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东的诗意清明三月天
日期:2013-04-19 11:26  作者:  来源:江苏农业网
点击:87
阳春三月,润物无声的绵绵细雨,引来莺飞草长,百花竞放,大地上呈现出一派蓬勃碧绿的生机。“满阶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好似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庄用诗的语言画出清明三月的风情。
古时的清明节很红火,有“天天清明,夜夜元宵”之说。早先,在清明节前两天,还有个寒食节,相传这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的。介子推曾追随晋文公十九年,在晋文公落难的时候,他不惜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当晋文公功成之后,介子推却归隐不肯受封,他带自己的母亲躲进深山,晋文公为了报恩,想用放火烧山的办法逼他出来,结果,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给烧死了,为了纪念他,晋文公下令全国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寒食。
后来,上坟逐渐成了清明节的主要内容。唐玄宗皇帝下令:“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渐已成俗。士俗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寒食野望吟》中曾留下“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的描述。宋时则规定清明节扫墓三日,宋人高翥的《清明》诗中有“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的诗句。
清明时节常有雨相伴,杜牧在《清明》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江海平原农家清明节的习俗有踏青郊游,采百草、扑蝴蝶、斗鸡、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等,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概要数放风筝了,从七簇星、六角、直到草茏儿,构成一幅幅风中清明的美丽图画。据考,唐代就已经有了清明放风筝习俗,到清代时,人们在清明扫墓时,往往带着风筝,祭扫完毕,便在坟前放起风筝来,清高典有《村居》诗为证:“草长茑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南通民间,有不少关于清明节的农谚,如“清明杨柳朝北拜,一年还上十年的债。”“雨打坟头泥,大麦长得撑破皮,雨打飘签纸,大麦烂得如同黄牛屎。”等等,农人以清明节的天气分析当年的气象特征,以此进行农作物种植的选择。
古往今来,吟咏清明的诗篇极多,可谓是画的三月,诗的清明,清明节在人们的眼里风景如诗如画,独唐伯虎以一首《一世歌》劝世:“人生七十古来稀,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过了中秋月不明,过了清明花不好。花前月下且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弹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其诗内容与《红楼梦》中的《好了歌》相似,虽然饱含了劝世的消极思想,但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时节:不忘祭祖的同时,更不要忘记过好家乡传统的节日
节气节日:清明节的六大经典文化
寒食清明:可堪芳草正芊芊
清明日课:那些文化、习俗、活动、美食和诗词
宋代人怎么过清明节?
清明节知识大全(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