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年刚过,你变“圆”了吗?你有多“圆”事关心血管风险! | 一周资讯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周资讯第245期:熊猫圆滚滚真可爱,人变圆滚滚真要命!


本周提要


糖尿病让患者缺肌肉,肌少症患病率达常人三倍!
你的身体有多圆滚滚?居然还和心血管风险有关!
太胖太瘦都会出问题,要当心甲状腺癌风险增加!

1

糖尿病让患者缺肌肉,肌少症患病率达常人三倍!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同时还会伴随各种并发症。肌少症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的一种糖尿病并发症,会导致肌肉力量和质量下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已经有研究关注到了肌少症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诊疗,最近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的研究就通过荟萃分析来确定糖尿病患者肌肉减少症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和筛查肌少症提供方向。
 

图 1.1 研究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杂志
 
这项来自兰州大学护理学院循证护理中心的荟萃分析纳入了45项研究,涉及12237名2型糖尿病患者。这些研究使用的肌少症定义不尽相同,包括骨骼肌质量指数(SMI)以及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WGS)、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WGSOP)和美国国家卫生基金会(FNIH)标准。研究中评估肌肉治疗的方法也是各异,包括双能X线吸收法(DXA)、生物电阻抗分析(BIA)和CT检查。
 
结果发现,总体上糖尿病患者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8%(95%CI 16%-20%)。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男性(20%,95%CI 17%-22%)的肌少症患病率比女性(17%,95%CI 14%-19%)更高,亚洲糖尿病患者(19%,95%CI 16%-21%)的肌少症患病率比南美洲(13%,95%CI 8%-18%)和大洋洲(9%,95%CI 0%-17%)更高。

图 1.2 糖尿病患者的肌少症患病率为18%左右
 
对肌少症影响因素的分析显示,年龄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糖尿病病程长超敏C反应蛋白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和内脏脂肪面积大都是糖尿病患者得肌少症的危险因素。当然,也有一些因素能够让糖尿病患者远离肌少症,比如锻炼和使用二甲双胍
 
研究人员指出,目前对肌少症的诊断和筛查标准尚未达成共识,未来有必要针对不同地区、生活习惯的人群制定特定的标准,推进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诊断和筛查。同时,评估肌肉质量的方法也很多,DXA的使用最广泛,而BIA最便宜易用,未来的研究需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评估手段。
 
研究也找出了不少糖尿病患者肌少症的危险因素,为及时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提供了可能。为了让糖尿病患者远离肌少症,需要鼓励患者参加锻炼并指导其合理联合用药,防止肌少症的出现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REF: Feng L, Gao Q, Hu K,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meta-analysi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21 Dec 14:dgab884. doi: 10.1210/clinem/dgab884.

2

你的身体有多圆滚滚?居然还和心血管风险有关!
 
体质指数(BMI)是最常用的超重肥胖指标,但这一指标并不能区分人的脂肪和肌肉。随后引入的腰围比虽然能更好地反应腹部脂肪的情况,但和BMI配合在一起使用总是有些麻烦。因此,后来就开发出了结合身高和腰围的身体圆度指数(BRI)来描述人身体的脂肪分布情况。最近发表在Am J Clin Nutr杂志的研究就分析了这一指标的长期变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图 2.1 研究发表在Am J Clin Nutr杂志
 
这项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使用了开滦前瞻性队列的数据,共纳入59278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4.8岁。参与者在研究开始时没有恶性肿瘤或心血管疾病。

参与者在2006-2012年期间接受了身体测量,计算了相应的BRI。根据这段时间的BRI变化轨迹,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四组,包括稳定低水平、稳定中等水平、中等变高水平和稳定高水平。随访期间共有1928名参与者发生心血管事件,2928名参与者不幸死亡。
 

图 2.2 身体圆度指数的计算公式

图 2.3 “圆滚滚”指数变化轨迹被分为四种
 
分析显示,与稳定低水平的参与者相比,较高的BRI水平与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有关——人圆滚滚的可是真要命!具体而言,稳定中等水平(HR 1.37,95%CI 1.19-1.58)中等变高水平(HR 1.64,95%CI 1.40-1.91)和稳定高水平(HR 2.46,95%CI 1.45-4.17)组的心血管风险都有所升高。类似地,与稳定低水平的参与者相比,其他三组心肌梗死的风险上升了66%~146%不等,缺血性卒中的风险上升了38%~109%不等。不过,总体上BRI与出血性卒中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并不太明显。
 

图 2.4 一直很“圆”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传统的研究往往会关注BMI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代谢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而此次研究使用的BRI则能更好地反映人体内的总体脂肪和腹部脂肪。腹部肥胖表明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变多、变大,可能会导致脂肪细胞功能的改变,包括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异常分泌、游离脂肪酸代谢异常等,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因此,BRI及其长期变化有希望在未来成为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指标。
 
REF: Wu M, Yu X, Xu L, Wu S, Tian Y. Associations of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in body roundness index with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cohort study. Am J Clin Nutr. 2021 Dec 16:nqab412. doi: 10.1093/ajcn/nqab412.

3

太胖太瘦都要出问题,要当心甲状腺癌风险增加!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癌症,其中大约有60%的病例都发生在亚洲。虽然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与诊断技术的进步有关,仍然无法否认超重肥胖和甲状腺癌发病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亚洲作为全球甲状腺癌病例最多的地区,目前仍没有研究专门针对BMI和甲状腺癌的关系的研究,而最近发表在Thyroid杂志的研究就填补了这一空白。
 

图 3.1 研究发表在Thyroid杂志
 
这项由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医学院领衔的研究联合了亚洲6个国家、28个中心,纳入了13个队列中超过53万名参与者的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成年亚洲人BMI分类的建议,研究将参与者的BMI分为五类:<18.5 kg/m2、18.5-22.9 kg/m2、23.0-24.9 kg/m2、25-29.9 kg/m2和 ≥30 kg/m2,评估了不同BMI分组参与者的甲状腺癌风险。在平均15.1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到1132例甲状腺癌病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906例。
 
在男性中,以BMI 18.5-22.9 kg/m2的参与者作为基准,没有发现其他BMI分组的甲状腺癌风险出现明显的升高或降低。不过,BMI被视为连续变量分析时则发现,BMI每升高5个单位,相应的甲状腺癌风险会升高25%HR 1.25,95%CI 1.01-1.55)。来自中国的上海男性健康研究显示,BMI每升高5个单位,相应的甲状腺癌风险会升高45%(HR 1.45,95%CI 1.02-2.08)
 

图 3.2 男性BMI与甲状腺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女性中,以BMI 18.5-22.9 kg/m2的参与者作为基准,仅发现BMI 23.0-24.9 kg/m2组的甲状腺癌风险有所上升(HR 1.26,95%CI 1.07-1.48)而把BMI视为连续变量分析时则没有发现BMI与甲状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BMI每升高5个单位,相应的甲状腺癌风险并不会升高(HR 1.07,95%CI 0.97-1.18)。来自中国的上海女性健康研究显示,与BMI 18.5-22.9 kg/m2的参与者相比,其他BMI分组的甲状腺癌风险没有明显的差异,BMI每升高5个单位,相应的风险也没有变化(HR 0.90,95%CI 0.76-1.07)
 
此外,9 个队列还提供了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类型,研究按组织学类型进行了额外的分析,值得关注的结果来自于上海的男性健康研究。分析显示,体重不足(BMI <18.5 kg/m2的男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可能会升高(HR 2.24,95%CI 0.75-6.66)
 

图 3.3 女性BMI与甲状腺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指出,肥胖已经被确定为多种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而此次的研究表明,在亚洲人群中BMI的升高也是甲状腺癌的风险因素。虽然目前肥胖引起甲状腺癌的具体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但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因子等因素很可能参与其中。
 
与先前的研究一致,此次的研究也表明男性的甲状腺癌风险受到BMI的影响比女性更为明显。此外,根据来自上海的研究还发现,男性体重不足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风险升高有关。接下来可以开展体重不足作为甲状腺癌风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REF: Shin A, Cho S, Jang D, et al. Body mass index and thyroid cancer risk - A pooled analysis of half a million men and women in the Asia Cohort Consortium. Thyroid. 2021 Dec 16. doi: 10.1089/thy.2021.0445.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鲸鱼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成甲状腺癌恐为过度诊断,大城市是重灾区!|一周资讯
JAMA子刊:20来岁就要控制体重!分析超8万中国人数据发现,成年到中年体重每多增加10斤,老了之后...
碘盐吃多了要得甲状腺癌?那主要是你吃太多了!
【健康】恭喜你,符合这几项,你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还敢放纵自己吗?研究发现,40岁前发胖,患癌风险剧增70%
Thyroid:代谢性肥胖表型与甲状腺癌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