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进修水之山背断想

Vol.01

 

  走进修水之山背断想

          作者:竹子

    修水于我,是一个既陌生又亲切的名字。陌生是因为,“修水”只是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储存在我内存狭小、版本低端的大脑“芯片”里,过去从未踏进过这片土地,以致常常将它的大名与同处九江的另一兄弟县张冠李戴;亲切是因为,我身边有许多从修水走来的同行精英、知名贤士、相知好友,每与他们相处,“修水”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和温润醇厚的乡土情怀都扑面而来,萦绕心间。不过,用“陌生”“亲切”来表达对修水的印象,委实太表面肤浅了。其实,在我的认知系统里,还有很多适合描述修水的词语,其中,“神奇”二字必处置顶之位!尤其是在我的“首修”之后,更加深信不疑。

     修水的文明源流、书院文化、人文高峰、红色基因、宗教胜迹、民俗风物,可以大书特书的“神”和“奇”数不胜数。我记得,当今的修水贤达、知名作家、我的本族大哥法元兄在他的散文集《天脉》的序言中有这么一段话:“在我国南方有一条山脉,名叫幕阜,山脉不大,但很神奇。神奇在它的地理位置,居北纬30°,处长江中段,跨湘鄂赣三省,绵延三百余里。西起洞庭,东接鄱阳,似在吸两湖之水以养群峰,又似注水于两湖以涵大泽;神奇在它的文化底蕴,接黄河流域之文脉,开华夏文明之先河,容三教九流于一体,汇五经六艺于两端。真个教人莫测高深,玄之又玄。”而修水正是掩藏在神奇幕阜山脉中的一座神奇宝库。

      修水自古就有“居吴楚形胜,成文章奥府”之美誉,是“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今年五月底一个欲晴还雨、雨中含晴的日子,我和几位姐妹满怀崇敬与期待来到了修水,第一站就探访了上奉镇山背村。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亲近修水的山水田园,触摸山背的历史年轮,体味山背的乡风民俗。             

     

       何谓“山背”

      山背是深处修水腹地的一个小山村,在中国,称作“山背”的地方多得不计其数,不过,修水上奉的“山背”却非同一般。

     这个小山村当初为何被称作“山背”,还有一段故事。传说500多年前,现在山背胡姓的一世祖胡仲椿,原本生活在铜鼓带溪大塘湾的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颖,品性高洁,气度非凡。弱冠中榜进士,不久后弃官隐居,畅游山水。有一天,他信步寻芳,从带溪翻山越岭,爬过梭树坳,游至现今的山背跑马岭。跑马岭山峦起伏,逶迤绵延,大概是因为前几天刚下过一场大雨的原因,黄土山坡被大雨冲刷过后,裸露出了几块石刀、石斧、石剑,他好奇地捡了起来,拿在手里仔细端详,这些貌似天成,但又暗藏神工的石块,引发了他的奇妙遐想……。他一边继续漫步,一边幻想着有新的惊喜发现。不知不觉,他来到一座形如弯月的小村庄,人称月光垴。

      他站在山头四处眺望,周围重峦叠翠,山下良田沃野,一条清澈的小溪宛若飘动的玉带,绕村而过。他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此钟灵毓秀之地也,善哉!善哉!”他回到带溪,游兴未尽,满怀喜悦地把游览胜景的感受告诉家人,并决定迁居该地。

     不多日,仲椿就兴致勃勃地携妻带小,来到他迷恋向往的地方,在这里安居乐业。年复一年,胡家在这里繁衍生息,聚族而居。多年后,故乡带溪有人问起:“仲椿一家几年未见,都去了哪里?”邻里指着前面的大山说道:“仲椿到山背去了!”从此,仲椿定居的山村就有了“山背”之名。其实,故事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山背自古就是一块令人向往,令人迷恋的人居乐土!

      发现“山背”

     “山背”除了有令人迷恋的自然环境和闲适生活,它在人类发展史上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里遗址众多、规模庞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山背遗址”是江西地区新石器晚期一支颇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类型。山背遗址于2019年10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0057—1—057)。

       据媒体报道,山背文化遗址的发现,有一段传奇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期,居住在山背村跑马岭周边的村民经常有人患上无名肿痛,村民就到山上采草药,敷在痈疽处。有一次,村民在山上发现泥巴地里有许多三角形的大小石块,形似箭头,便拾了几块带回村里,称其为“阴箭”。

     1961年夏,一名稍有文物知识的村民专门到跑马岭山上拾来一块三角形石块,送给一名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辨认。这名工作人员看过之后也难以确认是否为文物,便送到当时的江西省文化管理委员会考古鉴定组鉴定。结果,专家们一致认定村民所说的“阴箭”,实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

      1961年,经省博物馆考古工作组调查发掘,发现跑马岭遗址四十三处,经碳十四测定,距今5000年左右,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因其分布范围广泛,出土器物具有特色,是长江中下游和鄱阳湖地区一种以段石锛和红砂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在考古学上被命名为“山背文化”。山背文化、石峡文化(遗址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 )、昙石山文化(遗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并列为中国东南地区三种代表性的新石器晚期文化。以山背遗址为代表的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存,与江汉平原的屈家岭、浙江良渚、岭南石峡等处新石器文化有较多近似点,可见,山背先民与这些地区的原始居民已有密切的交往。

        远古“山背”

       专家从山背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农业生产工具和形式多样的陶器组合群以及草拌泥中夹杂有稻谷壳、稻秆痕迹等推断,山背文化时期的原始居民早已过上定居生活,和同时期南方其他地区的原始居民一样,从事着艰苦的原始农耕。水稻是当时的主要农作物,尽管这种栽培稻的种别未曾作鉴定,但它肯定不是野生稻。它的发现,有力地说明了赣江流域有种植栽培水稻的悠久历史。此外,出土的纱轮表明早在新石器时期人类就学会纺纱了。

       在遗址中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石骸和陶网坠,反映了当时的原始居民已开始了渔猎和采集活动。虽然文化遗存中用于狩猎的石镞数量不少,但猪、狗、牛、羊之类的兽骨却很少出现,这反映了当时家畜饲养业尚不发达。

      山背遗址群还发现一座南北长6.5米、东西4.5米的圆角长方形建筑,残存一些土墙,墙基中置有13块较完整的麻石作柱基,房内西南角套一小室。房子南壁有宽约80厘米的通道,应为房屋的大门,室内西面近墙基处有一袋状烧灶和长方形置灶灰用的小坑,西墙处还有沟槽排水。据了解,目前在我国新石器文化发现的房居遗址中,大型房屋虽有发现,但这种套间式的建筑形式尚为少见。

      值得一提的是,这间房屋还遗存了大批的生产工具和日用器皿,总计183件。其中生产工具有石锛、石斧、石镞等,生活器皿有陶壶、陶钵等。除了这些常用生活工具外,还有艺术性石球、石蛋,这是其他的新石器居住遗址中所罕见的。

     由此可见,5000多年前的山背人已过上了一种事农耕、会纺纱、能渔猎、居套房、玩艺术的生活。

      赋中“山背”

     山背人自古崇尚文化,如今更是人文鼎盛。山背人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们用或传统、或现代的方式,宣传、赞颂自己的家乡,诗章歌赋遍及文坛,当代青年作家、诗人、辞赋家钟秀华专门为山背创作了1600多字的长赋——《山背文化赋》。其中颂曰:

牯牛岭下,浔阳江畔。山谷桑梓,濂溪辞案。

由来山背,名高震旦。史前风物,举世交赞。

石器遗存,千秋锤锻。剑镞锛斧,硕木立断。

殷商鼎荐,万种陶罐。鬶釜豆簋,饰纹亹焕。

昭显唐虞,美荫秦汉。将相圣功,锦章饱翰。

昊天大道,懋功灿灿。秋收大义,红旗漫漫。

亦趋亦步,盛景相看。绚质绚美,赤心咏叹。

胡不自信,文明卓冠。克臻大同,河清海晏。

辞赋里山背是如此的神奇瑰丽。

       今日“山背”

      在山背村,“山”自然是主角,21.7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中,林地占了8000余亩,耕地仅4000余亩。村里有19个村民小组,全村人口2000余人。近年来,山背所在的上奉镇在乡村振兴号角的感召和推动下,尊重自然,彰显特色,体现乡韵,再现美丽田园风光;突出绿色、古色等文化生态元素,丰富乡村人文意韵;结合产业发展、乡村文明、乡村旅游,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走进山背,一幅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美好图景赫然眼前。

       极目远眺,蓝天白月之下,散发着水墨神韵的青砖黛瓦素雅村舍,镶嵌在深深浅浅的油绿地毯上;置身房前,凝结着怀古情节的陶壶陶罐垒砌而成的低矮院墙,守护着村民心中的梦想和希望。

      走过几垅稻田,一大片清灵碧透、含苞待放的荷塘仙葩令我们兴奋异常,此时此刻,虽然花未盛、果未成,但荷池周边早已开出了一朵朵永不凋谢的高洁之花——咏荷诗句、劝廉佳言。“莲因洁而尊,人因廉而正”“公则生明,廉则生威”“为政以民为本,倡廉以慎为要”……我想,这就是山背人为自己筑起的文化高地、精神家园吧。

     今日山背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和社保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成效明显,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明乡风蔚然形成。

      山背所在的上奉镇素有“修水粮仓”之称,从来都是富庶之地。今日上奉,已将一粒米(上奉大米)、一片叶(双井緑、宁红茶)一碗酒(上奉米酒)、一页粉(山背老米粉)一壶油(山背茶油)、一只鸭(上奉板鸭)作为打造绿色现代农业的拳头产品。

      与此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养殖、种植和造林大户,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主力军。看到家乡的可喜变化,许多在外发展的山背人也回到家乡重新创业,回报桑梓。  

       未来“山背”

       当我们流连于修缮一新“山背址公园”时,初夏娇嫩的荷花在雨中的池塘里半开半掩,如诗如画,心中不禁浮想联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波澜壮阔,留下了无数璀璨的文化遗产。如今“山背遗址公园”的建成,有助于将中华文明起源演变的复杂图谱,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加以阐释解读,最终转化为听得懂、摸得到、讲得明的“中国好故事”传递给普罗大众,进而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回答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人生终极思考,最终进一步树立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山背文化将成为上奉山背永久的文化亮点和人类文明史上永垣的文化坐标。

      雨过天晴,不远处飘来一阵清亮悦耳的歌声,寻声前往,可以看见翠绿掩映中有几栋崭新的楼房和一块宽敞的操场,这正是山背小学的校园。当日正值“六一”儿童节的前夕,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看得出来,这里正在进行庆祝“六一”的活动,一边是老师们忙碌的身影在教室和操场间穿行,一边是孩子们捧着心爱的礼物在开开心心地比比划划、说说笑笑。看着他们,一幅美好的未来山背图景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

      告别山背时,孩子们嘹亮动听的歌声还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在小小的花园里面 挖呀挖呀挖

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在大大的花园里面 挖呀挖呀挖

种大大的种子开小小的花

在特别大的花园里面 挖呀挖呀挖

种特别大的种子开特别大的花

在充满爱的花园里面 挖呀挖呀挖

种充满爱的种子 开充满爱的花

我种下一朵一朵漂亮的花

小小的种子发芽我陪伴它

等它们长成大树我也长大

我们一起玩耍…...    

   我们相信,未来山背,就在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心中、画中、手中……她一定会比过去和现在都更加美丽,更加神奇! 

   精彩继续,敬请期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彭头山遗址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七绝]
码头潭公园掠影
kaBP什么意思
莆仙境内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览要
四川村民踩瓦泥时拾得青铜器,专家鉴定后,发现最大巴文化遗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