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盗祖坟的末代延恩侯,大清的旧摆设

明朝是个很硬气的朝代,有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说法。

别看崇祯当了17年皇帝,做了杀袁崇焕、斩熊廷弼、贬孙承宗、逼死孙传庭等一箩筐自毁长城的破事,看着桩桩件件令亲者痛仇者快。

但在李自成的大军攻入北京城之时,他却不拖泥带水地以一缕白绫结果了自己的性命,临终前留下了那句“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地下,今去朕冠冕,以发复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铮铮铁骨豪言,叫多少后世之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心生敬意。

▲ 第崇祯的最后一瞥:从煤山远眺紫禁城

相较之下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一句“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了多少百姓,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反正不让我当大清的皇帝,我就不甘心”的雷人表态。同为改朝换代的末代皇帝,大明王朝的铮铮风骨,叫卖身投靠给日本人的溥仪矮矬了一大截。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凡事也有例外。大明王朝固然铁骨铮铮,崇祯皇帝也算得上一条宁折不弯的铁血汉子,可朱元璋家也有不肖子孙。

大清灭亡之后,溥仪心里相当难受,因为自己再也做不成皇帝了,变成了民国政府口中的公民。与此同时,另一个人也在自家破败的庭院中长吁短叹,因为他再也领不到清王朝发给的那点微薄津贴了,再也不能用明朝皇族后人、大清侯爷的名号养活一家老小了。

这个人就是大清延恩侯朱煜勋。

对于这一猝不及防的巨变,两个人虽然身份不同,一个是明朝皇族,一个是大清逊帝,但是结局却相同,都成了旧时代的废弃物,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对于时代来说,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对于这两个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何为延恩侯



从清朝入关到康熙晚年,为了防止人们拥戴朱氏后人造反,清政权把各地明朝数百名宗室藩王的后代诛戮殆尽,宁可错杀千人,绝不放过一个。

到了雍正年间,天下已经彻底太平,朱元璋子孙的存在已经不构成什么威胁。雍正皇帝又想起“受命之君”应该“礼遇”前朝子孙,这样才能显示“兴灭继绝”之盛意。所以他命人在天下访一个“合格”的朱氏后代,封以高官,来显示清王朝的宽宏大量。

经过几年寻找,礼部发现了一个合格人选,直隶正定知府朱之琏。据清廷“考证”,这个朱之琏侯爷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简王朱桂之后。

第一代延恩侯朱之琏

雍正大喜,遂封朱之琏为“一等延恩侯”,世袭罔替,负责祭祀明朝皇陵。

延恩侯一共传了十二代,由1724年始封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前后整整两百年。因为1924 年冯玉祥将军驱逐溥仪出宫,修改“优待条件”,延恩侯的名堂也随之消逝了。

▲ 延恩侯世袭次序略述

穷困的延恩侯


朱煜勋袭爵时只有七八岁左右,他一直“延恩”到了清亡之后的民国,按年还向内务府领一笔八百元的年俸,主要做两件事,一件事就是看坟,看守十三陵他的祖先的坟场;另一件事是摇尾苟延的活着。

朱侯的爵位虽然是一等那么高,但没有实权,每年的侯俸不足以支持生活,因此朱煜勋也暗中出卖十三陵的树木以弥补家计。

1919年,教育家张相文在查阅北京市户口资料时意外地发现了延恩侯的住址,于是和两位好友一起专门慕名去拜访他。

他们来到东直门北小街羊管胡同延恩侯的“宅邸”,发现这其实就普通民居,没有任何侯府气派,“邸无门额,类寻常百姓”。可见清政府对这个“侯爷”的重视程度。

▲ 况晗先生的铅笔素描《东羊管胡同》

进了他家门,发现一家上下是旗人装束。书房桌子上摆着的唯一的几本书,也是市井所传的《玉匣记》和《七侠五义》,显示着这位侯爷的文化水平和精神追求。

这位侯爷“年可三十余,状貌粗肥,面带酒肉气”,长得和朱元璋一点也不像。见礼寒暄之后,侯爷以为他们是民国政府派来的官员,立刻和他们探讨能不能把十三陵土地出租,让政府开辟成公园,他好用这个钱养家致富。三人一听,觉得这个人粗俗不堪,没什么共同语言,告辞出来了。

▲ “延恩侯”朱煜勋,明代皇室血脉最后的象征

延恩侯的骨气


1924 年,虽然清朝灭亡12年了,但是满清皇室并没有像之前王朝灭亡之时的那般悲惨的境遇,反倒可以享受民国政府每年400万银元的优待,并继续住在紫禁城之中。逊位之后的溥仪在宫中赋闲之余,也会接见一些前清遗老,沟通下感情,聊慰寂寞。

这年8月,清朝宫廷即将从黄昏进入黑夜之际。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看见那一份“宫门抄”有延恩侯的大名,动了个念头“何不把清王朝最后的一个皇帝和代表明朝最后的一个人头碰头地拉在一起呢?”于是把这个意思对溥仪说了。

结果久居深宫无所消遣的溥仪第一次对延恩侯这个人产生了兴趣。

朱煜勋奉到溥仪要召见的“谕旨”后,为了体面,向人借了一套冠服并带了名片,大清早赶到紫禁城中,与溥仪进行这一次颇有历史意义的会面。

 ▲ 延恩侯朱煜勋的名刺

朱煜勋见到溥仪之后三跪九叩大呼万岁,可是溥仪当时也才十来岁,与他也素无往来,因此只是慰勉一番后就结束了会面。

一个是退位的小皇帝,一个是没落的延恩侯,历史定格在两人会面的这一瞬间,注定无奈又尴尬,此时两个没落皇室子孙在如此尴尬的情景下,不知作何感想。

不过,溥仪老师庄士敦倒是和朱煜勋聊了很久,事实上,庄士敦也想听听朱煜勋对于王朝灭亡的想法,但是朱煜勋当时只想着能从溥仪那里拿点打赏,毕竟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哪还有什么心思谈论王朝兴亡?

两人会面结束之后,还没到半年,溥仪就被冯玉祥赶出了紫禁城,逃到了天津。

▲ 庄士敦和溥仪

这一次,朱煜勋显出他的忠清确是出于至诚的。他千辛万苦地筹措了几块钱坐火车到天津朝见他的故君。当他长跪在他那个亡命的故君之前时,他的故君不久后也和他一样沉入卑微穷困的境地了。

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延恩侯


五年后的1929年,生活难以为继的朱煜勋不得不向南京政府申请救济。内政部经过研究后,决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的职务,月俸为大洋50元,并列入财政部预算。

按照当时的购买能力,1元大洋可以买20斤米,以今日米价每斤3-5元计,50元大洋可购米1000斤,合人民币3000-5000元,仅够维持两人基本生活所需。

怎奈朱煜勋有老婆孩子,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全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支撑,实在是难以为继。朱煜勋没有一技之长,在愁苦无计之余,竟然伙同他人盗掘十三陵某位皇妃的坟墓,并将所得珠宝分赃。

▲ 民国时期的十三陵很破败

但是,盗墓案很快便被查清,内政部甚是愤怒,由此撤销朱煜勋的职务。

从此,朱元璋后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朱煜勋的下落最终也不为人知。

尾声


文章的最后,引用了一下张相文先生的话,哪怕到了今天还很有用呢。

以布衣而奄有天下的明太祖,其子孙最后的消息是如此。坐食恩俸,蠢如彘豕;而如朱慈炤,少年流离,反倒教养成知书达礼、练达人情,若非身世所限,必是有用之人。帝制的最大罪惡,即在封建,制造了无数废物。因此,现在如还有恩荫承袭之制,政府的优待,不宜在教育上有所姑息,否则,真是爱之适足以害之了。

----------------------------------------------

<全文完>

参考资料

[*]. 理想主义的日子――南街村, 深度财经,2009.

[1]. 紫禁城的黄昏,庄士敦,译注者:高伯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2]. 坐天下很累,张宏杰,吉林出版社,2012.

[3]. 记朱侯,张相文.

[4]. 我的前半生,溥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被赶出紫禁城前夕,溥仪为何专门召见朱元璋后人?
朱元璋后代在清朝最后一位封侯者,穷困潦倒,竟然盗挖十三陵
明十三陵堪称考古界的生存奇迹,但仍有盗贼的光顾,好在保护得力
溥仪出狱后,去看望年迈的太监,太监喊了3个字,溥仪听完泪流满面
百年中国《六十四》
清朝灭亡后,溥仪最痛恨的人是谁?并非袁世凯,而是这三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