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总分:160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3分)

    A、轻蔑(miè )    怪癖( pǐ)  摭拾(zhí)    飞来横祸(héng

    B、蒙骗(méng    刹那(chà)  低徊(huái    焚膏继晷(guǐ)

    C、按捺( nà )    炽热( chì)  纤巧(xiān    妄自菲薄(fěi

    D、熟稔(rěn     吮吸(shǔn)  粗犷(kuàng   冯虚御风(pí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沉湎      迷惘      急躁      汗流浃背

    B、落寞      慰藉      摒窒      犄角之势

    C、诳语      槁曝      跬步      不记其数 

    D、蜇居      追溯      饿殍      真知卓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句名言的创作者是楚霸王项羽,但他自己功败垂成,并没有做到。

    B、改革开放后掀起的出国潮,汹涌澎湃,正方兴未艾。

    C、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中国影片《团圆》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这次中国电影人真可谓是铩羽而归!

    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5分)

    1)《三国演义》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述这一情节。

    答:                                                                         

    2)请概括《红楼梦》第五回的情节在全书中的作用。

    答: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意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另写两句话。(4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寂静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22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一)赤壁赋(节选)

    [苏轼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襟( 端正地 )              山川相  连结 )

    B江陵(   攻下                顺流而也( 向东)

    C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被 )     而今在哉( 哪里)

    D一世之雄也(本来)              举匏樽以相(劝酒)

    7、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何为其然也

    B、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客有吹洞箫者

     

    (二)问说(节选)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惟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等于己者,问焉以切磋     资:提供

    B.理有未安,妄以臆         度:气度

    B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是:认为……

    D.不如己者,轻之而不问焉   屑:值得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知其陋谨护其失            B. 吾从师之

     C.吾尝终日思矣。              D. 侣鱼虾友麋鹿。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译文:                                                                                                                                                  

    2)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译文:                                                                         

    3)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3分)

    译文:                                                                         

    4)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2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6分)

    1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听雨

    []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断雁:孤雁。

      

    1)这首词写了人生的几个阶段,并分别指出各阶段的特点。(3分)

      答:                                                                         

    2)简要分析“听雨”这一意象在词中的作用。(3分)

    答:                                                                         

     

     

    四、名句默写(8分)

    12、根据课文内容或积累课外名句填空(每空1分)

    1                               ,挥斥方遒。 (《沁园春 长沙》)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3)位卑则足羞,                                     (《师说》)

    4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5                                ,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

    6)前村深雪里,                                    。 (《早梅》)

    7                               ,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

    8)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

     

    故乡,您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

     

        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是她,这个46岁的高龄产妇,在19663月的一个下午把我带到谷里。这之前,她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有我。挖沟的时候我在她的背上,背石头的时候我在她的胸口。她对我加倍呵护,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越来越远。13岁之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寒暑假。我再也吃不到清明节的花糯饭,看不到秋天收稻谷的景象。城市的身影渐渐覆盖乡村,所谓想家其实就是想念家里的腊肉,担心父母的身体,渴望他们能给我寄零花钱。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每到雨天,母亲就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这一去,她的衣服总是要湿到脖子根,有时木耳长得太多,她就捡到天黑,靠喝山泉水和吃生木耳充饥。家里养的鸡全都拿来卖钱,一只也舍不得杀。猪喂肥了,一家伙卖掉,那是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粟、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直到我领了工资,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水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她说村里缺水,旱情严重的时候要到两公里以外的山下挑,你父亲实在挑不动,每次只能挑半桶。那时我刚工作,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就跟县里反映情况,县里拨款修了一个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水柜。她说公路不通,山货背不动了,挣钱是越来越难。我又找有关部门,让他们拨了一笔钱,把公路直挖到村口。她说某某家困难,你能不能送点钱给他们买油盐?我立即掏出几张钞票递过去。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母亲的话就是文件,她指到哪里我就奔到哪里,是她维系着我与故乡的关系。

    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玉米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晚上看电视,明明是《三国演义》的画面,她却说是谷里荒芜的田园。屏幕里那些开会的人物,竟然被她看成是穿补巴衣服的大姐!村里老人过生日她记着,谁家要办喜酒她也没忘记,经常闹着回去补人情。为了免去她在路上的颠簸,我不得不做一把梭子,在城市与故乡之间织布。她在我快要擦掉的乡村地图上添墨加彩,重新绘制,甚至要我去看看那丛曾经贡献过学费的楠竹,因为在她昨晚的梦里大片竹笋已经被人偷盗。一位曾经批斗过她的村民进城,她在不会说普通话的情况下,竟然问到那个村民的住处,把他请到家里来隆重招待。只要能听到故乡的一两则消息,她非常愿意忘记仇恨。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有一天,这个高大的矮个子母亲忽然病倒,她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渐渐还原为肉身。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三年疾病的折磨远远超过她一生的苦痛。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多少次,她央求我把她送回谷里,说故乡的草药可以治愈她的恶疾。但是,她忽略了她曾送我读书,让我有了知识,已经被现代医学所格式,所以没有同意她的要求。她试图从床上爬起,似乎要走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力气,连翻身也得借助外力。她一直在跟疼痛较劲,有时痛得全身发抖,连席子都抠烂了。她昏过去又醒过来,即便痛成这样,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临终前一晚,不知道她哪来的气力,忽地从床上打坐起来,叫我满姐连夜把她背回故乡。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母亲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今年10月,我重返故乡,看见母亲已变成一片青草,铺在楠竹湾的田坎上。我抚摸着那片草地,认真地打量故乡,发觉天空比过去的蓝,树比过去的高,牛比过去的壮,山坡上的玉米棒子也比过去的长得大……曾经被我记忆按下暂停的村民,一个个都动起来,他们脸上的皱纹头上的白发第一次那么醒目。我跟他们说粮食,谈学费,讨论从交祥村拉自来水,研究怎样守住被邻村抢占的地盘,仿佛是在讨好我的母亲。如果说过去我是因为爱母亲才爱故乡,那现在我则是通过爱故乡来怀念母亲。因为外婆、父亲埋葬在这里,所以母亲才要执著地回来。又因为母亲埋葬在这里,我才深深地眷恋这座村庄。为什么我在伤痛的时候会想起谷里?为什么我在困难时刻家山北望?现在我终于明白,那是因为故乡已经代替了我的母亲。有母亲的地方就能止痛疗伤,就能拴住漂泊动荡的心灵。

    (选自《天涯》2008年第3期,有删改)

     

    13.从全文看,文章开头“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一句有哪些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答:                                                                         

                                                                                 

    14.文中画线的两处,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各自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答:                                                                         

                                                                                 

    15.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母亲的丰富情感。(5分)

    答:                                                                         

                                                                                 

    16.试探究本文题目“故乡,你终于代替了我的母亲”的深刻含义。(6分)

    答: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

    朱光潜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

    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部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曲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仅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支撑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能见到它的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未必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洪升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Lamb)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他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单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做出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的“趣味”。

     

    17.本文作者希望青年喜欢读诗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那么“诗”都有哪些“特质”呢?(5分)

    答:                                                                         

                                                                                 

     

    18.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崔颢的《长干行》两首诗,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19.本文中所谓的“文学趣味”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0.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以说人是伴随着“错误”度过一生的,有些错误彰显着人性之美,有些错误给你带来了意外的收获……盘点错误,审视错误,接受错误,你会发现:原来错误也可以美丽。

    请以“错误,原来也可以如此美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瑞安市八校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8)2015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7-2018学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六年级天河语文】2020学年小学六年级天河区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
2022年贵州黔东南州小升初语文考试真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