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皮肤病的关键,痰和瘀

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 是人在日常生活环境中中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正常精神意识活动。 


但当长期的精神刺激, 或因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 则影响脏腑功能失调而致,是内伤致病的主要因素。

临床所见,情志为病,多由恚怒伤肝,忧思伤脾,以及五志过极,郁结于内,日积月累,气血经络凝滞而成,如斑秃、银屑病 (白疕)、神经性皮炎 (摄领疮) 等。 


在治疗中, 一定要遵循 “七情之伤, 虽分五脏,而必归本于心”的原则, 处处兼顾心脏施治, 方得要领。

然而, 从皮肤病的角度而言, 比较集中在痰与瘀两大类。


痰浊用药心得


1

痰浊致病特点


痰是血气津液不清, 熏蒸结聚而成。剖析成因主要有五: 一是饮食所化, 又感六邪, 则脾、 肺、 胃升降失度, 致使饮食输化不清而生; 二是多食甘腻、 肥腥茶酒而生; 三是脾胃阳虚, 湿浊凝滞而生; 四是因郁而气火不舒, 蒸变而生; 五是肾虚水泛为痰。痰之为病, 颇为广泛, 这是因为痰随气升降, 无处不到, 或在脏腑, 或在经络。 


对此, 张景岳曾有一句名言: “痰为诸病之源, 怪病皆由痰而成也。”在皮肤科领域, 偏重于讨论痰在皮里膜外所致的结节、 囊肿以及肥厚性瘢痕。 


在具体治疗中, 朱丹溪对此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痰在皮里膜外, 则遍体游行, 肿而色白, 滞而不痛, 宜导达疏理。痰因火走, 则体多小块, 色红痛甚,游走无处, 宜解毒清火为主。”


朱氏之言虽不可概括全貌, 但给我们指明了立法用药的方向, 前者肤色濡白, 治宜疏导散结; 后者肤色焮痛, 治宜清火解毒。 


结合皮肤科的临床实践, 凡见肿块呈泛发倾向, 既可见于躯干, 又可见于四肢, 但以下肢居多, 皮肤损害在皮里膜外, 可摸到大小不等的结节硬块或囊肿, 肤色濡白或焮红, 触之肿块或者推之可动, 或者推之不动, 或硬或软。

鉴于痰之为病众多, 在具体应用中, 应当掌握某些祛痰药物的特殊功效。


综合有关文献,整理如下,仅供参考:浙贝母润肺, 治虚寒之痰, 川贝母除风火之痰, 杏仁行寒痰, 白附子祛风痰, 瓜蒌仁涤结痰, 阿胶除虚痰, 硝石除痰毒, 半夏除湿痰, 旋覆花推之痰气, 冬花治血痰,苍术去宿痰成囊, 远志能豁痰开窍, 蛤粉除痰热, 熟地能补肾虚水泛为痰, 大黄下肺胃顽痰,枳实能散积痰, 僵蚕能解逆结之痰, 白芥子能豁肋下寒结之痰, 南星可祛经络中风痰, 常山逐痰结, 狼毒开恶痰, 槟榔除痰癖, 全蝎可退惊风之痰, 白矾能吐透风热痰壅之痰, 青黛能疗膈上之痰。


2

涤痰药举要


常用中药有浙贝母、夏枯草、昆布、海藻、茯苓、牡蛎、山慈菇、香附、蜈蚣、玄参、青皮、陈皮、姜半夏、黄药子、白药子、僵蚕、 青礞石、胆南星、炒白芥子、炒莱菔子、炒苏子、远志、蛤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常用的除痰方剂
白芥子的功效作用
古今医统大全:治痰药例
白芥子
白芥子,辛,温 归肺、胃经 功能温肺化痰,通络散结,止痛 应用1
脾生痰、肺除痰,用对一个方,把全身痰湿给清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