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涂尔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


涂尔干毕生致力于将社会学建设成为一门完整严密的实证科学。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1895)一书中,涂尔干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首先应当确立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社会事实


01.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涂尔干认为,能否具有仅仅为社会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是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他指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

02.什么是社会事实?
“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作社会事实。”

03.社会事实的三个特征
涂尔干的这一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

1、客观性
【外在于个人】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

【先于个人存在】尽管像语言、法律、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信仰这些社会事实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被个人内化,但它们对个人来说是一出生就必须面对的客观存在。

2、对个体具有强制性 
社会事实对个人具有约束力。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社会化成功→感受不到强制性】如果社会化的过程是成功的,即当个人把社会事实内化为自己的意愿时,人们不会感到这种强制性。

【社会化失败→强制性展现】一旦个人不愿接受社会事实的引导而严重地违反它,那么其强制性将会正式地(如逮捕)或非正式地(如舆论谴责)表现出来。

3、普遍性
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

【集体性→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来自于它的集体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

04.对社会事实分一下类
涂尔干区分了两种类型的社会事实:

1、物质性
一是物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的形态学部分),如地理环境、人口结构、人际关系、居住样式等。

2、非物质性
二是非物质性的社会现象(社会的生理学部分,包括制度化的现象和尚未制度化的现象,如宗教、道德、法律、习俗时尚、舆论、公共情感等。

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社会事实是非物质社会事实。

2

研究方法:观察社会事实的原则


01.把社会事实当作客观存在的'物'
【先批判以前的社会科学】涂尔干认为,以前的社会科学都是将有关现象的观念而非现象存在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即把现象视为观念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物。

【涂尔干的观点】他强调事实先于观念、存在先于本质,认为对现象的观察应排除“通俗观念”(或先入为主的偏见)的干扰,直接透入现象本身。

【因此主张 社会事实=客观存在的”物“】涂尔干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主张把社会事实当作客观存在的“物”来研究,即把它作为构成社会学研究出发点的实体来研究。

在涂尔干看来,要保证在社会学的实际研究中运用上述原则,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准则。

02.准则1:必须摆脱预断观念
1、为什么要摆脱预断?
“必须始终如一地摆脱一切预断。”因为预断观念(或通俗观念)是“摆在我们与物之间的隔膜”,妨碍我们客观地观察社会现象,所以必须祛除它。

涂尔干认为这是一切科学方法的基础,笛卡儿的怀疑方法就是对这一准则的运用。

2、如何具体做到客观?
他要求社会学家“无论是在确定自己的研究对象时,还是在进行论证的过程中,都必须绝对禁止使用科学之外的概念。

应从支配群氓的明显谬误中解脱出来,彻底打破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经验范畴枷锁”

03.准则2:对研究对象进行操定义
1、如何下操作定义?
对研究对象进行操作定义。

要想使操作定义符合客观准确的要求,“只应取一组预先根据一些共同的外部特征而定义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并把符合这个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中”。

2、根据外在特征下定义→解释事物的依据
如果只根据外在特征对现象下定义,那不是认定表面可见的特点比现象的基本属性更重要吗?

【×立刻表达、√促进表达现实的本质】对此,涂尔干的回答是,根据上述准则所下的定义是研究初期的产物,它虽不能马上表达现实的本质,但能促成我们将来达到这一目的,它是我们解释事物的基本依据。

【定义应取材感觉资料】由于事物的外部特征只能通过感觉呈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最初的定义应当取材于感觉资料,因为感觉是科学客观性的保证和出发点。

04.准则3:使研究始终处于社会层次
由于感觉容易是主观的,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为避免使用夹杂观察者个人主观成见的感性材料,应当尽量采用具有足够客观性的感性材料。

这就要求“社会学家在研究某一类社会事实时,必须努力从社会事实脱离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而独立存在的侧面进行考察。

3

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的准则


01.社会学的目的是什么?
涂尔干认为,如果社会学无助于社会的改善,那么它就毫无价值。

社会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02.区分正常/病态现象是中间环节
而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恰恰是从观察现象到提出科学结论和建议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

【正常现象→不能剔除】如果一个现象是正常的,哪怕它不符合道德,我们就不应当剔除它。

【病态现象→证明&改良】如果这个现象是病态的,我们也有科学的论据来证明改良的合理性。

03.如何区分正常现象和病态现象→普遍性
1、如何区分?
涂尔干认为,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我称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为正常现象,称其他事实为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

2、例子
【犯罪普遍存在→正常现象】根据这种定义,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它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

3、认识正常现象(先)→病态现象(后)
涂尔干还强调,正常现象的普遍性与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关。在他看来,只有弄清正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病态现象,社会学也才能成为一门对人类实践有意义的科学。

他对自杀现象的分析、对失范问题的考察,就是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

涂尔干认为,判断一种社会现象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必须将它放到一定的社会类型(他又称之为“社会种”)里进行考察。

因此,“社会学应当有一个分支来研究社会种的构成及其划分”,涂尔干称之为社会形态学。

4

研究方法:划分社会类型的准则


01.社会分类标准
与孔德、摩尔根按人类文明程度所做的社会划分不同,涂尔干的社会分类标准是社会结构的简单或复杂程度。

02.分类原则
他提出的分类原则是:

【对社会分类】“首先,以最简单的社会或单环节社会为基础,根据社会表现出的融合程度对社会分类。

【区分变种】其次,再在各类社会的内部根据最初的多环节是否完全融合为一体区分出各类变种。”

03.涂尔干对初民社会的分类
根据分类原则,他将初民社会划分为简单的单环节社会、简单合成的多环节社会和双重合成的多环节社会等三种类型。

并指出每一高级社会类型都是通过最靠近它的低级社会的再现而形成的。

在涂尔干看来,划分社会类型为社会形态学向“解释社会学”迈进了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解释社会事实。为此,他提出了解释社会事实的两大原则。

5

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一)

【原则】第一个原则是:某一社会事实的存在必须根据别的社会事实来解释。

【批判还原论】涂尔干批判了各种对社会现象解释的还原论,认为像古典经济学和斯宾塞那样根据个别现象(如意愿、意识、利己)来解释社会事实,只会掏空社会学的内容,把它降低到心理学(或生物学)的水平。

【所以他的观点是】他指出,对某个社会事实的解释,只能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而不是到个人的意识中去探求。

6

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二)


01.原则
第二个原则是:对社会事实的完整解释必须包括因果考察和功能分析。他说:“当我们试图解释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分别研究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和它所具有的功能。”

【研究有顺序】对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不仅要分别研究,而且应先研究前者,再研究后者,因为一旦找到现象的原因,再分析它的功能就容易多了。这种研究上的先后次序不仅符合社会事实产生的实际过程,而且符合先因后果的逻辑。

那么,我们又怎样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分析它的功能呢?对此,涂尔干提出如下策略和方法。

02.方法一: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寻找
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该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决定性原因的寻找】他说:“一种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原因,应该到先于它存在的社会事实之中去寻找。

【功能的寻找】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中去寻找。”

这是对前述第一原则的具体说明。

03.方法二:分析社会内部环境(决定性)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1、社会事实的原因→社会内部环境
他认为,“一切比较重要的社会过程的最初起源,应该到社会内部环境中去寻找”。

2、社会事实的功能→社会现象对社会环境的关系
“也应当从社会现象对社会环境的关系来评价社会现象的有用价值,即我们所说的社会现象的功能”。

在这里,涂尔干突出了社会环境对社会事实的决定性影响。

3、社会内部环境是什么?
【含义】他所说的社会内部环境是“社会的性质不同的成分结合后形成的整体”。

【分类】它包括形态学事实和生理学事实。

前者的标志是“物质密度”(单位面积的人口数、交通网络、居住格局等)。

后者的标志是“动力密度”(即群体的精神凝聚力或称集体意识、道德密度)。

涂尔干认为,只有分析社会现象的环境条件,才能说明社会现象,社会环境具有的动力因果关系是科学的社会学存在的条件。

04.方法三: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

1、比较法
他说:“我们只有一个方法证明一个现象是另一个现象的原因,这就是比较它们同时出现或同时消失的情况,考察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结合时所表现出来的变化是否能证明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应该采用间接的实验方法或比较法。”

2、比较法中最具证明力的→共变法
他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最具证明力。

共变法就是对社会事实做交叉分类以确定它们的共变程度:假如确定,两种现象始终处于同样的关系下,而且总是同时以某种方式发生变化,那么就有理由假定它们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比较法对社会学的重要性
涂尔干特别强调比较方法对社会学的意义,认为它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比较社会学不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而是社会学本身”

7

评 价


实证社会学虽然由孔德首倡,但却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社会学方法的准则》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方法论纲领,《自杀论》是实证研究的典范。

【忽视生成性】虽然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界定过多地强调了它的客观性而忽视了它的生成性,但毕竟使社会学有了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从而为社会学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带有非历史主义色彩】虽然涂尔干对功能分析的强调使其方法和理论带有某种非历史主义色彩,但这种方法被后来的布朗、默顿发扬光大,成为人类学、社会学的主流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个体的自我保存与社会学的现代道德人格属性
谢立中‖涂尔干的“道德科学”:社会学本体还是分支社会学?
涂尔干,作为现代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
西方社会学理论4
藏书精选|《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迪尔凯姆著(1995年版)
好文| 莫斯(Marcel Mauss)学术自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