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泽东为何看重粟裕?如果抗美援朝他挂帅,会比彭德怀打得好吗?
老痒观世界
关注
2023-03-28 10:54
来自重庆
“如果粟裕挂帅,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一定打的比彭德怀更好!”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粟裕的能力真有这么强?
熠熠生辉的开国将帅中,他虽非正统院校出身,但一路从小兵升任为大将,他虽非十大元帅之列,但自始至终都深受毛主席的信任与嘉奖。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上,第一个培土的是毛泽东。他转过身来,拉住朱德,又拉上贺龙与粟裕,四个人共为纪念碑,培下第一锹土。
朱老总和贺老总,因资历入选,粟裕又为何胜出了其他所有人?
1955年授衔时,粟裕力辞元帅,毛泽东脱口而出:
“大哉粟裕!壮哉粟裕!”
钦点为开国第一大将。终其一生,毛泽东从未如此高度评价过其他下属。
粟裕凭什么能赢得伟人的如此高的评价?
粟裕
求学生涯
1907年8月10日,粟裕出生于湘西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里,这个村子有五六十户人家,粟裕的家是其中的大户。祖父经营着近百亩的土地、以及木材生意,颇受当地人的尊敬。粟裕的父亲科举落地,从此深居简出、研读经书。
粟裕是家中的老三,从小深受家人宠爱。他喜欢游泳,善攀大树,和小伙伴们玩起来,总能凭借智谋勇敢胜人一筹。
粟裕没有少东家的架子,时常和长工们玩在一起。他最爱听青年长工阿陀讲说《七剑十三侠》、《草上飞》这些豪侠故事,想象自己也是劫富济贫的盖世大侠。他还非常认真地跟着阿陀练功习武,在他幼年的心中,埋下了寻求公平正义的种子。
1918年,粟裕和全家迁居到县城。在小学,粟裕学习刻苦、成绩突出,但父亲却只想让他回来接管家族,还为他订下一门亲事。粟裕坚决反对,想要离开这样的环境。
1924年,粟裕考上了常德县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由于缺少路费,当他到常德时,入学日期已过,他便在常德第二师范附小和常德平民中学就读。由于夜以继日学习,他生了一场大病,咳嗽吐血、头发脱落,最后居然凭着年轻体壮,熬到痊愈。之后他吸取教训、积极锻炼,身体逐步复原。而这场大病让粟裕对祖国、社会、人生的思考也更深一步,性格也变得沉默寡言。
粟裕
1925年,粟裕进入省立第二师范读书,很快加入共青团,积极开展学生运动。1927年5月,长沙的许克祥发动“马日事变”,常德形势随之紧张,粟裕是最后一批撤离常德的,随后辗转到达武昌。
在武昌,粟裕进入由党组织领导的国民革命军24师教导大队。他从此加入了红色革命队伍,再也未曾离开过。
教导大队的日子是艰苦的。周恩来、恽代英、叶挺经常作政治课报告,军事训练则每天有四次操练,只要一个动作做得不合格,就要重做。粟裕和学员们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绝大部分人都在未来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
1927年6月,在革命最低潮时,粟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南昌到浙南
1927年7月初,粟裕跟随教导大队进驻南昌。粟裕所在的中队,成为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粟裕任警卫队班长,并名列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成员。
8月1日,共产党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打响了,粟裕按计划完成策应任务,跟随起义军占领南昌。
10月16日,起义部队进占闽赣交界的武平。17日,尾随的敌军跟踪前来。朱德指挥部队打退了敌军进攻,命令粟裕所在的排掩护转移。
从未面对过的生死任务,放在了粟裕面前。他和战友们占据武平城西门外的山坡,和敌人展开激战。不料,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右耳上侧,他两眼一黑,倒地不省人事……
等粟裕醒来时,发现阵地上除了尸体,再无其他人。粟裕浑身无力,连站都站不起来,只好顺着十几米的山坡滚下去,一路爬过水田、爬到路边。
或许是将星不该就此陨落,山边恰好走过几个掉队的同志,发现了粟裕。他们替粟裕包扎了伤口,搀扶他一段路,终于赶上部队。
粟裕负重伤还要追赶部队的行为,受到了上级格外器重,也打动了战友们。后来他才知道,那颗子弹只是贯穿而出,如果再打偏一点,那么未来的中国革命军事史,很可能就要改写了。
粟裕(左二)
1928年4月,粟裕跟随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为了作战和政工需要,文武双全的粟裕被多次调动,他时而任连长,时而任连党代表,接连参加了赣南挺进战斗、大柏地作战和宁都战役,在丰富的战争实践中,他学会了游击战的战术,迅速成长为智勇双全的优秀基层指挥员。
1929年,粟裕任红4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团级)政委,又先后参与了攻占上杭、进入广东的作战。
1930年,在福田战斗中,他被一发迫击炮弹炸伤头部,弹片始终留在头颅中,造成他终身的伤病痛苦。这年12月,他成为红64师师长。
红军反“围剿”的斗争逐步激烈。每次反“围剿”的战役粟裕都参加了,不断实践着积极防御、诱敌深入、运动歼灭的战术。他深刻体会到,优秀的指挥员不仅要懂得作战战术,更应懂得战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933年5月,粟裕受了生平最重一次伤。
在战斗中,他亲自指挥作战、率队冲锋,左臂不幸中弹重伤。送到军医院时,已经出现感染坏死症状。医生严肃地告诉粟裕,左臂必须锯掉,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粟裕有他的倔脾气。他说,如果只剩下一只胳膊,再指挥作战将很不方便。于是,他选择了“赌”命。
长达半年的治疗后,粟裕赢了,他伤愈归队,左臂虽得以保住,但从此也只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动作。
粟裕
1934年7月,粟裕担任参谋长的红7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踏上了漫漫征途。虽然军团长寻淮州指挥得法,将士作战英勇,但由于历史的错误,抗日先遣队最终失败,只有粟裕率领少数部队,从怀玉山突围,到达了闽浙赣根据地。
此时,中央红军长征已开始,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粟裕留在浙江境内,开展游击战,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艰苦卓绝的浙南三年游击斗争开始了。由于地处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大部分中共组织都被破坏殆尽,更没有根据地依托,粟裕及时将正规军改编为游击队,在山区打起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
1936年,在云和县的一次游击作战中,他脚踝负伤,这已是他的第六次负伤,也是他作战勇敢的真实体现。但只有勇敢是不够的,粟裕还有着不断总结的军事智慧。他以毛泽东总结的“井冈山十六字诀”为基础,总结出浙南游击战的六条成功原则。
第一,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
第二,不在消灭敌人,而在消磨敌人。
第三,支配敌人,掌握主动。
第四,积极进攻,绝少防御。
第五,飘忽不定,出没无常。
第六,越是敌人后方,越是容易成功。
秉持着上述原则,尽管浙南游击区受到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严重摧残,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也保存了较多干部。
抗日烽火
全面抗战打响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1938年2月,粟裕率所部开赴皖南加入新四军,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4月,他率领先遣支队,从安徽向苏南敌后挺进,为大部队进入江南奠定基础。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以南的韦岗伏击敌人,毙伤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20余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一批军用物资。
粟裕和陈毅
韦岗之战,规模较小,但影响甚广。新四军挺进敌后、首战告捷,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破除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
陈毅闻此,作七绝诗一首祝贺: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不久后,粟裕成为第二支队司令员,率部在丹阳、南京一带活动,声东击西、多处袭击,消耗了日军的防御力量。
1939年1月,粟裕突然率二支队一部,跳出苏南,长途奔袭安徽芜湖机场外围据点官陡门,短短8分钟内结束战斗,彻底捣毁敌据点。11月,新四军军部决定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统一指挥苏南的新四军各部队及其他地方武装。
此后,粟裕和陈毅紧密配合,指挥部队驰骋大江南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战役。尤其在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改编后的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坚持在苏中抗击日寇,打出许多漂亮仗,其中有1941年秋冬苏中要点争夺战,1942年春季粉碎日军对苏中根据地“扫荡”作战,1944年的东桥歼灭战,1945年的天目山战役等。
从1939年至1945年之内,粟裕的部队先后战斗50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约10万余人。曾担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说:
“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粟裕(右一)
在复杂的斗争中,粟裕不仅要面对日伪,还要防备国民党顽固派的偷袭。
1940年7月,按照中央指示,陈毅和粟裕率部队进军苏北。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按蒋介石授意,于9月初悍然调兵进攻新四军。
面对韩德勤的第一次进攻,粟裕诱敌深入、分割歼灭,击溃顽军2个团。但韩德勤并没有吸取教训。10月初,他调集了3万兵力,向黄桥扑来。
黄桥地处要地,谁控制黄桥,就能控制长江通道。一旦失守,新四军就无法回旋。然而,粟裕只有5000余兵力,他再一次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陶勇的三纵队以黄桥为轴心防守,叶飞、王必成的一、二总队隐蔽集结,待机出击。
随后的黄桥决战,果然依照粟裕的预定规划顺利完成。他仅用3天时间,以弱势兵力歼灭顽军1.1万人,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名将为证
黄桥决战后,苏北从此成为蒋介石的心病。抗战胜利不久,他派重兵继续向粟裕进攻。
1945年10月,中央决定成立华中野战军,以粟裕为司令员。
第二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国民党军队对苏北大举进犯,粟裕率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面对12万敌人的进攻,以不断地运动防御去调动敌军,再打击其暴露破绽。在45天之内,粟裕部队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人,震撼中外。
在此次战斗中,粟裕巧妙地运用了攻城战、奔袭战、预期遭遇战、运动防御战、阵地战等多种作战形式,每一次出手,都打在国民党军预想不到的软肋上,打蒙了国民党军的所有部队,歼灭了进犯敌军近半数。
七战七胜后,所有人对粟裕的评价都上了一个台阶。中央决定,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为华东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由粟裕负责。实际上,这是将更大的兵权,交到了粟裕手中。
粟裕没有让组织失望。两军合并后,他接连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显示出非凡的军事天才。
孟良崮战役
在莱芜战役中,国民党军集中23个整编师兵力,以临沂、蒙阴为目标,企图逼迫粟裕决战。但粟裕只在南线临沂部署少数兵力,他亲自率主力北上,歼灭李仙洲集团。临行前,他告诉南线的部队,要协助地方,大量征集门板、木料,在临沂打造声势,构筑重重阵地,做出决战架势。
蒋介石和陈诚果然中计,加快了合围速度。而粟裕则协助陈毅,指挥9个纵队的主力,在莱芜地区包围了李仙洲主力。经过四天激战,李仙洲集团被歼灭5万余人,其本人被俘。
莱芜战役后,蒋介石再调24个整编师,约45万人,对山东实施重点进攻。这一次,他不再使用南北对进的战法,而是采取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法,企图将粟裕逼迫到鲁中山区再决战。
粟裕不断协助陈毅寻找战机,曾经五次决定歼灭敌军一部,却先后五次改变决心。在双方耐心和毅力的比拼下,蒋介石终于露出破绽,他命令以整编74师为主力,对华野实行中央突破,粟裕当机立断,采用了“虎口掏心”战术,从敌人的中央切入,果断隔绝了74师与友军的关联,在孟良崮将其包围。
在粟裕的运筹帷幄下,紧紧抓住战役中心,先后指挥部队抢占坦埠、垛庄等要地,切断敌军联系。随后又指挥8个纵队,实现了对74师内外三层的分割包围。在三天三夜的激战后,这支国民党的王牌军共3.2万余人,终于魂断孟良崮。
此时,解放战争全面打响才不过一年。华东野战军成为这一年消灭“国军”最多的部队,自身也从5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1948年4月30日,粟裕离开部队,来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门前,毛泽东一改往常迎送客人均不出门的习惯,大步迈出门槛,拉着他的手热情问候:
“有14年,没有见过了吧。”
这一次,粟裕是来当面向中央汇报的。
原来,1948年1月,中央要求粟裕准备率领3个纵队吸引中原部分敌军回防。但粟裕思来想去,认为这一步棋无法改变全盘战局,不如将战力集中于中原,打几个消灭敌军有生力量的歼灭战。
于是,他直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中央收到他的电报后,立即要他回去当面汇报,毛泽东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全部请来,专门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最终接受了粟裕的计划。
1948年6月开始,粟裕又先后指挥豫东战役、济南战役,依旧连战连捷。
1948年9月24日,他敏锐地发现,战略决战的时机到了,在发给中央的电报上,他建议发起淮海战役。
第二天,毛泽东以军委中央名义电告粟裕,全力支持举行这场战役。
粟裕
在随后的大决战中,粟裕一面指挥华野数十万大军,一面思考战争全局,先后两次向中央提出决定性的建议。其中第一次是建议在歼灭黄百韬兵团后立即向徐州、蚌埠线出击,将国民党军主力按死在长江以北。另一次是在战役发展到中期时,他准确预见到徐州敌军有逃跑的可能,立即建议中央将华野主力配置于宿县,从而将徐州之敌包围在徐州西南。
这两次建议,中央都采纳了,并直接推动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这场战役历时65天,共歼敌55万,其中华野共歼敌44万,占其总数的80%
这场战役,粟裕从没睡过一夜完整的觉。最紧张时,他甚至七昼夜都未上床,即使到战争的最后阶段,他都是躺在病床上指挥的。
1949年4月20日,粟裕指挥三野组成的中、东集团,率先发起渡江战役。一个小时之内即告突破长江防线。百万大军跨过长江天堑,国民党政权顷刻土崩瓦解。此后,根据军委中央命令,粟裕组织了淞沪战役,以最小的损失,拿下了上海。
建国之后,粟裕一度身体健康恶化,根本无法承担工作。到1954年,他大病稍愈,毛泽东找到他,宣布中央将任命他为总参谋长。
粟裕没有思想准备,谦虚地表示无法胜任。
毛泽东信任地说:
“你可以胜任。”
是啊,共和国将星如许,但放眼望去,能从班、排、连长,逐级上升到方面军,身负战伤六处,经历大小战事无数,从无败绩的人,唯粟裕一人而已。这也正是他获得伟人高度评价的原因。
至于网友在开篇所说的抗美援朝挂帅问题,我相信粟裕打的会和彭德怀老总一样好,同样会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胜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南会同县坪村镇粟裕故居
宣传粟裕不能贬低陈毅
项英调不动粟裕,找中央评理,毛泽东急电:粟裕一兵一卒也不准动
陈毅说粟裕“受委屈最多,提拔最慢”,为何?主要原因有三点
悍将---粟裕篇(9—12)
曹甸之战后,粟裕黄克诚再也没有合作,这场战役两人出了什么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