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历、二十四节气与汤若望

01

前言

    现行农历中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方法为定气法。定气法注历,特别是现行农历,则是明末确定的。于是乎,网络上便有人在鼓吹汤若望发明了农历、二十四节气等等,甚至连央视都在为这种说法站脚,真的是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今天,穆天子就要扒一下农历、二十四节气和汤若望之间的关联,让大家了解一下。

02

历法分类

    一般说,历法总体上分为阴历、阳历、阴阳历三种。

    三种历法当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现在国际通用的公历也是阳历的一种。阴历按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阴历是月亮历,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

    而阴阳历目前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农历。农历是阴阳合历,是兼顾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关系的一种历法。虽然农历俗称阴历,但是农历其实并非纯阴历。

03

现行农历和汤若望的关系

    现行农历沿用了自明末《崇祯历书》脱胎的清朝《西洋新法历书》,是公元1645年颁布的由汤若望主导的欧洲耶稣会教士等合力编撰的。现代农历基础是明朝末年的《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制定于明末,其中一大特点就是采用定气注历。这是中国历法史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大改革。明末,经过多年实测,并引用西方天文学的内容,编成《崇祯历书》,未及正式颁行而明已亡,其中已经有汤若望的参与(崇祯二年,即公元1629年,历局成立,旨在修历,由徐光启主持,历经十余年完成《崇祯历书》,计46种一百三十七卷,其中有汤若望编写以及翻译的西方关于恒星交食方面的内容十九卷)。清初,汤若望把它加以删改并压缩,进呈清政府。清政府把它改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并在全国推行。

04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本身是干支历的二十四个时令点,每月二个,并分为十二节令、十二中气。十二节令包括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而十二中气则包括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与“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两者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在四时八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商周交替之时已分四时,春秋时则已有分至启闭八节,到了战国晚期二十四节气体系已经完整形成。《礼记·月令》当中已经有相关记载,《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典籍亦有相关记载。

    之后出现的与节气相关的诗词也有很多,最有名的当属杜牧的《清明》。而唐宋年间的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其他诗词也有很多,如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杜甫的《立春》、韦应物的《观田家》(惊蛰)、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仇远《立冬即事二首》、范成大《窗前木芙蓉》(小寒)等等。

05

平气法与定气法

    平气法和定气法是确定二十四节气的两个方法。平气法是把一年的天数平均划分为二十四份,每一份作为一个节气。定气法则是将黄道弧度均分为二十四份,也是每一份作为一个节气。看上去二者之间的区别并不大,但在天文数据上两者就有所差别了。因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行进的速度并不均匀,冬季快而夏季慢(冬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而夏季地球处于远日点附近),这样每个月就有差别了,甚至每个节气可能差一到两天的时间。在这个基础上,确定节气、置闰,以及预测日食月食等,误差就会很大。

    平气法是中国历史上颁布的各类历书当中的主流。自《崇祯历书》以及随后被汤若望改编后在清朝颁布的《西洋新法历书》起,则采用了定气注历。

06

定气法不是汤若望、也不是西洋发明

    定气注历最早是在明末的《崇祯历书》,虽然该历书采用了西洋法数,但定气法也不是舶来品,而是地地道道的国产发明。

    定气法是谁创立的?这里就要说到一个在历法史上记载很少的人物,他就是隋朝天文学家刘焯(音卓)。

    刘焯(公元544年~610年),子士元,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信都县(今冀州市)人。刘焯精通天文学,他发现隋朝的历法存在多处谬误,多次建议修改。公元600年,刘焯创《皇极历》,首次考虑到太阳视运动的不均性,采用在以平气为间隔的日躔表基础上插值的方法确定节气,是定气法的最早创见。《皇极历》中推定的每76.5年春分点在黄道上西移一度的岁差,与现行数值非常接近。由于刘焯的《皇极历》与当时的权威人士太史令张胄玄的天文、历数观点多有不同,故被排斥而不得实行。

    唐朝李淳风依据《皇极历》造出《麟德历》(施行于公元665年~728年),被推为古代明历之一。

    之后僧一行创立的《大衍历》(施行于公元729年~761年)则是首次提出将黄道均分为二十四等份,以太阳实际走完每个等份的时间长度为各节气长度,已经是正确的定气概念,在计算太阳改正时自然就以定气为插值间隔。至于插值法本身则完全是沿用刘焯的方法。

07

汤若望对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贡献

汤若望

    通过前面的内容,大家可以了解到了,汤若望既不是农历的发明、创建者,也不是二十四节气的发明者,更不是二十四节气算法的发明者。但是不可否认汤若望对于农历、二十四节气而言,具有巨大的贡献。

    明朝中后叶,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崇祯历书》吸取了西方天文学的内容,可惜早夭。汤若望等人在《崇祯历书》的基础上改编出《西洋新法历书》并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推行,促成了我国历法的第五次重大变革,意义非凡。

    农历并非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虽然对于如今通用公历的我们而言纪日颇有些不便,但农历对阴历、阳历的符合程度是目前无出其右的,堪称目前最精确的历法——阴历不能反映季节,阳历不能反映月相变化,唯有农历可以同时兼顾这两个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意外!中国现代农历竟出自洋人之手!
如何定节气(二):平气、定气之争
Q&A | 农历真是“洋人”传过来的吗?
二十四节气是怎么得来的?有什么发展史?除了中国,其他国家有吗?
二十四节,是中国人定的,还是西方人定的?为什么和洋历时间相近?
略谈汤若望和农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