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打棍求雨”习俗独特 文化干部挖掘整理

“打棍求雨”习俗独特 文化干部挖掘整理

2013-04-13 17:56:58 作者:刘欢明 吴海郁 来源:宣城新闻网 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 0 条


“打棍求雨”是流行于旌德县版书乡隐龙村的一种民间习俗。近日,该乡文广站干部对该民俗现在唯一的传承人——现年88岁的方小才老人进行采访,抢救挖掘整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br />  据历史相传,在元末后期(公元1320年间),隐龙人勤劳勇敢造就了三十余亩面积的碧天湖(又称毓秀湖),并造良田千亩。明代中期,屡遭旱灾,城西五华里有座西山,地处较高,无雨即旱,高坦村(江坑行政村)百姓即上山插旗,用两丈高的旗杆贴上用棉纸做的大白旗插在山顶上,并敲锣打鼓,以示旱情严重,呼吁周边百姓赶快求雨。当时流传&ldquo;三都不插旗,一都不求雨”之说。明代后期在梅王尖(隐龙)山的东边有两牧童在山上放牛,因久旱不雨,到处草木枯萎,牛无粮草,他两憋了一肚子气,拿了柴刀每人砍了一根柏树当成棍子,相互边跳边打,祈神降雨,因柏树坚硬,打起来 “叭、叭、叭” 响亮声震山谷,直打得梅王尖山顶乌云翻滚,他两一见高兴极了,说&ldquo;老天不下雨,我两就打棍求雨&rdquo;。两人越打越起劲,乌云越来越多,不一会真的大雨倾盆,旱情得到缓解,秋后喜获丰收。后来,每逢旱情严重,隐龙百姓就敲锣打鼓,打棍求雨,成了当地一种民间习俗。<br />  采访中,方小才老人对整套&ldquo;打棍求雨”基本动作做了现场表演和讲解,工作人员将根据老人表演对1952年失传至今的民间习俗整理成文字材料,使民间民俗文化的保护体系日臻完善。</font>


采访方小才老人

方小才老人讲解表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二月二,龙抬头
非遗文化|莆仙习俗
【传统文化】二月二,除了理发以外,还有哪些习俗呢?
民间故事:百姓磕头求下雨,张寡妇怒打龙王爷
市井百态阆中古镇 体验中国传统春节
正月十五,为啥要“闹元宵”,怎么“闹”?记住这3点,兔年更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