雪寻梅灞桥冷。
 
此曲写夜游西湖,兴尽而归的情景。以比拟手法写西湖夜色。景物的变换与人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以词法填曲,精心雕琢,曲辞秀美,对仗工整,音调和谐。大量熔铸前人诗词名句入曲,又自铸新词,俊语连珠。这首套曲集中体现了张可久作品工丽典雅,以辞藻取胜的艺术风格。此曲为传统元曲名篇。被明代李开先誉为“古今绝唱”,为张可久代表作。与马致远《夜行船》齐名。
 
乔吉【双调·水仙子】寻梅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这首作品清丽质朴,雅俗兼备,是其名篇。散曲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处处体现着作者的心境及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清丽品行的代名词。
 
“俗俏”类作品与“旷达、清丽”类作品形成了各自的特点。
“俗俏、旷达、清丽”三种风格作品共存共体,构成了元散曲的全貌特征。   
 元散曲的“俗俏”、“旷达、清丽”都是元一代文学风格发展的客观存在、客观必然,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统一整体。

 欲见全文:(1)搜索《中国韵文学刊》、(2)《中国知网》;(3)添加微信公共账号:中国韵文学刊。


三、练习作业

带着相对相应趣味性的【仙吕·一半儿】
【仙吕·一半儿】小令兼用。即【忆王孙】末句定格嵌入两个“一半儿”。曲中多用此格,用【忆王孙】甚少。尾句元人皆用上煞。
   此曲要求尾句用固定句式“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前面的词语和最后一个词的意思要相反。这就要动动脑筋,找到两个意思相反的词语来写。比如“一半儿真来一半儿假”,“一半儿聪明一半儿傻”。最好用上声煞尾,平声也可以,但不如上声有味。
 
【曲谱】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平△。
厶平平△,一半儿平平一半儿上△。

【曲文】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得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
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关汉卿(题情)
 
锦绵吹上翠云枝,绿酒争传白玉卮,皓齿慢歌金缕词。
牡丹时,一半儿姚黄一半儿紫
——张可久(赏牡丹)
 
元人陈克明有【仙吕·一半儿】拟美人八咏
△春梦
梨花云绕锦香亭,胡蝶春融软玉屏,花外鸟啼三四声。
梦初惊,一半儿昏迷一半儿醒。
△春困
琐窗人静日初曛,宝鼎香消火尚温,斜倚绣床深闭门。
眼昏昏,一半儿微开一半儿盹。
△春妆
自将杨柳品题人,笑捻花枝比较春,输与海棠三四分。
再偷匀,一半儿胭脂一半儿粉。
△春愁
厌听野鹊语雕檐,怕见杨花扑绣帘,拈起绣针还倒拈。
两眉尖,一半儿微舒一半儿敛。
△春醉
海棠红晕润初妍,杨柳纤腰舞自偏,笑倚玉奴娇欲眠。
粉郎前,一半儿支吾一半儿软。
△春绣
绿窗时有唾茸粘,银甲频将彩线ㄎ,绣到凤凰心自嫌。
按春纤,一半儿端相一半儿掩。
△春夜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薰梦醒。
最关情,一半儿温温一半儿冷。
△春情
自调花露染霜毫,一种春心无处托,欲写写残三四遭。
絮叨叨,一半儿连真一半儿草。
 
周德清评曰:一样八首,临川陈克明所作,俊词也。此调作者虽众,音律犹先。意思是这八首是临川陈克明的作品,词语美妙。此调作者很多,但是应该注意音律。
 
这八首应该是陈克明的作品,后人编书归到查德卿名下了。
 
史文山有【仙吕·一半儿】骊山兵谏亭闲话(重头十首)
叙述西安事变过程。现选五首:
 
当年日本太狰狞,蹂躏华人不欲生,激起黄河发怒声。
那时情,一半儿弯腰一半儿挺。
 
张杨顺应救国情,不打红军苦谏争,谁料遭来臭骂声。
愤难平,一半儿温情一半儿冷。
 
联军夜半乘兼程,兵发骊山流弹横,老蒋仓皇逃顾生。
特心惊,一半儿迷糊一半儿醒。
 
藏身山洞打哆嗦,一只鞋儿早掉坡,对面传声赛打锣。
此时他,一半儿答应一半儿躲。
 
请回宾馆气汹汹,杀放两难无助终,绝食拖延耍赖虫。
闹汹汹,一半儿强硬一半儿恐。
 

今天到此,谢谢大家。2020年8月31日星期一



《知音诗友》微刊

顾问:翟泰丰

主编:李书文

副主编:刘连茂  马明德  郭顺敏

李青葆  夏维福

编 委(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志超  万尚珍  万尚荣  马明德   

  王国祥  王   越  马凤芝  史文山    

朱国纯  刘连茂  孙瑞青  李书文  

李再欣  李青葆  李荫升  时墨华  

  杨素习  陈国光  罗文霞  赵梅红    

  郭顺敏  秦汉礼  贾绍荣  夏维福    

  姬长清  龚治元  董闻是  曾宪国    

   楚俊芳     

爱国  爱诗  爱群  爱友

求真  求善  求美  求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诗友交流“度曲”
元曲与宋词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转)
浅谈曲之入门
千年调,一场谈笑(八)
【东疆诗刊】第44期 刘新颖诗词作品专辑
【当代散曲】南广勋 美食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