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纷争
本帖最后由 岑瑛 于 2010-6-16 21:35 编辑

背景( k: b+ J, J1 d  V+ f# d6 ^
' s8 u. f! F8 j9 U' ]
         一切纷争源于《废艺斋集稿》。, s+ w) r  V$ i" F9 L
         1943年,这本书在北京短暂露面,一个叫金田的日本商人购得此书,他想让专家鉴定一下。就找到北平国立艺专日本雕塑教师高见嘉十,高见嘉十组织几名老师和学生,用26天时间,抄录了此书部分内容。《废艺斋集稿》共8卷,被抄录的是1、2、7、8四卷,分别为:第一卷,《蔽芾馆鉴金石印章集》,介绍金石印章的制作与铸造工艺;第二卷,《南鹞北鸢考工志》,介绍了43种风筝制作方法,有图谱;第七卷,《岫里湖中琐艺》,讲园林设计;第八卷,《斯园膏脂摘录》,讲烹饪方法。
         据《废艺斋集稿》前言,这8卷书是为帮助残疾人自谋生路而传授的相关技艺,书的署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2 p1 Z3 D$ F! i$ y+ l
         孔祥泽,今年88岁,当年化名奎思慎在艺专旁听,他参与了《废艺斋集稿》的抄写工作,并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中的记载,经过考证和钻研,恢复了“曹氏风筝”制作技艺。( o4 t% i- b+ g5 Z
         1973年,吴恩裕先生根据孔祥泽提供的资料,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废艺斋集稿》确系曹雪芹著作,从此揭开了“风筝曹”后来的恩恩怨怨。
% h9 [7 x( ^$ A  }
0 T8 C: d* b6 d$ w8 ^. G
质疑) `+ _6 b. Z' F1 d1 E$ K  r0 Z
       哈亦琦:我希望是真的  但历史就是历史5 d+ ~4 j4 x  N, z1 p6 y3 C$ y
       风筝哈第四代传人哈亦琦在接受竞报记者专访时,首度公开质疑风筝曹,哈先生表示:“这事你不提我也不说,但你提了,我要系统地说一下我的看法。”哈先生认为北京从来没有“曹氏风筝”这个流派,他对《废艺斋集稿》真伪表示怀疑。
       哈亦琦主要论点有两点:% X+ B# f, O! U4 _* x
       首先,风筝过去是忌讳之物,放风筝是放晦气,风筝有点像花圈,历代只有关于风筝放飞的记录,从没有论及制作、画面的,《南鹞北鸢考工志》中大量篇幅在讨论风筝画面,这不合乎常识。2 B: n8 P6 B! t% P7 y* n
第二,《南鹞北鸢考工志》手抄本已在“文革”中被销毁,目前仅余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都是孔祥泽根据记忆重新恢复的,属于孤证。“我现在手中还保存着我父亲的手稿,在提到风筝曹时,我父亲说:曹氏风筝今天大家都知道,到底好与坏,我认为,根本没有存在二字。”哈亦琦说。“我们承认风筝孔,但不承认风筝曹,各家有各家的特点,我看到别人好的东西,也要向人家学,但不要动不动就和曹雪芹联系到一起,历史就是历史,不能胡编乱造。每个人都必须对历史、对民族、对后人负责。”哈亦琦有些激动地说。 6 u, c% P! Q$ Z+ |) Z
6 Y0 c' t9 C' ^9 `9 M4 ~
4 S% O6 }) J2 W5 \, @" h
回应
       孔令民:我父亲没有作伪的本事6 E6 i1 ~( z* ]4 ~/ U
       记者在北京上庄水库附近李家坟村找到孔令民先生。孔令民62岁,孔祥泽的儿子,“文革”期间到河北插队,1989年,他的户口终于回京。因此他错过了工艺大师的评选,并被迫离开了他参与创办的北京风筝公司。在表情尴尬地说“我们家和哈家是世交”之后,孔令民针对质疑予以激烈回应。
     《废艺斋集稿》不是孤证  1979年底,著名红学家吴恩裕先生找到了高见嘉十,高见嘉十证实当年曾组织学生抄写《废艺斋集稿》,几名日本学者均证明高见先生家中存有风筝图谱。孔祥泽当时的老师杨啸谷也参与了《废艺斋集稿》的抄录,并保留了 《斯园膏脂摘录》的抄本,后来“杨家菜”在北京名噪一时,与“谭家菜”齐名。孔令民几次提出寻找杨家后人,如果《斯园膏脂摘录》能找到,就可以证明《废艺斋集稿》的存在,但提议没有得到回应。孔令民说:“事实是,风筝哈也曾参与曹氏风筝复制工作,1984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有一个节目,叫《纤纤瘦燕舞灵风,话说北京风筝》,如果能找到录音资料,你自己听听哈魁明当时怎么说的。”
       证据被烧掉了历史就不存在了吗?对于哈亦琦的质疑,孔令民提出反驳:首先,竹子产于南方,若没有人将南方风筝制作技巧带到北京,北京人怎么会用竹子做风筝?曹雪芹从小在南方长大,后到北京,能够结合南北风筝之长。第二,北京风筝都用染料上色,而非用普通绘画颜料,曹雪芹祖父是江宁织造,熟悉扎染技术,曹雪芹这才有了接触和了解染料的机会。第三,沙燕下面是软翅,适合在南方飞,为何成了北京风筝的代表?说明北京沙燕来自南方。“我父亲连钱都数不清,他作伪,他有这个本事吗?”孔令民反问,“那些说作伪的人,他们怎么不自己模仿写一个曹雪芹的口诀试试,有那么容易吗?”。
        不愿得罪风筝哈
         “我父亲告诉我,无论如何都要敬重风筝哈,因为人家四代做风筝,为北京风筝发展做出了贡献。”孔令民说。
孔令民为记者展示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风筝谱,表示风筝哈原来沙燕的头部造型接近方形,而风筝曹是圆形,如今风筝哈的作品头部也偏圆形。孔令民说:“如果我们是骗子,他为什么学我们?”“没有风筝孔,只有风筝曹,我也愿意说我们是风筝孔,但我们不能当贼,我们做的就是曹氏风筝,孔家没有风筝。”孔令民口气坚定地说。. D0 b3 X. @2 P* q" o7 w' ^

& G& y/ r* {5 C9 ^

忧虑
3 D4 m( D: e+ b7 w; _5 T6 L, C
       孔祥泽:真正风筝曹无人继承
       记者在赵登禹路附近的小胡同中找到孔祥泽,88岁的孔老与女儿一家住在不超过30平方米的平房中,老人刚搬到这里,他高兴地说:“比原来住的房子大多了。”孔老眼睛已看不太清,却能流畅地背出《易经》和《南鹞北鸢考工志》。谈到父亲,必称“先严”。
        一本书交织悲欢离合
        1943年,孔祥泽在北平艺专做旁听生。老师杨啸谷劝他听高见嘉十讲的教雕塑课。所以孔祥泽也参与了高见嘉十组织的抄录工作。他回忆说:“当时是把原书夹到玻璃板中间抄写,其中《南鹞北鸢考工志》装订线都快断了,《岫里湖中琐艺》更惨,几成单页。《南鹞北鸢考工志》是用账本背面写的,账本正面还有字,书中有纸有绢,还有绘图。书用‘金镶玉’方式托裱,这应该不是曹雪芹裱的。”  因弟弟原因孔祥泽成了“特嫌”,“文革”时被6次抄家,手稿散落,后来退回了20多页。
         
         用《易经》破解原理* O8 N, x+ `9 G0 C' U/ {
         抄完 《南鹞北鸢考工志》后,高见嘉十发现书中口诀很难懂,只看书根本做不了风筝,就让孔祥泽找人按书中内容复制风筝。风筝金金福忠是孔祥泽二舅,起初不愿参与,孔祥泽发誓今生不以风筝为业,金福忠才同意。孔祥泽以后生活再艰难也没卖过一个风筝。/ K# m0 l& j( r# g: e2 i/ w& ]
         在复制过程中,赵雨山先生的参与非常关键,赵雨山精通《易经》,通过《易经》的原理,最终基本破解了《南鹞北鸢考工志》的制作原理,再加上金福忠祖传的口诀解释方法,破解了《南鹞北鸢考工志》。
         ; i' t: v$ v5 v( o8 R) \
          曹氏风筝没有真正传承' {: `' m3 d6 x1 w+ e% Q
        “曹氏风筝没有真正传下去。”孔祥泽说。# Q; W+ _  r. I. l  @3 w
         虽然儿子孔令民在制作上掌握了曹氏风筝的做法,但文化程度较低,“理论上的东西,我都不知道怎么教他。”孔祥泽的正式弟子冷世祥、朱学礼也仅掌握了制作技巧,至于费保龄,孔祥泽认为他也只掌握了皮毛。孔祥泽遗憾地说:“唯一真正懂得曹氏风筝理论的,只有赵彝,可惜他已去世了。”以鹰隼风筝为例,曹氏风筝要求能模仿鹰的飞行动作,横着盘旋,且能像鹰一样直上直下。“我儿子做了很多鹰的风筝,飞起来都不像鹰,全成了沙燕。”孔祥泽说曹氏风筝还有模仿人在天空走步的,其中机关精巧,不懂《易经》根本做不了。“真正的曹氏风筝没有传人,在理论层面上,已无人能懂。当初如果不是赵雨山加入,我也不懂。”孔祥泽说。' ]- H; w) D- K6 H) g3 }5 S" L
        孔家当年看不上曹雪芹# ^# \% W  T! z" n9 ]
        对于哈亦琦的质疑,孔祥泽不以为然,当时曹雪芹口碑不好,被认为是败家子。而孔祥泽出身富家,作伪也不会用曹雪芹的名字。至于历代不讨论风筝画面的说法,孔祥泽表示:“宋代就有《宣和风筝谱》,那就是专门讨论风筝画面的,后来失传了,但书的介绍很容易找到,哈亦琦的说法没有依据。”
        最后,孔祥泽表示风筝哈是世家,双方没有矛盾,自己会一如既往地尊重风筝哈。“任何人的质疑,我们没必要回应,真的就是真的。”说完,孔祥泽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余音绕梁。; V5 |. g3 @4 H- I6 o4 C8 c
/ E+ |  r! M: i1 J9 y

权威说法
, @1 X' ~4 B2 m' V
       徐峰:风筝曹若失传很可惜
       徐峰,风筝协会原副会长、高级工艺美术师。她是中国当代工美行业发展的重要人物,在她的领导下,新中国工美从无到有,她主编的《京工巧匠》一书,堪称是界定民间工艺真伪的标尺,她是中国工美终生成就奖唯一获得者。我今年86岁了,当年也在北平国立艺专学习和当助教,当时不认识孔祥泽,也没见过高见嘉十,对于这段历史,我不能作为见证人。我认识孔先生是后来的事,感到他学问非常好,孔先生在易经方面很有研究,人也很谦和。我在当风筝协会副会长时,与小哈(哈亦琦)很熟,从没听他质疑过风筝曹,其实哈家继承好自己的东西就行了,不要争论,风筝曹与风筝哈没有什么矛盾,各做各的就是了。/ X9 `+ Q9 k5 d; P
风筝曹在“放”的上面有绝活,这是各家所没有的,当年我在南城郊外一起看到过,就像舞蹈一样,非常漂亮。风筝曹的风筝能模拟动物的飞行姿态,放飞本身既是一种艺术,又是很好的体育锻炼,现在会的人不多了,应该把这个传承下去。我相信孔先生对这些争论是看得很淡的,孔令民就未必想得开了。孔祥泽在传承曹氏风筝方面,包括在红学上,是有贡献的。旁观者清; U4 T1 `+ H# O$ P4 p# q" Q. ~) q

      白大成小农意识就是一盘散沙8 x) B$ R9 o7 e
      为深入解读风筝大战,记者采访了白大成先生,白先生以鬃人技艺名扬海内,被称为“鬃人白”。白先生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帮助过很多艺人,在圈内颇有口碑。我与风筝哈、费保龄和孔家父子均有交往,说到风筝大战,说到底,就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就是一盘散沙,永远捏不起来,我用了一辈子功夫,最终证明还是不行,就算他们成了大师也不行。孔先生一生很坎坷,他这个人有学问,底蕴深厚,就我的了解,他不可能作假。”
     1965年,吴恩裕先生就认识了孔祥泽,当时赵雨山、金福忠还在世。而孔祥泽是“特嫌”,承认《南鹞北鸢考工志》对他没任何益处。吴恩裕是红学大家,治学态度严谨,后来他找到了高见嘉十,如果没有充分证据,他不会轻信孔祥泽的一面之词。《废艺斋集稿》是否是曹雪芹写的可以争论,但孔祥泽作伪的可能性不大。风筝哈与风筝曹没矛盾,包括北京沙燕,大家完全可以共存,都是北京风筝的代表。但小农意识就是狭隘,其实大家都做得好,那才是最好的局面。
4 p6 {* t/ m  [8 \: i


记者手记5 k9 d' Y1 O8 n/ F7 v
      冤家宜解不宜结6 p( \5 I( Z8 i. Q% ?
      两家都是北京市级非遗,风筝哈还成了国家级非遗。孔祥泽、孔令民、哈亦琦、费保龄……他们都是北京民间工艺的骄傲,正因为如此,关于风筝的口舌之争令人痛心。: k, d0 N( w" E# P& j" y
北京风筝行业目前状况堪忧,普通风筝艺人生存艰难,而内乱所伤害的,绝不仅仅是一家一派的利益,而是整个北京风筝市场的利益。北京风筝工艺冠于全国,两个品牌并不多,风筝哈、风筝曹完全可以共存共荣。不错,每个人都应该对历史负责,但存疑本身就是历史研究中的常态,关于风筝曹的争论,应保留在学术范畴内。; B* j2 x( |1 M5 p8 s# y
风筝曹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是北京风筝艺术的重要代表,更为重要的是,今天它面临着传承危机,孔祥泽老先生已经88岁了,风筝曹的理论还没有得到系统整理,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变异了的技法,如果这份历史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非遗保护大背景下的一个悲剧。
      一切争论,要以有利于未来,有利于发展为原则。古人说冤家宜解不宜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抛开没有意义的论辩,立即采取行动,曹氏风筝危在旦夕,希望有关部门能以负责任的态度,不为明天留下遗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昔日沙燕今难觅
看曹雪芹和风筝的不解之缘
曹氏风筝工艺
曹雪芹首制“沙燕儿”
寻找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
曹雪芹风筝艺术(本帖发表在阳光风筝驿站2014011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