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壮族的戏剧

壮族的戏剧

壮族有七种传统戏剧。这就是流行于靖西、德保的德靖木偶剧;流传于靖西、德保、那坡的马隘壮戏;流行于田林、凌云、乐业、百色等桂西一带的田林壮戏;流行在隆林的隆林壮戏;流行在文山 富宁县的富宁壮戏和广南壮戏;流行在武鸣、河池、宜山、来宾、贵县等地的师公戏。壮戏题材多反 映本民族生活内容,如《布伯》、《侬智高》、《张四姐下凡》、《宝葫芦》、《红铜鼓》、《金花 和银花》、《莫一大王》、《百鸟衣》等,也有移植汉族文艺题材的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秦香 莲》、《白蛇传》、《长板坡》、《水浒英雄传》等。
 

壮戏的道白是壮语方言土语,曲调有慢板的平板调、叹调,中板的喜调、采花调、高调,快板的高腔、快喜调、快采花,散板的寒哭调、诗调、扫板等。这些壮人熟悉的语言,唱腔,以及脸谱、服 饰、曲牌等培养了壮戏的一大批戏迷。由于有戏迷,人们便自动组织半职业性壮剧团、壮剧班。文山 富宁县几乎村村都有,最多时达150多个班社,其节日加起来达1000多个。富宁1949年前就设有专门培 养演员的男戏班和女戏班,类似现在的戏剧学校。
 

壮人酷爱壮戏的风俗,早期和迷信有密切的关系。人们认为请人唱戏,可以求得人寿年丰。马隘壮戏的唱腔来自巫调,舞蹈也与巫舞有关。师公戏不用说本是宗教活动的一部分,其舞蹈本身是乐神 动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慢慢从宗教中蜕化出来,变成一种艺术形式。群众之所以迷于戏,除了戏 的内容吸引人,乐神消灾是一个重要原因。到1949年后就完全变为一种民族的艺术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乃松:北路壮剧
中国地方戏曲集锦(壮剧)
[非遗]壮剧
壮乡歌飞扬 壮戏传四方
中国少数民族戏曲走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