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惠州探索发展新路径:打造互联网+服务+生产型企业

   我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这是主营电子商务、物流等的惠州酷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忙碌的办公区。 本报记者黄俊琦 摄

  本报讯 (记者田铁流)生产性服务业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新蓝海,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粘合剂,能有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有何新的思路和举措?惠州拿什么拥抱生产性服务业的春天?为此,我市围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探索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路径。

  据悉,为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航运、商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新兴服务业,推动节能环保、融资、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较大,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大,对服务业的增长具有巨大拉动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61.0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为604.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服务业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上涨趋势。10年时间,服务业所占比重增加7.7个百分点。

  但纵观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化程度不高,已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市现有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贸、物流领域,且仅仅是形态上相对集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涵盖面不广,缺乏龙头企业引领。为此,我市围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应重点发展政府智囊咨询服务、生产型企业转型投资、生产型企业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销售平台和市场渠道、互联网+服务、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创建生产型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对服务业的全面渗透,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资源对接,打造互联网+服务+生产型企业,实现生产型企业的再造与新生。

   拥抱生产性服务业的春天>>>

   ■生产性服务业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新蓝海。服务业特别是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将跨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有望成为继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之外拉动惠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

  ■对惠州来讲,不是简单地来扩张第三产业的比重,而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提升服务业水平,从而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用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借助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机遇,深化与广州、深圳、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吸引他们到惠州来,借力周边城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国际化地位与服务业发展优势,推进惠州服务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完善布局

  刚刚过去的一年,“工业4.0”一直是大家热议话题。这一源于2011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工业制造概念,被称之为继蒸汽化、电气化、电子信息化和自动化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专家分析认为,正是生产性服务业引领了每一次工业革命,而“工业4.0”同样需要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

  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础如何?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有何新的思路和举措?惠州拿什么来拥抱生产性服务业的春天?近期,我市围绕“加大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探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路径。

  ■ 现状

  10年服务业比重增加7.7个百分点

  从深圳的前海到珠海的横琴,从江苏的无锡到山东的青岛,纵观全国,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各地推进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

  惠州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生产总值逐年提高,信息、科技、会展、保险、会计、租赁、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随着惠州南站新城的建设,嘉民荣德鑫、润置仓储等物流大项目纷纷抢占惠阳生产性服务业市场……这仅是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令人欣喜。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61.0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5%,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为604.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5%,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服务业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10年时间,服务业所占比重增加7.7个百分点。

  我们留意到,尤其是我市以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和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制造业迅速发展,为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更多机遇。

  为提高服务业在惠州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我市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金融、航运、商贸、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新兴服务业,推动节能环保、融资、科技研发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创意产业等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其中,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增速较大,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大,对服务业的增长具有巨大拉动作用,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卫海英分析认为,惠州在电子、制造及石化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应围绕这几个行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即便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迅猛,但对比电子、石化、汽车等优势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服务业的增加值还有较大差距,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就更低,远远低于制造业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由此形成了巨大的生产性服务业供需缺口。 

 ■ 困境

  依赖传统产业集聚度不够

  生产性服务业是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新蓝海。分析人士称,服务业特别是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现代服务业,将跨入经济发展主战场,有望成为继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之外拉动惠州经济发展的第三驾马车。

  此前,围绕“全面提升惠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主题,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到各县(区)和相关职能部门调研,并赴深圳、东莞“取经”。

  在专题议政会上,即有政协委员直言,我市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与石化、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建议打造江北商务区,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以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正是要求以智能工厂为核心,建立起一整套规模化、定制化的产品设计、生产及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工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如此一来,传统粗放型的服务产品不能适应智能制造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的服务产品将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

  纵观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业集聚化程度不够,已成为制约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市现有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贸、物流领域,且仅仅是形态上相对集聚,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涵盖面不够广,缺乏龙头企业引领。

  相对于我市蓬勃发展的制造业来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机制也不够不完善。一方面,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不够,导致了供需双方的不匹配。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推动不足,服务产品同质化、核心竞争力缺乏、过度竞争等问题较为突出。

  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吸引就业比重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等,都是制约我市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的“短板”。

  ■ 出路

  建设7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生产性服务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粘合剂,能有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

  伴随着专业分工的深化及专业服务的外置化,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日益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在当前的互联网经济时代,由新兴互联网技术催生的服务业新业态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点,并加快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高端化转型,在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惠州如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点何在?

  打造互联网+服务+生产型企业

  2015年4月,我市推动现代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的纲领性、战略性文件——《惠州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规划(2014—2020年)》出台,提出重点发展商贸服务、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业服务等7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此前,时任中央政研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亦表示,对惠州来讲,不是简单地来扩张第三产业的比重,而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提升服务业水平,从而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整体水平。

  这与调研组的观点不谋而合。针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研组提出应重点发展政府智囊咨询服务、生产型企业转型投资生产型企业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销售平台和市场渠道、互联网+服务、咨询培训和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创建生产型企业综合性服务平台等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

  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正在加速对服务业的全面渗透,更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资源对接,打造互联网+服务+生产型企业,实现生产型企业的再造与新生。

  当前,我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缺乏在全国以及世界有影响力的品牌,要想快速提升惠州生产性服务业整体水平,必须加大招商力度,借助惠州的地域优势,吸引国内外知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到惠州建立区域中心,以这些知名企业带动惠州中小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整合发展,建立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平台。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招商初期对于急需引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要给予大力支持和补助,从财政、税收和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对重点引进项目加大贴息或补助力度等。

  与此同时,用好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政策,借助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机遇,深化与广州、深圳、港澳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合作,吸引他们到惠州来,借力周边城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国际化地位与服务业发展优势,推进惠州服务业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完善布局。

  尤其要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在我市构建无缝隙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平台,并打造成内陆生产性企业出口香港及世界各国的重要输出渠道。

  打造企业品牌创新投融资渠道

  品牌是企业生产和服务的象征,它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纽带,是产品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厚积薄发,其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这也是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资金打造自身品牌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品牌创新能力低下,品牌的宣传力度不足,这一方面阻碍了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使我市很多从事品牌及配套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面临缺乏项目的困境。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大家意识到,必须走品牌发展之路。

  说到品牌建设,除了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外,至关重要的是,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或者说正是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的突破触发了每一次工业革命。在“工业4.0”时代到来的今天,让我们共同拥抱生产性服务业的春天。

  本报记者田铁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苗强:威海市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关于加快哈尔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浙江“十二五”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国家统计局>>台州市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走向服务经济时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