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楚长城遗址

楚长城遗址 - 地理地势

  我国修筑最早的长城。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国为"控霸南土,争强中国",约在楚文王十二年(前678年)伐申灭邓之后,在 南阳东北开始修筑长城,设 缯关。该长城自隹隹(今鲁山境)经方城山,达比阳(今泌阳)入唐河。战国时又展筑,西循 伏牛山脉及白湍河分水岭入邓州市。"楚恃以守卫其北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联军与楚对峙于召陵,楚成王派大夫屈完出使齐军。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齐遂与楚订盟,史称"召陵之盟"。该长城比 齐长城早约300年,比秦统一后大规模修的长城早约460年。现方城黄石山西麓有 楚长城大关口(即缯关)遗址。东侧残存南北二道土城垣,高1.5-3米,全长180米,南北城垣相距250-380米,南城垣北侧有土台7个,似为城堡或马面遗迹。西侧也有二道土城垣,全长约400米。曾出土战国铜戈、铜镞等文物,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楚长城遗址 - 历史由来

  在 竹溪县西北部关垭子山口,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国交界处。据考证,此段长城系公元前五世纪末,春秋战国之交的时候,当时诸候并立,各自称王,互争雄长,于是在自己的疆土上修筑城墙,以抵御敌人侵犯。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于公元前七世纪时现今河南、湖北一带修筑城墙,称为方城,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后来,齐、魏、秦、燕、赵等国也在自己的疆士上修筑高大的地墙。因为这种城墙很长,而且与一般城中的城墙有所不同,不是周围封闭的,所以称为长城或长垣。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灭庸以后,为争霸北上创造条件,以脊作界,修筑庞大的防御工程,与天然屏障连接一体,作为争霸楚国的前沿阵地。用石灰粉黄泥和原始植物洋桃液粘筑成的城墙,历经千年风雨,仍然坚硬如石,经有关考古专家多次考证,认为此法筑城垒壁,可谓世界一大奇迹十堰 楚长城遗址在竹溪县西北部关垭子山口,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两国交界处。据考证,此段长城系公元前五世纪末,春秋战国之交的时候,当时诸候并立,各自称王,互争雄长,于是在自己的疆土上修筑城墙,以抵御敌人侵犯。根据历史记载,楚国于公元前七世纪时现今河南、湖北一带修筑城墙,称为方城,是中国最早修筑的长城。后来,齐、魏、秦、燕、赵等国也在自己的疆士上修筑高大的地墙。因为这种城墙很长,而且与一般城中的城墙有所不同,不是周围封闭的,所以称为长城或长垣。

楚长城遗址 - 建筑类型

  各国修筑的长城,横七竖八,有东西走向的,有南北走向的,与今天所见的长城并不一致。有些已经从地面上消失了,有些至今还屹立。遗址以关垭子为中心,东起 竹溪县平安乡与陕西省旬阳县的钛桶之间,沿着两省交界的崇山峻岭向西北绵延70余公里。中心处遗址长约300米,高5米,宽3米,里外三层。城墙外壳由0.5米厚的石灰和黄土混合筑砌。城墙与山势融为一体,更显山势峭陡,关口险峻,易守难攻。 战国时代的长城,大多用土夯修筑,规模较小,互不连贯。 齐长城是东西走向,西赳平阴,经泰山北麓,东达于海。此遗址的发现,为我国长城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楚长城遗址 - 景点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走中原:方城之野楚长城
楚国人的长城是横亘在齐桓公面前的巨大障碍!
朝秦暮楚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朝秦暮楚的来历
关垭古长城
西峡楚长城相关参考资料
(3)“文房至宝,河南三砚”系列之七 尘封的名山名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