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

2009-10-11 19:49:53 作者: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953 网友评论 1 条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大歌,侗族称为“嘎老”。“嘎”即歌,“老”既含有大之意,也含有人多声多和古老之意。“嘎老”是一种由众多人参与的歌队集体演唱的古老歌种,故译为大歌。

黎平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南部方言区由民间歌队演唱的一种民间合唱音乐,主要流行于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包括今黎平县岩洞、口江、双江、永从、肇兴、水口、龙额及从江县往洞、谷坪、高增、贯洞、洛香等乡镇。民间习惯称这些地区为“六洞”、“九洞”。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长歌闭目”的情景,这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大歌一般在村寨或氏族之间集体做客的场合中演唱,是侗人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核心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传达了侗族文化的灵魂。

黎平侗族大歌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之一,也是国际民间音乐艺苑中不可多得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多声部民间歌曲,它在多声思维、多声形态、合唱技艺、文化内涵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均为世所罕见。侗族大歌代表性曲目有《耶老歌》、《嘎高胜》、《嘎音也》、《嘎戏》等。

黎平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特殊的组织形式传承侗族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而且是侗族社会结构、婚恋关系、文化传承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曲目众多,内容极为广泛,具有社会史、婚姻史、思想史、教育史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是维系侗族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

广西三江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三江县梅林、富禄、洋溪乡沿溶江河一带的侗寨和罗城的侗族村寨。

三江大歌通常在节日里由男女歌队坐在鼓楼或围在火塘边进行对唱,以此来讲述人生哲理,传授生产生活知识。按音色,三江侗族大歌可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几种。按体裁,则可分为鼓楼大歌(“嘎得楼”)、声音大歌(“嘎所”)、童声大歌(“嘎腊温”)、叙事大歌(“嘎锦”和“嘎尽”)、礼俗大歌、戏曲大歌和混声大歌(“嘎世尼所”)等7种。主要歌腔有几百种,代表作品有《嘎高胜》(高山歌)、《能闷高京》(高山井水歌)、《嘎伦练》(蝉歌)、《嘎依哟》(知了歌)等。侗族没有文字,大歌全靠“桑嘎”(歌师)口头教唱,一代传一代,世代相传下来。

大歌曲式结构独特,每首歌均由“歌头”、“歌身”和“歌尾”三部分组成。大歌的声部通常为二声部。在民间有“雄音”(高声部)、“雌音”(低声部)之称。三江侗族大歌内容丰富,品种多样,旋律优美动听,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天籁之音”。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侗族大歌已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保护和传承侗族大歌能对侗族地区的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音乡情(音频)| 杨芮:侗族大歌(湖南通道侗语)
地质队员走进美丽侗乡,都发现了什么?
侗族大歌制作人:雅各卑
黎平“十洞款会” 暨“新洞乙亥节安萨大典”
稀世天籁:侗族大歌(少数民族音乐 风雨桥 鼓楼)
醉美多彩贵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