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2-5-14

 

摘 要:中小企业对浙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从银行、证券等金融市场上,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这大大地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中小企业面临的更是生死决择。深入调研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产生的原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提出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困境,对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中小企业为振兴地方经济和促进社会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2008年计,中小企业30.41万家,占比99.6%,资产总量35 684亿元,占比82.6%,吸收就业人员1 130万人,占比82.7%,营业收入27 704亿元,占比71.7%,中小企业提供的外贸出口额占全省75%。然而在金融市场上,中小企业融资地位却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产生的后果会更加严重,宁波、温州许多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就是铁证。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下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证意义。

一、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

1.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综述。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受到关注始于1929年,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发布《麦克米伦报告》,提出了著名的“麦克米伦缺口”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缺口,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高于金融体系愿意提供的数额。随后有大量的学者加入研究队伍,笔者认为,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四个方面:(1)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广泛应用之后,Stiglitz和Weiss(1981)年最早将信息不对称理论用于研究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他们用S-W模型证明了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是产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2)银行经营制度。一些国内学者认为,银行经营制度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影响。银行经营资金在“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下进行的,而中小企业无论在哪个层面上,都无法与大企业比拟。在这种经营制度下,银行就会越来越偏爱向大企业提供贷款,尽管他们可能不需要钱,中小企业即使需要钱,也得不到贷款。(3)缺少相应的中小金融机构。这个因素也是国内学者强调的比较多的一个因素,他们认为,中小金融机构根植于地方,对当地中小企业会更加了解,在把握风险和盈利的条件下,它们更倾向于向中小企业贷款。(4)国有、民营体制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体制,因此有学者认为,它们在制度上受到了歧视,所以造成了现在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从上述文献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也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然而笔者希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我省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通过制度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认为交易成本高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最根本原因。

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又称交易费用,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即我们通常讲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本。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交易成本如何作用于中小企业金融市场。(1)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分析。由于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浙江省的“民间借贷”曾一度火爆,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温州、宁波、萧山非常活跃。“民间借贷”的交易成本很简单,都是向亲戚、朋友借款,维系这种交易成本很低。(2)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分析。金融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融资门槛、融资制度等问题,导致向金融市场融资的交易成本过高,从而使中小企业与金融市场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

简而言之,中小企业向金融市场融资门槛过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无法满足要求;而银行、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搜寻成本太大,导致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所以不愿贷款给中小企业。具体分析,造成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交易成本过高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信息不对称。银行、金融机构不了解中小企业信息,或者为了获取中小企业信息边际成本大于其边际收益,从而放弃对中小企业融资。第二,信用体系不完善。尽管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但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仍未完善。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够迅速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风险太大。第三,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即中小企业违约不还款的惩罚力度不够,中小企业都有违约的冲动。

针对上述原因,破除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笔者认为,还应从制度层面进行解决。

二、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研究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必须要减少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具体体现在:

1.建立规范、严格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体制。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要想缩短中小企业与资金的链,就必须保证银行所得到的中小企业信息是真实的,银行才会简化一些不必要的程序,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而现实是,中国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才刚刚开始,根本谈不上规范。浙江省可以在宁波、温州一些发达地区试点,对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小企业数据库,中小企业成立后,要将相关信息存入中小企业信息库,存入之后不能修改。如果中小企业要向银行贷款,银行可以在此查询相关信息。如果中小企业披露信息存在恶意隐瞒,则取消其在金融市场融资资格。试点成功后,可逐步扩大,最后全省实现统一、规范、严格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体制。

2.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信用体系与信息披露体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小企业信息披露体制就没有意义。根据资料显示,在银行呆账、坏账中,中小企业占比60%以上,中小企业违约风险非常大。正因为如此,为了防范中小企业违约,银行会增加交易成本。国外对中小企业有专门的信用评级,来揭示企业的风险,我们也可以学以致用。首先,我们可以根据企业各项指标,对各中小企业进行评级,评级系统应该是电脑自动设制,排除人为干扰。如果中小企业出现不还款行为,企业则进入黑名单,即该企业失去融资资格。其次,这个信用体系必须非常完备,可以在各金融机构间联网,防止该企业可以在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3.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法律法规。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是减少中小企业融资交易成本的保障。中小企业赖账的原因就是因为违约成本小于违约收益。违约收益就是贷到的款项,违约成本包括企业信用、法律惩罚。在信用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严格的条件下,只要是理性的企业,都存在违约的风险。在信用体系完善的情况下,则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就至关重要了。浙江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中小企业,进行严惩,使其违约成本大于违约收益。

三、总结

中小企业融资难,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很多专业学者进行研究,也提出了相应对策。可是就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完善了,市场问题就迎刃而解。制度不完善,即使再多的中小金融机构出现,也不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之苦。银行、金融机构借钱给中小企业,如果披露信息制度严格,信用体系完善,银行得到都是真实的信息,就不再会担心出现违约不还款的结果。而且,企业违约付出的高昂代价也会使它们望而却步。政府作为市场的“守夜人”,有义务为中小企业融资安排合理的制度,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从而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难题。

参考文献:

[1] 周小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1).

[2] 孙苹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J].融资研究,2009,(1).

[3] 喻平,黎玉柱.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创业,2008,(1).

作者简介:胡国荣(1976-),男,浙江兰溪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证券市场及证券评估与管理研究。

 

来源:录入    《经济研究导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辩证看待,综合施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与解决对策
如何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分析及其优化对策
中小企业如何走出融资困境
投融界: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