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港区联动模式

 

30
 

FROM:http://www.zjgftz.gov.cn/zjgftz/bsqwly/showinfo.aspx?infoid=104f93e2-0696-43b2-8b8d-cb522d4f03f6&siteid=1&categoryNum=3204/images/line2.gif' height=1>                                          
      我国的保税区和港口,都是推动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功能区域。长期以来,这两个区域既相分离,又相关联。几条线上各成系统,功能上也各有侧重。同时,它们在地域上一般是左右毗邻,都是现代物流的交汇点。在这关联的两个特殊区域之间实施联动发展,是一个创新的举措。经国务院批准,毗邻外高桥港区面积为1.03平方公里的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启动,跨出了我国保税区与港区联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第一步,保税物流园区将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激发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潜能,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港区联动”是上海港口发展要求
  “九五”以来,上海港口经济蓬勃发展,港口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目前,上海港共有集装箱专用泊位24个,码头岸线总长6,787米,拥有集装箱堆场241.8万平方米。
  每月集装箱班轮航班达1,494班,航线覆盖全球各主要航区和港口,已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和600多家航运公司建立了贸易往来,占我国航线覆盖面的75%以上,是我国大陆唯一在全球12个航区都有航班的港口。近年来,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30%以上,已经成为上海港口发展的支柱产业。2003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128.2万TEU,首次进入世界前三甲。
  依托港口经济的发展,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经过10多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集出口加工、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港口运作等产业于一体的自由贸易区雏形。外高桥保税区已累计批准企业7,447家,吸引各类投资90亿多美元,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99家入驻区内,区内从业人员近11万人,与世界上1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03年,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增加值323.18亿元,进出口总额209.3亿美元,完成各类税收225.12亿元。凭借紧靠海港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依托在市场准入、税收、外汇等方面的一系列特殊政策以及快速的通关渠道、便捷的分拨机制,外高桥保税区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政策和功能条件。迄今,已吸引包括英国空运、日本大通、荷兰TNT、德国邮政、美国APL和香港嘉里物流等一大批知名物流企业在区内投资落户。2003年,外高桥保税区从事物流经营业务的企业达到972家,物流企业营业收入达792.43亿元,实现增加值91.90亿元,占到保税区增加值的28.4%。外高桥保税区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区域载体,被“上海市‘十五’现代物流规划”确立为重点发展的三大物流基地之一。
  外高桥的港、区联动是从2000年开通保税区与机场的空运直通式开始起步的。通过空运的零部件直接从机场以海关监管直通方式进入保税区,6小时甚至更短时间内完成货物运抵保税区的全过程。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继空运直通式联动后的一个新的阶段,也是为今后外高桥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港跨出的基础性一步。从“两点一线”的空运直通式,到“区港联动”的保税物流园区,再到向与“港区联动”的自由港发展,将是我国保税区发展的必由之路。

  “港区联动”的内涵
  “港区联动”是实现保税区经济和港口经济共同发展内生的客观要求,是一种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安排。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港区联动”属于协同的概念,是保税区与港口两个子系统整体协同的组织过程。就其内涵而言,可以“政策叠加、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功能集成”十六字概括,体现了保税区与港区在区域、资产、信息、业务等方面的联动发展。
  政策叠加。保税物流园区除继续享受保税区在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及港区原有的政策外,在税收政策上,还叠加了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即实现国内货物的进区退税,从而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中转集拼方面,中转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可以进行拆拼箱,改变中转集装箱在港区只能整箱进出的现状。集装箱在保税物流园区堆存无时间限制,改变集装箱在港区有14天报关期限的现状。政策叠加的结果是对货物的流动来说,“一线放得更开,二线管得严密”,区内真正实现货物的自由流动。
  优势互补。将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优势与港区在航运、停泊、装卸等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相结合,实现航、港、区一体化运作,集装箱综合处理与货物分拨、分销、配送等业务的联动,既是优势互补,也是优势组合,使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成为长三角地区支线箱源和国际中转箱源的集散地。
  资源整合。通过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在园区开发、招商上,由上海外高桥集团和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共同投资组建了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负责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港”和“区”的资源在保税物流园区项目运作中形成了优化组合。
  功能集成。实施“港区联动”的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将集成“四大功能”: 1、国际中转。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国际中转是世界各大自由港的主体功能产业,也是航运中心实力的体现。2、国际配送。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国际配送为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增值服务创造了一个重要平台。3、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4、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转手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港区联动”也是海关监管体制、科技应用和园区行政管理的创新尝试。本着“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贸易便利、流动自由”的原则,在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进程中,外高桥保税区管委会、海关及保税区其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体制上的创新。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港、区相互分离阻碍了两者之间的联动,因此,克服体制障碍成为港、区实现联动的基础。为保证外高桥港区和保税区联动发展目标的实现,专门设立了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主管海关,集成口岸海关和保税区海关的管理职能,减少通关环节,提高通关效率和降低企业商务成本。物流园区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开辟园区和港区之间的海运直通式。诸如此类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保证了物流园区企业今后的成功运作和发展壮大。
  科技上的创新。设置先进的海关监管设施和完备的企业电子帐册管理系统,确保海关严密监管和高效运作。通过网络技术在园区构建海关、检验检疫、港区、物流园区、区内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实现EDI无纸报关、无人自动卡口放行。通过自动判别体系,自动生成管理数据,做到自动实货放行,达到货物便捷通关的目的。
  管理上的创新。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采用区域监控和GPS物流监控相结合、报关信息和物流动态信息相结合的监控方式,在加快物流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园区在日常管理上实现政府主管部门、港口、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银行、企业、代理公司之间的电子联网、信息共享,同时积极完善企业诚信体系,达到规范运作和防范风险的目的,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外高桥的实施方案
  “港区联动”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发展现代物流。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应充分利用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借“联动”的契机,以陆海联运、海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为手段,在放大自身流量经济的同时,不断扩大对长三角及其他周边省市的带动效应。具体地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 集聚国际物流企业构筑高起点的现代物流产业
  积极吸引国际知名航运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入驻物流园区,聚集一批面向全球市场的采购、中转、分拨、配送等物流企业,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在较高的起点上形成外高桥现代物流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在扩大出口、转口、放大物流网络、提升我国现代国际物流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独特作用。
  目前,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的开发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的重视,招商形势令人鼓舞。园区已与包括东方海外、铁行渣华、荷兰世天威在内的12家物流企业签订了土地转让、仓库租赁合同、业务合作协议。园区将先期启动10万平方米国际中转仓库区,着力拓展园区的国际中转功能。
  随着园区开发招商的推进,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张,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物流园区的年处理箱量达到100万TEU,形成集装箱综合处理基地,逐步提高上海港中转箱量的比重,在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大港的基础上,真正确立其国际化大港地位。
  ● 加强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规范管理是成功运作物流园区的前提和基础。这不仅体现在园区的硬件建设方面,更体现在作为园区管理前提的法律、法规、规章建设方面。海关总署正在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保税区物流园区监管暂行规定》,上海市也发布了《关于推进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外高桥港区联动发展的试点意见》,加之原有并适用于物流园区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条例》和《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以及外经贸、财政税务、工商、外汇、检验检疫等部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园区的运作有了一个系统完备的管理保障。
  物流作为一个产业链,也是一个服务链,外高桥保税区将全方位构筑物流业服务体系,鼓励多种资本参与,大力发展与物流有关的中介机构、职业教育、培训等产业,建立起为港、航、物流企业服务的协会组织、员工教育培训基地等,积极发展物流配套产业,带动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 发展园区特色功能放大“港区联动”产出效应
  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不但要在设区理念,还要在管理实践上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把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塑造好。充分利用园区在通关、退税、中转、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保税区国际贸易、出口加工、采购、仓储、分拨等方面功能与港区口岸功能的优化组合,做大做强国际中转、配送、采购等现代物流的特色功能,通过保税区、港区在概念、形态上的“1+1=2”的联动,产生出“1+1>2”物流发展促进效应。
  实施“港区联动”试点,拓展港口功能,推动保税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上海对长三角乃至亚太地区物流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对全面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对上海早日实现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战略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及对策
外高桥保税区(上海港)概况及给海港新城产业开发的启示
20分钟到浦东机场;40分钟到虹桥机场!上海这个区域实现重大飞跃
保税物流中心带来税收筹划机会
最新保税物流园区介绍
保税物流园区成长的烦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