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读书生活

  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我来说似乎还算贴切。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其中有二十年时间在上学和研读。尽管上学期间阅读的书以教科书为主,但课余时间仍然读了许多“杂书”。这些“杂书”对我后来的生活和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改变了我的部分生活。

  在我的记忆中,读书是从“小人书”开始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们全家搬到淮河北岸沿淮平原上的一个偏僻小镇居住。我母亲在小镇上当小学教师,由于平常没有时间照顾我,只好将只有五岁的我丢进一年级的教室,这也成为我上小学的开始。

  记得我读的第一本“小人书”是《红色娘子军》。从那时候开始,先后读了几百本“小人书”。后来,年龄稍大一点儿就开始读小说。大约是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年,我开始阅读第一本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让我如痴如醉,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更是羡慕不已,做梦都渴望能够成为保尔那样的英雄。紧接着阅读的第二本长篇小说是《林海雪原》,对小说中的少剑波和杨子荣崇拜得五体投地,从心里钦佩杨子荣的足智多谋。后来又陆续阅读了《西行漫记》《红旗谱》《金光大道》《保卫延安》《暴风骤雨》等一大批战争和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

  在那个年代,由于学生的课程不多,也没有多少家庭作业,所以有充足的业余时间阅读课外书籍。读书让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身边的世界,甚至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吃饭的时间,父母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就开始四处吆喝,沉浸在书籍中的我这时候才如梦方醒,赶紧把书悄悄地藏起来,然后若无其事地溜回家;吃完饭之后,继续自己的阅读。

  由于阅读速度太快,父母的同事和朋友的藏书很快被我一扫而空。于是,我就想方设法认识了小镇北头中学图书室的老师,并用“花言巧语”弄到图书室钥匙。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我都坐在图书室的一角,尽情品味文学之美。大约一年多的时间,学校图书馆的图书就被我“扫荡”了一遍。后来,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可读的书籍,我就会上门去借,或者交换阅读,甚至连一些医学书籍也会借来翻一翻,以满足我读书的渴望。很快,小镇上几乎所有的书籍都被我借读了一遍,再无书籍可以借阅。这时候,我只好写信向家住城里的堂兄和表兄“求援”。可惜远水解不了近渴。在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其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在四处借阅各种书籍中度过。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家离开小镇,搬到城里居住。到城里之后,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逛新华书店。由于囊中羞涩,只能去翻翻书目,过过手瘾和眼瘾。那个时代的新华书店都不对读者开放,读者进不到柜台里面。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只能请售货员拿过来简单翻看一下内容简介,就在售货员的催促下将书赶忙还回去。我平时积攒的零用钱基本上都花在了买书上。每买到一本新书,我都如获至宝一般,总是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把它一口气读完。读完之后,再琢磨怎么买下一本。毕竟城里可以借阅的人和地方比在小镇时多,所以除了购买之外,我阅读的绝大多数书籍是通过各种渠道借阅到的。尽管平时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但是,我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我曾经有一个中学同学,家中有几个书橱的藏书,只是这个同学脾气古怪,班上几乎没有人和他交朋友。而我为了读书,就想方设法和他成了朋友。每逢周末,我都会找借口到他的家里,并且想尽办法说服他将书借给我。为了保证信誉,往往答应还书的日子还没到,就恭敬地将所借的书籍还给他,再和他商量继续借阅事宜。

  长期和大量的阅读使我的眼界大为开阔,但渐渐地也变得目空一切。到中学毕业的时候,我就曾对外吹嘘自己是小城“读书第一人”。

  当我有一天走进大学图书馆的时候,看到那些数不清的馆藏图书,我的脸红了。从此,曾经坐井观天的我再也不敢口出狂言。

  为了能够更多和更方便地阅读,时任校报总编的我向学校领导打报告,要求给校报“特殊待遇”(实际上主要是为了自己阅读方便)。后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和校报的所有编辑都可以在图书馆开放时间内随时进入和借阅图书,这让我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从此,课余时间和周末,我大部分时间都会泡在图书馆里,除了帮助图书管理员整理和登记图书外,其余时间就是坐在图书馆的一个角落里,如饥似渴地阅读自己渴望已久的各类书籍。在这些书籍中,文学类书籍占相当大的比例,其次是历史和社科类图书,读得最少的反而是我所学的经济类专业书籍。

  在上学期间究竟读了多少本书,我没有认真统计过。但是,至今回想起自己上学时的读书生活,我内心仍然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读书的时间少了许多。但是,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仍然是新华书店。晚上和周末,我大部分时间仍然是阅读。只是这时候的阅读书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是经济和管理类书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游进商海。从此,我的业余时间大多被工作占去了,平常也只有比较少的时间能安静下来读书。但我仍然会在出差的过程中选择一两本期待已久的书籍在旅途中阅读。即便这样,十多年间,也陆续读了百本以上自己喜欢的各类书籍。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的阅读方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系统地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等,有的书籍还反复读了多遍。

在阅读中华经典书籍的过程中,我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自己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从二〇〇五年开始,我阅读的书目主要集中在人文和经济两大类。这两类书籍在我的阅读生活中平分秋色。有时候,读完一本经济类书籍后,会换一本人文类书籍;而有时候,读完一本人文类书籍后,下一本书又会立即改为经济类。

  二〇〇六年九十月间,在朋友的鼓励下,我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博客。初期开博的目的主要出于好玩和好奇。随着时间的过去,头脑中的一些思想和观点陆续变成文字出现在博客上。但我知道,如果没有后续源源不断的“泉水”注入,大脑中有限的积累很快就会被汲干。这种危机感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看着网络上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博友”因为“才思枯竭”而中断写博,危机感进一步增强。这也促使我重新开始有规律的阅读生活。

  有规律和有重点的阅读生活为我的博客园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泉水”,也使我的博客能够以每周一篇文章的节奏持续至今。

  在我担任中国诗歌学会和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特别是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来自各方面的约稿纷至沓来。此外,几乎每周我都能收到熟悉或不熟悉的作者寄来的作品。

  对待这些熟悉或不熟悉作者的作品,我一般都是将这些作品按时间先后次序放在我书桌的一端,而不是随手放在书架上。只要有空,我就会拿出排在最前面的那本尚未阅读完毕的书读下去。尽管有的书籍的题材、文体和内容我并不十分喜欢,但是我仍然会认真地阅读一遍。对于我熟悉的作家和我朋友的作品,我更是欣喜万分。每一次收到这一类书籍,我都会立即打开书页开始阅读。读着熟悉的文字和熟悉的风格,就如同和朋友对话。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变化和进步。透过文字好像看到了朋友的音容笑貌,也感受着朋友轻快而踏实的步伐。尽管有的朋友多年未见面,但是读着亲切的文字,如同和朋友偶然相遇,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

  无论春夏秋冬,也无论白天和夜晚,当我走进书房,坐在书桌前,看到书架上层层叠叠不同种类的书籍时,我的心中都会有一种恬淡和安静的感觉。当我沉浸其中,翻开书页的时候,心中总是充满温馨和感动。

  这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也是一个知识的世界。我畅游其中,心中安静而温暖。

  读书,或许是我最大的爱好吧!读书生活也许就是我最幸福的生活!

  我多希望,这样的幸福生活和幸福时光能够永远伴我左右,让我在所有走来的日子里都不会寂寞和孤独;让我的内心织满金色的丝线,永远漾动着温馨和感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书室工作计划及总结
【吉林】沈歆然《我发现一个好地方》
免费赠书人
这个六一,我想给山里的孩子捐个图书馆
图书室工作总结
2016小学图书室工作总结 图书室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