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译言网 | 多动症——一个医学界制造出来的疾病?

多动症是一种被医学界制造出来的疾病,在过去几十年却迅速蔓延。过多活泼的男孩子被误诊为多动症,高达90%的误诊率。治疗药物利他林伴有大量副作用,危害儿童健康。


利他林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野孩子到底住在哪里?

2012216

利他林是一种治疗虚构的疾病,防止成为问题少年的药品。总是越来越多的少年得到这样的诊断结果。利他林让他们变得聪明,顺从,平静和依赖。

作者: Christiane Hoffmann AntjeSchmelcher

德 国少年中,每十个就有一个得了这种怪病。又野蛮又吵闹。他总是不断挑战极限。学校里他坐立不安,丧失耐心,注意力无法集中,易发怒而且具有攻击性。他具有 挑衅性,虽然他也不想这样,他还感到自己一直被旁人误解。当然成绩也总是很差。父母和老师为之头疼不已,就连儿童医生那里都坐不下来,诊断随之而来:注意 力不足过动症(英文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德文DieAufmerksamkeitsdefizit-/Hyperaktivit?tsst?rung,为容易理解和方便行文,下文统称多动症,简称ADHS 。——译者注)。此时可以定性,少年的行为不只是叛逆,而是一种疾病。

而对于产生这些问题 孩子,理由多样:苛刻的父母,破碎的家庭,无能的教师和过多的电脑游戏,以及很少可供攀爬的树木。既然解释为一种疾病,就没有人觉得应当为之愧疚:疾病可 能是基因或者是命运也或者两者都有。没有人可以负责。不是少年,不是父母,不是老师,也不是麻烦。病了就得吃药。只需小小的药品——利他林,就可以让他们 变得健康起来。对于这些野蛮少年,利他林可以让他们变得安静和注意力集中。

一个让人操心的孩子

“没 有利他林我会更活泼的”,少年保罗说道,“但是缺少利他林我就不能和其他人坐在教室里一起听课”。五年前每天早晨,他的母亲都在儿子的牛奶什锦早餐旁边, 把白色的药片放到一个小勺子里。“保罗过去是个让人操心的孩子”,她讲到。这位母亲穿着粗花呢套装,佩戴着珍珠项链。她把电脑放在房间深色木桌上,就像在 做报告一样,阐述着自己儿子的疾病史:学校里的问题,拜访医生,熟练的鼠标点击声。保罗的母亲是位推销员。保罗则坐在桌子的另外一边,吃着维也纳香肠。十 个小时后他还要上学去。现在他16岁了。“我还是想做小孩子”,保罗说道。

从小父母对保罗的培 养就是全面地朝着知识界精英的方向发展。他读的是双语幼儿园。那里他遇到了些不顺。尽管如此,他还是进入了欧洲小学:问题愈发严重了。学校和家里的他如同 脱缰的野马。有一次母亲也无法再忍受了,就把她带到了父亲住的合租房。出乎意料,保罗很喜欢那里。“当时有个大学生来拜访”,保罗自己讲,“他总是让我不 停地看乘法表。我注意到了这点”。三年级的时候,保罗接到了转校建议。他的母亲带着他到了医院,得到了多动症的诊断。

90%的多动症诊断是错误的

施潘道市的儿童医生Ulrich Fegeler用自己的行医经验意识到:经常有父母带着孩子来找他,来获取一个多动症的诊断。作为儿童医生的他不会签发这种诊断,而是会把疑难案情送到大医院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师那里。他说,“我还没遇到过发回来的诊断不是多动症的”。直到现在也没有。

Ulrike Lehmkuhl是 柏林夏洛蒂医科大学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和精神疗法儿童门诊的主任,从十年前她开始关注日益膨胀的多动症诊断结果。而多动症的确诊也的确一直在蔓延,她认 为这个趋势绝对不可能:多动症不是病毒,会如此扩展。十个被确定为多动症的孩子,她在其中九名孩子身上发现了其他的行为障碍或者精神疾病。简而言之:90%的多动症诊断是错误的。错的是诊断,而不是无辜的孩子。Lehmkuhl认为,对于一个正确的多动症诊断,三个标准必须同时满足:冲动,多动和注意力不集中。“这在孩子的早期就会出现,而对于一个七年级的孩子来说,绝对不会出现多动症的!”

一个被制造出来的疾病

让我们来彻底地看看这位多动症的发现者:美国精神病学家里昂·埃森伯格Leon Eisenberg。在六十年代末期里他一直处心积虑,将他确定的几名患有注意力缺陷的儿童作为精神疾病归类到“多动症”之下。然而随着多动症的诊断不断增多,且爆炸般地使用利他林处方时,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发现。四十年之后,在他临死前,他向科学记者J?rg Blech承认,连他自己也不再相信多动症这个疾病。他亲口讲述,自己对多动症的发现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疾病的经典范例。

根 本不存在的疾病,一个解释的例子:精神疾病往往被定义是,违反一定规则,同标准相偏离的行为。然而这个标准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而是会改变的。多动症是 一个男孩子们的综合征。男孩子们得到多动症的诊断概率,是小姑娘们的四倍。男孩子们是冲破绳索,违反规则的人。到底是谁在改变?是男孩子们?还是规则?

利他林药片

不莱梅大学的药物预防研究学教授,之前担任健康专家组成员的Gerd Glaeske认为,我们的体系变得对男孩子们越来越不那么友好了。男孩子们总想过充满刺激的生活,总想尝试。但是现在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很少有空间了。男孩子们尝试着“越过界限”。Glaeske 说:“这对于我们这个体系来说,是过于引人注目的。”一个之前为社会所接受,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的容忍度在当今迅速压缩。他解释道:“当人们说,男孩子们搞破坏,然后就有大人去批评,使得男孩子们觉得自己受到了阻碍。”

大部分是男孩子们

“在我门诊里的多动症患者无一例外的都是男孩子。”医生Ulrich Fegeler坦 白。他同时是儿童青少年医学职业协会的发言人。他认为,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误导性概念。相反这些男孩子们注意力过度集中了。每个外部刺激都得到了回应。以 前这种反应灵敏的人有着大量的需求,因为他们能在更短的时间内比其他人理解更多。他们对周遭环境有着灵敏嗅觉,是理想的战斗者,猎人和看守员。但是在当今 社会,再也不需要这样的人了。或者说,不再需要他们了。

Fegeler认为,多动症的副作用和阅读及书写缺陷差不多,而在社交行为上的缺陷和引人注目事实上是少年们对社会处理他们方式的精神反映。他们一直在同使得他精神病态的事物做斗争。

保罗第一次服用利他林是为了高中入学考试。现在保罗的生活可以分为之前和之后。在他没有服用利他林的时候,几乎不能和他谈话,他也不能安心学习。但是服用之后,一切都变了:我像是有了个新孩子。现在的保罗对于母亲和老师,他不再是那个令人操碎心的孩子了。

孩子必须勇往直前

行为临床医学专家曾 经预测,保罗服用利他林之后,学习成绩会提高不少。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保罗吃了利他林,他再也没有什么难题,单词记忆和书写改善,连阅读障碍也被克服 了。保罗读的是私立高中,在这所私立高中里,也有很多就读的多动症孩子,这些孩子到十年级还不能正确书写。保罗想以后当个工程师。因为他对地下摇晃的矿井 十分感兴趣。其实在过去的这些年里,保罗也想停止使用利他林,但是他的老师发现,在高中毕业考试之前停止服用不是个正确的时间点:保罗母亲觉得,保罗未来 大学学业也需要这个药片。“我们生活在一个精英的时代”,她说,“我不想让我的孩子落后于他人”。

Glaeske教授认为多动症是“归因诊断”。这些诊断是社会压力下的产物,来使得激发天赋,提升成绩的药物的得到正当化。多动症的治疗药物是利他林,是一种由哌甲酯成分的药物。在九十年代初,德国哌甲酯的处方数量迅速猛增:从1993年的34公斤到2010年的接近1.8吨。增长速度超过五十倍。首先是提供给儿童:四月份,哌甲酯允许为成年人服用。

对于制药产业,哌甲酯可谓是摇钱树:六家医药集团使用不同的名字向德国市场提供这种药物。生产利他林的德国纽伦堡制药企业诺华,2010年的利他林全球销售额达到了464000000美元。2006年这个数字才是330,000,000美元。多动症甚至发展成了一个巨大产业,有生产专门的多动症玩具。

行为得到了改变,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德国成千上万的少年在服用了利他林之后变得更加听话了。虽然药物改变了他们的行为方式,但是根本问题却依然没有解决Lehmkuhl告诉我们:药物阻挡了多动症的症状,却无法治愈。” Glaeske教授则估计,在德国,大约有250,000名儿童服用利他林。这还不包括以其他方式的多动症治疗。Glaeske在四年前警告说,多动症是药物疗法的领域。五分之四的多动症孩子只能通过药物来治疗。医学治疗的指导原则是,在药物疗法的同时伴随着行为疗法,以帮助孩子摆脱利他林。最晚一年之后要尝试中断药物:所谓的放走测试。

但 这不是容易的事。高剂量服用利他林和可卡因一样,会产生精神依赖症状。如果保罗忘记服用利他林,他在第三个钟头就完全丧失了正常的能力。为了防止这种情形 发生,他要在书包里备上紧急服用的利他林。其他多动症的孩子在没有利他林的时候也不能承受压力。他们变得退缩,同这个世界隔离起来。“我们目前还不清楚, 利他林是如何在大脑作用的” Lehmkuhl讲道。哌甲酯不视为毒品,但在麻醉品法律中进行规定,因为它可以作为提升成绩者滥用的毒品。

大多数的多动症病人是男孩子

保罗自己讲,“利他 林更疯狂的是,过度服用后,会有副作用产生。”他母亲变得惊愕:“你怎么知道的?”——“人们都这样说”,保罗温柔地回了母亲一句。说话间保罗谢绝了第二 根维也纳香肠。真正的饥饿在利他林药效减弱的时候才来。但是有时他会饥饿地吃掉过多东西。另外他睡得也很晚。他必须等到身体消化完利他林之后才能入睡。这 些都是哌甲酯的副作用:失眠,毫无食欲,高血压和阻碍生长发育。

把橙汁倒入学校养鱼池

罗宾的父母不愿意让自己的宝贝儿子服用利他林。“我们不认为他患病了”,他母亲说。罗宾今年12岁 了,留着和足球运动员一样的很短的头发。他露出了戴着牙套的调皮笑容,害羞地看着左右。他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说些什么,在客厅的桌子底下摇晃着脚。几年 前,一个医生告诉他,他得了多动症,但是罗宾自己却不能描述这些症状。他到底有没有问题?罗宾晃动着肩膀,看着父母。他喜欢上学吗?“绝不!”他最喜欢的 科目呢?“休息和放假。”罗宾又笑了,然后悄悄地把手机从裤兜里拿到右手。

很久以前,父母就发 现自己的儿子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曲棍球打包到家庭作业。二年级的时候,罗宾的老师推荐罗宾去看专业医生。因为之前他把橙汁倒入了学校的养鱼池之 中,而且对老师的指导无动于衷。诊断结果:多动症。“忽然间这种症状有了名字”,他父亲说道。他母亲则说,“这个病的发现导致今天很多不守规矩的人被认为 是疾病。”“好像学业失败就是疾病一样。”

罗宾要接受学习和运 动疗法。此外他的儿童医生想让罗宾服用利他林来接受治疗。罗宾父母拒绝了。儿童医生指责他们“不负责任”。于是罗宾的治疗中断了。女邻居的儿子是在一年级 的时候开始服用利他林的,于是女邻居也热情地推荐罗宾父母尝试利他林。说到女邻居的孩子时,罗宾母亲说,“她儿子在学校聪明着呢”,罗宾父亲接口道,“而 代价就是他的脑袋比罗宾小了很多。”

贾克·普维的一首诗

罗宾的母亲认为,给孩子服用利他林就是一种犯罪行为。“每当我给自己的孩子药品,好让他在学校取得更好成绩的时候,我像是在告诉他,我要改变他。我的儿子会想,我肯定无法忍受没有药品支撑的他。哪里有明文规定,一个孩子不能够让父母操心点?”

因 为罗宾没有服用利他林,他花费很大的力气来进入高中。父母则认为这些同健康比起来无足轻重,但是罗宾在意:“我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罗宾现在很少和朋友 们出去玩,因为光是家庭作业就需要很长时间。之前他气走了三名家庭教师。在学校里他也不那么显眼了。因为老师也知道他是个多动症患者。身为艺术家的罗宾母 亲讲,“罗宾和我一样,性格特倔强”。“人们不能那么简单地用利他林来治疗。”她发现自己的儿子在法国诗人贾克·普维的诗作上有所体现(贾克·普维,1900——1977,法国诗人和电影戏剧作家。他的诗语言非常平直,尽量贴近日常琐细的生活,是"民间诗"的先驱和大师。——译者注)。

       嘴上说不

心里说是

他和所有人坦露心声

却拒绝告诉老师

他伫立在那里

        接受考验

所有的习题都已完成

突然间他疯一般地发笑

擦去了所有的

数字和单词

    数据和名字

       原理和问题

       尽管有老师的威胁

       和神童们的讥讽

       他拿起所有彩色的粉笔

       在不幸的黑板上

       画出了幸福的诗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孩子长高,儿科医生有5个提醒!
母亲有这三种行为,孩子基本上就“废了”,值得一看!
珠海一母亲:''''医生,看看我女儿的处女膜破了没有?''''
钩针----儿童“罗宾”帽
父亲1句赞美胜过母亲100句
《11:性心理发育阶段1--李鸣老师精神分析微课》听课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