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塔民间舞蹈调查
日期:2013-10-17 09:24  作者:王金萍  来源:酒泉网文化
点击:39
金塔位于河西走廊北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毗邻。讨赖河、黑河两大水系贯穿全境,南北环山,内居平川地带,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金塔民间舞蹈用金塔人民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活,体现人文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
一、金塔民间舞蹈的特点。
(一)、形式多样
金塔的民间舞蹈可谓形式多样,有“秧歌”、“ 旱船”、“ 皮褂子”、“ 鹬蚌相争”、 “高跷”、 “东洋车”、“ 二鬼打架”、 “老社火”、 “跑驴”、 “狮舞”、 “龙灯”等。在节奏上有跟着鼓点律动的,如 “大秧歌”、 “高跷”,也有吹着唢呐边舞边唱的,如 “旱船” 、“东洋车”等。在服装上大部分穿民间秧歌服,如 “大秧歌”、 “高跷”、 “旱船”等,有的穿特定的服装,如 “皮褂子”就穿羊皮马甲, “老社火”穿社火服等。
(二)、文化底蕴浓厚
金塔的民间舞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几乎每个民间舞蹈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如鹬蚌相争是根据《战国策.燕策》里的寓言故事所编排,讲述的是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被蚌钳住了细长的嘴,鹬使劲挣扎,鹬蚌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了第三者。而旱船讲的是北宋年间金陵举人潘安和尼姑陈妙常的爱情故事。
(三)、动作和演唱的完美结合
金塔的民间舞蹈大多载歌载舞,有的完全是即兴演唱,描绘现实的图景,如东洋车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滑稽、幽默的舞蹈,它讲述了小媳妇在父母、兄弟的陪同下坐着东洋车回婆家路遇丑公子的故事,舞蹈一直以姑娘家人和丑公子的对话及唱段表现滑稽、幽默的情节,很受群众的欢迎。如旱船以船家和陈妙常在唢呐和笛子伴奏下,加以场外十多人的男女伴唱表现了《四景》、《十道河》、《将军柳》、《风摆柳》等唱段,悠扬的乐曲将观众带到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
(四)、群众参与面广
金塔民间舞蹈大多没有书面的记载,只是通过老一代的舞者口传心授,在节日期间组织锣鼓队和舞蹈队在一块自娱自乐,一般队伍的阵容都在2、30人以上。因此,它是真正来自于民间,又被大多数群众所喜爱和参与的舞蹈形式。
二、金塔民间舞蹈的现状
(一)、人们思想的转换,使一部分民间舞蹈受到冷落。我们知道,千百年来民间舞蹈是在特定时空、特定群体中传承的,这个“特定时空”大多包括宗教仪式、祭祖祈神、年节聚会、生产劳动、婚丧嫁娶、谈情说爱等各种民俗事象;这个“特定群体”是指各民族的广大民众。他们总是喜爱用本民族的民间歌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就是在劳动小憩或亲朋相聚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要唱唱跳跳歌舞一番,金塔人民也和各民族人民一样,将民间歌舞作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生产的快速发展,通讯、交通的大力改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有了空前的提高。特别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传媒方式的引导下,他们认识世界,了解经济文化的最新信息。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西方的迪斯科、现代舞、卡拉OK等娱乐方式迅速传播,尤为青年人所青睐,传统的民间舞蹈不再是群众唯一的娱乐形式。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的表演大多以广大群众喜爱的现代舞蹈表演形式为主,还有大部分文艺爱好者虽然有的接触了一些民间秧歌等,但只是一小部分,“皮褂子”、 “高跷”、“ 鹬蚌相争”、“ 二鬼打架”等都已濒临失传。
(二)、一些老艺人年事已高,甚至相继过世,年轻人大多不喜爱和学习民族传统艺术,所以造成传承断代。如蒙汉舞蹈 “皮褂子”,又叫做“野火会”。根据调查资料推测,此舞大约产生于明朝万历年间,流传地区限于金塔县的天仓、双城、鼎新、大庄子、古城等乡。这是因为上述乡村与内蒙古自治区的额济纳旗地域相接。至今,蒙、汉两族人民还经常往来,促成了 “皮褂子”这种蒙汉合舞舞蹈的产生,表现了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场面。
由于 “皮褂子”舞蹈表现的是蒙汉杂居,半农半牧的生活,而且有表现蒙汉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一些细节,直接触犯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意识,正统观念和尊严,也触犯了流传几千年的封建的礼仪道德,所以, “皮褂子”舞蹈约在清朝雍正年间便被封杀。就在此舞产生流传的大约一百五十年中,也是作为野外劳动中的娱乐活动而延续、存在,从未登过大雅之堂,未在节日集会和公众场合演出过。更为遗憾的是跳过“皮褂子”舞蹈的王学孔老人已于1986年1月病逝, “皮褂子”舞蹈别无第二人知晓,陷于失传。
(三)、缺乏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整理和挖掘
县上的文化单位由于受到资金和人力制约,缺乏对民间舞蹈的挖掘整理,在1984年进行过全县范围的民间舞蹈普查,之后再没有对其继续挖掘整理,使得金塔优秀的民间舞蹈艺术近乎失传,以至于有些人得出了金塔没有自己的民间舞蹈的结论。
三、对于挖掘整理民间舞蹈的建议
(一)、进行民间舞蹈的普查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间舞蹈普查,搜集整理已经消亡和即将消亡的民间舞蹈,摸清家底。对于将近失传的民间舞蹈要进行挖掘整理,对于已近失传的要根据以前的普查线索,能重现的要重现,暂时无法重现的要保存资料,待时机成熟时要使其重现于世人面前。
(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对外联系。在一些大中城市,掀起了兴建民俗村、民族园、风情园的热潮,这些旅游景点规模不等,他们将各民族风格独特的建筑荟萃一起,并配上身着盛装的群众载歌载舞,动静结合,交相辉映,使游客在一天或半天之内饱览民族风光。这一时期利用传统的民俗节日,采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生造出各种五花八门的节日,民族歌舞自然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此间的民间舞蹈在旅游景点或节日活动中,展现风土民情,渲染节日氛围,增加活力和参与性,加强与商客游客的感情交流,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等,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县也可以借鉴(是否可行,有待考察)。
(三)、民间舞蹈要跟随时代发展
长期以来,民间舞蹈由于长期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形成了程式化、仪式化以及约定俗成的动作和音乐。现在民间舞蹈赖以依存的民俗文化时空发生了变化,其内容逐渐脱离了原有的含义,因此民间舞蹈也要随之加以改变以适应这些变化。如云南石林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石林周围居住着彝族支系撒尼人和阿细人,边弹大三弦边跳《阿细跳乐》,是他们的代表性舞种。改革开放前,彝族人民基本按照传统习俗过火把节,没有表演成分,没有商业性质。节日期间或花好月圆之际,撒尼、阿细青年男女总要会聚一起,围着篝火跳乐(月),他们以舞蹈的方式自娱自乐,表达彼此之间的爱慕之情。近十多年来,节日活动产生了质的变化,节日期间国内外、省内外游客和商人大量涌来,其人数无数倍于当地彝族人。昔日彝家老少高举火把游弋田间驱瘟逐疫的火崇拜仪式,变成了广场的象征性篝火;昔日围着篝火自娱自乐、谈情说爱的《跳乐》,变成商业性的歌舞表演;昔日以血缘群体和地缘群体为节日的主体,变成数倍于本族人的外来者。如我县的舞蹈皮褂子从前反映的是蒙汉人民在外放牧、游戏的情景,但是由于当时加入了男欢女爱的场景,受当时人们传统观念的限制,逐渐被人们排斥而最终消亡。如果采取发展的眼光,将之加以改变或许不会遭此厄运。
(四)、包装民间舞蹈,赋予其新的魅力
民间舞蹈在新的时空环境内,展示给观众的舞蹈形态大多是经过加工后的新包装,在“原汁原味”的基础上,经改编更加光彩夺目,显示出民间舞蹈无穷的魅力,此种民舞具有“新民舞”的意义。既保持了民间舞蹈的“土风”味,又适应旅游文化的艺术欣赏品味。如果将我县的“皮褂子”、“ 高跷”、“ 鹬蚌相争”、“ 二鬼打架”等一大批民间舞蹈,都在保留原基本节奏、步伐、动律、体态的基础上,进行不伤筋骨强化精华的加工,在服饰、道具、音乐伴奏上突出民族色彩,加强表演性和观赏性,适应当代审美的要求。使加工后的民间舞又回到民间,从而带动民间舞蹈形态从原生或半原生形态向变异形态的发展演变。当然,这种改编应该十分慎重,不负责任瞎改乱编只能糟蹋民间舞蹈的精华,尤其给青年人造成误导,成为披着民间舞外衣的假冒伪劣产品。
总之,我县的民间舞蹈通过合理的整理、继承和创新,必将焕发出新的光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界首史话丨界首的民间舞蹈艺术
克什克腾民间文艺 (一)
大伾山与浚县社火【转载】
元宵节的习俗(组图)
民间舞蹈之荡湖船
东洋车模(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