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元治理”?它如何激发学校管理潜能?

本文共1383字,阅读约需2.5分钟

褚宏启,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开放大学校长

现代学校治理方式中多元共治有它的好处,但是也可能会导致责任不清、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共治并不必然带来善治。如何从共治走向善治?一起来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教育管理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的观点。

如何从共治走向善治

从共治走向善治,要通过元治理。所谓元治理即“治理的治理”,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治理理论的完善。共同治理、多元共治必然会引发谁来负责的问题,还可能造成混乱、低效等问题,这就需要“把关人”。学校作为独立法人依法享有办学自主权,需要对学校层面的多元共治的发起过程和效果负责。

学校元治理的四个建议

1

学校要建立程序性、实体性的制度

一是要建立程序性制度,共同治理需要明确参与主体、决策程序、决策结果、制定民主细节。

二是还要建立实体性制度,学校要把权力下放给教代会、学代会、家委会等,并明确权力清单。

2

学校要维护公共利益

多元共治是多个群体共同参与,利益是有分歧的,意见不一致时学校要出面协调解决。此外学校要确立价值目标,进行利益整合,要维护公共利益,并站在学生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与对家庭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权利的保护。还要阻止商业利益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如补课问题、学校基建信息化建设的腐败行为,都应当通过治理去解决。

3

学校工作要统筹规划

学校工作是全局性工作,而治理往往伴随很多碎片化的问题,教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家委会的建议都是碎片化的,学校要学会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全校工作一盘棋。

4

学校要对整体效果进行评估

教育治理的效果怎么样?多元共治的效果怎么样?最后出了问题谁来负责?答案是只能由学校负责,所以学校要对整体效果进行评估,对不尽责的行为进行问责。比如校内的主体(教师、学生)出了问题,学校可以追责;校外的主体不尽责,可以根据共治中的约定进行追责。通过评估和问责进行元治理,这就必须给学校适当的权力,不能把学校的权力全分掉使之失去权威。

学校既要分权也要集权,分权和集权要统一。值得强调的是,多元治理背景下的元治理不同于传统管理的统治和专断,元治理要求先民主再集中,通过建章立制、规划统筹,特别是通过问责,解决混乱低效等问题,这便是元治理的价值。

学校元治理的两个重点问题

1

要走出多元共治与传统管理的误区。多元共治可能有活力,传统管理可能有秩序,但是现在的教育治理要求两个兼顾,既有活力又有秩序。高压可以带来秩序,但是没有活力,我们所需要的是通过民主参与带来有活力的秩序,即治理带来的秩序。

2

敢于追求真效率。真效率是指长期效率而不是短期效率。一般来说在多元共治的情况下,大家都来讨论可能议而不决,缺乏效率。但是有的校长认为共同治理,不如校长一句话解决问题快速,但问题是,如果校长的话不正确,便会带来负面效果,权力越大带来的负面效果就越大。所以决策的过程慢一点是有好处的,虽然可能会带来效率损失,但如果决策是对的将来就不用反复,最终会带来长期的效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追求长期效率。

学校治理是学校管理的重大变革

通过治理能带来新的活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学校治理推到新的高度!

(以上内容根据褚宏启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现代学校治理改革发展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聚焦: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践行“精细化管理”避免三大误区!亟需构建“学校大脑”
重构学校治理权力关系
“一日校长”活动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校长的作用
“双减”后,好校长都在默默做这15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