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独立思考决定心智上限



内容来源:本文由中信出版社供稿,笔记侠作为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责编 | 戈多

 第1737篇深度好文:3848字 | 5分钟阅读

全网首发·精华笔记·心法


本文新鲜度:★★★     口感:榛子味儿


笔记君邀您,先思考:


1. 为什么要独立思考?

2. 如何对你获取的信息进行独立的判断?


我在美国参加一个名叫《设计思维》的国际会议时,听设计思维大师Penny讲过一个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美国宇航员在太空很郁闷,失重条件下钢笔和圆珠笔没法写字。NASA花费了10年时间200万美元的的经费,希望研制出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的笔,但没有成功——因为要求太复杂:失重环境下书写自如,不会挥发、不磨损表面……


于是NASA公开向社会征集方案,一个德国小学生寄来一个包裹,写了一行字“你们试过这个吗?”。打开包裹,发现是一支铅笔。其实,苏联宇航员在太空一直用的,就是铅笔。


Penny教授最后总结说——“好的设计,不是最先进,而是最实用。”很多人认为设计师是拿出最酷的方案的人,其实他们是拿出最能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人,这就是设计思维的本质。

 

每次我讲这个故事,都会有人露出恍然大悟的微笑。这微笑背后一般有两重会意:一方面觉得美国人傻,钱多但是脑子不好用。一方面觉得大师讲得很对,这是智慧。


这真是个好故事。



且慢。


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是错的。Penny教授嘛——其实就是“骗你”(Penny的谐音)教授。


一、第一个坑

 

稍微做点调查,你就会发现这是个扯淡的故事。不信?接下来我陈述几个事实:


1.美国早期太空活动里宇航员使用的就已经是铅笔了。


比如在水星计划和双子星计划中。美国人并不像故事里描述的那样,比苏联人傻。

 

2.太空钢笔也已经被发明出来了,直到今天还在用。


1965年,美国一家叫做Fisher的公司开发了太空使用的AG7型太空笔(Fisher Space pen)。原理是笔芯里密封高压氮气,靠气压把油墨推向笔尖。


这种油墨不挥发,能在各种环境下使用。笔尖经过特殊工艺配合超硬碳化钨笔珠,绝不会脱落,适应的温度范围是零下40到零上121度。



神舟六号上用的就是这种笔,而且国外亚马逊就能买到,价格是35美金左右。


经过上述的论证,结论似乎再次浮现了:


美国人并不傻,NASA也不是笨蛋。而且高投入的确研发出来了好产品。


这才是真实情况。


且慢。


二、第二个坑


这里还有个你没有深想的问题:


在太空钢笔发明之前,铅笔是一种好的太空书写工具吗?


字迹模糊了怎么办?失重环境下如何削?如果铅笔芯断了,石墨到处飞会对电子元件造成致命威胁。这些情况是怎么处理的?现在这种铅笔还在服役吗?


于是继续做调查发现——即使是美国人和苏联人使用的太空铅笔,绝非寻常物。


首先,人家是自动铅笔,不用削。


其次,人家用的也不是石墨笔芯,而是“软性有机粘合剂-有机染料”配方,这种笔芯类似蜡笔——不容易折断,也不会产生微粒。


更好玩的是,这种笔今天还在大范围被宇航员使用,是太空站标配,并没有被取代。


因为这两种笔各有优缺点,各有适应范围,不存在谁比谁差的问题。


太空钢笔书写流利,使用时间长,字迹相对牢固,使用方便一些,但是成本高,结构复杂。


太空铅笔则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成本低,是国际空间站上的标准装备。两者其实是根据不同思路开发,但共同解决了问题的好范例。并不存在谁比谁强。


讲到这里,你以为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了吧。


且慢,


其实背后还有一个坑。你猜是什么?


三、第三个坑

 

其实Fisher公司也并没有耗资200万专门为NASA开发什么笔。美国都是私营公司,犯不着为了航天梦把自己利润搭上。


Fisher是看准了恶劣环境下的功能笔市场,先推出了笔,也正好能符合NASA的需求,借助NASA打了下品牌,是个很好的营销手段。而NASA通过鼓励他们扩大市场,让这种笔的庞大研发成本被分摊,单价低了,他们采购得也很积极。


这才是商业的逻辑啊。


在你的心智一次次的入坑又出坑以后,我希望你最后能发现一个事实:


人脑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只要稍加技巧,我们的大脑很容易就会被植入一个错误观点。


广告、营销、宣讲、谈判……有意无意都充满了这种错误的推导——你每天不接触50个误导信息,你都不叫现代人。


有些错了就错了无伤大雅,但有些重大决策,一旦错误,背后消耗的时间和人生成本就大了。


这就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对外防忽悠,对内心智纠偏。


四、心智的层级和上限


想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我们先要确认下我们是如何判断一个理论或者思想是正确的。人的心智水平有三个层级—— 体验、解释、分析 。


第一层级是体验。


我们相信“听上去、感觉是对的”的事情。


开头那个故事之所以显得可信,是因为我一讲“美国、设计思维、大师、教授”这些你看似权威的陌生词,大脑就自动开始放松警惕。而最后嘲讽美国的桥段又完美迎合了你幸灾乐祸的心理,于是你毫不犹豫的接受了。


说白了, 我们追求的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一个“爽”的答案。


第二层级是解释。


我们相信“解释起来是对的”的事情;第二个故事更加可信,是因为我列举了证据——“双子星计划”“Fisher”““购物链接”,还翔实地说明了太空笔的物理属性,于是你推理这个是对的。


在这个层级, 我们追求的是“合理”的解释。


第三层级是分析。


我们不再相信现成的答案,而是寻找“接近真相的解释”。先提问,再搜索信息,然后你会找到好多相互矛盾的解释,这就需要你评估这些解释,找到真相——“提问,搜索、评价、结论”。



在第三层级,也是最高层级, 我们追求的是“更接近真相”的解释。


第三层级之前,我们只能说是在学习,到了第三个层级,才算是独立思考——不被忽悠,接近真相。


你在哪一层呢?


中国大部分人都停留在第一层——这与受教育程度不相关——只要对方是大师、高管、企业家等看似权威的名头,人们的脑子就不具有分辨能力了,容易全盘接受对方传达的信息和结论。


但如何区分这些解释?比如说我在我的新书《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中提到《异类》中的“一万小时定律”和很多“大师”的“一万小时训练营”,也解释得很好很合理。但真的足够好吗?


还需要有哪怕2%的人持续地“提问-搜索-辨别-结论”,向上游追寻,面对真相,获得一手知识。


大部分人心智的上限,就在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他们很难怀疑自己深信的结论,原因是,有人缺分辨的意识,有人缺分辨的能力。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给什么吃什么。他们会在学习中逐渐迷失在各种解释中,无所适从。他们的信息源,就是他们心智的上限。


而独立思考的人, 因为有了怀疑和辨别的能力,所以能突破自己的信息源,向上追溯,直到站在真理的面前。


这个过程其实挺痛苦的——怀疑自己曾深信不疑的东西,会让你重新陷入迷茫,不过为了教你学会独立思考,我也没有义务让你太舒服。


王小波说:“一般人认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无辜的。假如这种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发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后天的低智算不了无辜——再说,没有比装傻更便当的了…… ”


我的结论是:“假设善恶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 


《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美国花了很多经费研发太空笔,而苏联用铅笔就能书写 ?
削铅笔!真是神奇(图)
这些反人类的憨憨文具,每用一次我都想退一次学
斥巨资开发的太空笔与廉价的铅笔究竟谁是个笑话?英语读头条(第383期)
【莫祖宁】不知道还要丢多少支铅笔
NASA曾斥巨资研制太空笔,苏联却用铅笔解决,差距显而易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