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之驴(六十六)五鹿山自然保护区
山西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蒲县、隰县境内,地处吕梁山脉南端,属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总面积20617.3公顷,森林覆盖率68%。其中核心区面积8185.06公顷,缓冲区面积5216.18公顷,实验区面积7216.06公顷。东以磨沟村(隰县、蒲县县界)为起点,沿洪永线公路至斗角沟口,再向南至山神庙梁(海拔1569.5米处),沿梁到张公庄村西,经阳窑、毛岔、克城后沟、青寸沟到鹿场,经柳卜凹村、侯家沟村东、佃沟沟心到马武村西,再沿老虎凹、刘仙村、辛窑、道角、李子坪、芦崖底至背家坡;南从背家坡起,沿梁到冯南庄村后大梁,经泰山顶沿梁到山底,顺河床到曹洼村后大梁;西以曹洼村村后大梁起,沿梁经牛旺头、大疙把村到磁窑河,沿流水线到穆洼村,经杏树梁、杨家垣、百腰、大麻子垣,沿流水线至辛庄村,经洞沟河到井子坡,沿沟到周家山、韩家疙瘩,经隰蒲县界(蛇盘兔)沿梁至尖山(海拔1708处),经背庄到深家沟口;北从深家沟口沿洪永线公路至磨沟村(隰县、蒲县县界)止。保护对象
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禽褐马鸡和中国国特有树种白皮松。辽东栎林是五鹿山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优势种,也是该保护区的地带性、标志性植物。据相关资料显示,该保护区内
山西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珍禽异兽——褐马鸡
有高等植物103科,449属,965种;共有动物409种,濒危动物种有:金钱豹黑鹳游隼、灰背隼等。分布于五鹿山的国家级保护动物有黑鹳金雕大天鹅猎隼褐马鸡原麝等30余种。在植被类型中有5大植被类型组,8种主要植被型、41个群系,是山西省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白皮松林主要分布在深家沟、黑虎沟、山底等地。白皮松因树皮常有不规则的鳞片状剥落,故而又称蛇皮松或蟠龙松,树形高大,寿命较长,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也是东亚针叶树种中唯一的三针松。白皮松是比较稳定的森林植物群落。褐马鸡是中国的特产鸟类,仅分布于山西省吕梁山脉以及河北、北京等地的部分林区。五鹿山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第二批成立的以保护褐马鸡为主的保护区之一。
自然环境
31.自然环境地质地貌
本地地质
该保护区位于吕梁山脉的南段,吕梁山脉主脊线纵穿全境,地表组成物质主要有寒武纪奥陶纪的石灰岩,页岩,石炭纪二叠纪的沙页岩,局部地区覆盖着第四纪黄土,该地区地形多变,山势险要,峰峦叠嶂,沟大谷深,主要山峰有尖山,红军寨,沙冒顶等,主峰五鹿山位于保护区西部,海拔1946.3米,最低处下庄水库海拔1135米,相对高差811.3米。
水文
该保护区的河流属于黄河一级支流——昕水河流域,由于草木茂盛,森林覆盖率高,水源涵养好,所以地表水源充足,流量相对稳定,水质清澈,每小时流量0.5~0.8立方米,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20~140吨,水质无污染,所含矿物质主要含有碳酸钙,氟氧离子含量为7.5公斤/每升,还含等元素,PH值7.6,途经下庄水库,大宁县后注入黄河。该保护区域地下水可分为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和碎屑岩变质岩类裂隙水,一般有较大范围的补给汇水区,调节能力强,流量比较稳定。
气候
该保护区位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是东南区季风的边缘,受海拔、地形和森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山西省内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偏低,变幅较大,空气湿度偏高,形成典型的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夏
季炎热多雨,多为东南风,冬季寒冷,盛行西北风。据相关资料显示,该区年平均气温8.7℃,极端最高气温36.4℃,极端最低气温-23.2℃。一月份平均气温-6.7℃,七月份平均气温26.7℃;大部分地区等于和大于10℃的积温2600-3000小时,无霜期150-180天。
土壤
该保护区土壤呈明显的垂直分布,在区内自上而下土壤类型共分棕壤褐土草甸土山地草甸土4个土类,7个亚类,15个土属,27个土种。
旅游指南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又称五龙山,位于县城北2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为吕梁山南段最高峰。
旅游资源
这里原始森林气势独特,青山绿水、钟灵毓秀,植被丰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长白皮松、辽东栎,还有侧柏、龙柏、桦树、杨柳等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盛产木耳、猴头、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马鸡、青羊、原麝等珍禽异兽70余种,是全省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绵长,林木茂密,原始清幽。经断层和风化溶蚀自然造就的巍峨峻拔、层峦叠嶂,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竞秀,浓荫蔽日的丛林风光,构成别致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环境。漫山遍野的油松,碧绿
沁心房,雨后更鲜亮,岁寒满山雪,松色郁青苍。由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人感到空气清新,呼吸顺畅;感觉心旷神怡,心胸舒展;感悟山水灵性,尘念俱消。
五鹿山建有五鹿庙,相传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庙内石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庙内正北有五龙洞,四合院式,建筑40余间,面积2976平米为明代建筑。深约20余米,高3米多,内有五龙圣母雕像5尊,西侧有一洞深不可测,民间传言可通陕西,洞内湿润滑腻,最高处的钟乳石上滴落着涓涓水珠。据说水珠多少可以预测天气阴晴,
五鹿山还建有五龙圣母祠,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为祭祀日,届时庙内会搭台唱戏,来庙拜祭的四方邻客络绎不绝,此处“龙母灵崖”为蒲县古八景之一。
旅游提示
成人票:35元。
儿童票:35元。
公交:在坂下路口坐小汽车。
自驾:
1、尧都区——魏村——杨家坡——坂底——曹村——五孔桥——蒲县
2、尧都区——洪洞——赵城——曹家沟——克城——太林——乔家湾——五孔桥——蒲县
开放时间:9:00至17:00
最佳旅游时间:9月、10月
保护区周边景区
后古坡三圣庙,位县城15公里,红道乡后古坡村南150米山脚下,清代建筑,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有正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硬山顶,内置铁铸佛像一尊,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庄圣母庙,位县城北20公里,红道乡陈家庄村西100米。清代建筑,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有正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无梁殿式,内存木雕花轿两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垣戏台,位县城北10公里,红道乡上韩店村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前台为歇山顶,后台为卷棚顶,面宽5间,进深3间,台内装饰隔扇,雕刻精细,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东岳庙,在山西蒲县城东2公里柏山之巅。山上柏树繁茂,常年郁郁葱葱,故俗称柏山寺,庙宇规模宏敞,布局完整,有山门、凌宵殿、乐楼,议事厅、献亭、东岳行宫大殿、后土祠、圣母祠、清虚宫、地藏祠、地狱、角楼以及环周楼廊等六十余座建筑。创建年代不详,金泰和五年(1205年)已有。
现存东岳行宫殿是元代地震毁坏后于延佑五年(1318年)重建,宽深各五间,幅阶周匝,重檐歇山顶,柱全为石雕,并刻有《木兰花词》五首,东岳行宫殿内塑有东岳黄虎及侍者像,院后有个不大的门洞,额题:地狱入口。建这座庙还有个聪明之处,就是台阶是依坡势而下的,十八层地狱也就是十八级台阶,没有大挖土方,从建筑角度来说,也是取巧的典范,十八层地狱,内塑五岳大帝,十殿阎群和六曹判官等,塑像高度与人相等,分别塑有各种鬼吏和刀山、油锅、碾磨、锯解等共计一百二十余躯,是我国现存寺庙稀有的一组明代泥塑佳作。
隰(xí)县姑射山
姑射山又名石孔山,是吕梁山的支脉,它被仙洞沟劈为两半,南北仙洞位于山腰中部断崖崖台上。姑射山由姑射神女为民射虎的传说而得名。姑射山山势陡峻山体为土石山。其中南北仙洞是姑射名胜的精华。南仙洞位于西侧崖间,北仙洞建在东侧山腰。在多种动物资源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珍禽黑鹳鸟和褐马鸡。姑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之语,因而扬名天下。仙洞的道观建筑最早建于唐武德年间。南北仙洞又建起一些佛家寺庙与原有建筑相间杂陈,使姑射山成为三教九流汇聚之地。姑射山--山东坡为汾西县,山西坡为隰县。
隰县明代大鼓楼
县城鼓楼又名大观楼,创建于明代,至今有三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中心,是隰县的象征。十字门洞上建有高14.31米二层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的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部四周还有体现隰县辉煌历史的巨匾四桢:东为“龙泉古郡”,西为“长寿遗封”,北为“三晋雄邦”,南为“河东重镇”。其建筑形制,梁架结构,牌匾等主要构件均为明代原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隰县石马沟
石马沟狩猎区位于吕梁山国家原始森林内,处于隰县、交口、汾西三县交界处,座落在下李、上庄、种子园三个林场内,分为三个小区<石窑、磑沟、孟良寨>狩猎面积八万七千公顷,区内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山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狩猎区。良好的自然条件成为众多野生动物和各种鸟类的繁衍生息之地。野猪、狍子、山羊、狐狸、狼、獾子、林麝、野兔、山鸡等几百余种飞禽走兽出没于这片森林荒野之中,国家一级珍稀动物金钱豹、褐马鸡在这神秘的动物王国里时隐时现。
隰县紫荆山风景区
紫荆山位于吕梁山脉南麓,海拔1530米,北起石口黄崖山,山峰挺峙,如龙首昂立,中贯玉林山建有玉泉寺,山峦起伏,蜿蜒数十里似龙身盘旋,至上天山逐渐下行,象龙尾摆动,同五鹿山衔接,全部山势活似游龙蜷伏,气势宏伟。
紫荆山物产丰富,景色怡人,草茂林密,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春则青翠如染,夏则繁花似锦,秋则红叶如火,冬则银装素裹,四时无不宜人。盛产猪苓、党参、二花、人参……,各种中草药30余种之多;天然木耳、蘑菇、羊肚、蕨菜……,山味十足,营养丰富;山葡萄、樱桃、沙棘、红果……果色诱人,野味无穷;春天山桃、山杏,花开遍野,清香扑鼻,使人陶醉于花的“海洋”;茂密的森林里有野生动物出没,风光如画,美不胜收,可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需求,领略大自然的激情。金钱豹、蝎马鸡、野猪……,属于国家级保护的各种飞禽走兽多达20余种,被称为天然“森林大公园”。紫荆山森林茂密,自然风光景点毗多,层峦险障,相邻交错,形如虎距,势若龙蟠,象鼻山半山而起。到处是奇峰怪石、峭崖秀洞;“阳风洞”、“背风洞”、各踞两座山头,都有“风神”石像,并遥相呼应,对峙而立,能测风观雨,传说神奇,朱砂洞神秘莫测,金银铜铁矿遍布山峦,每座山峦、每个秀洞都有动人传说,俨然置身于“神话故事”世界。相传尧王的老师蒲伊子(蒲畴)隐居此地,发明了围棋,尧王多次入山请教,还把自己的儿子丹朱送来学弈,留下了五千年史话。紫荆山的人文资源非常丰富:上天山和下天庙:紫荆山顶俗称上天山,据说晴天登临可远眺黄河、汾河,看云海日出胜过泰山。山脚下的谙正村有一庙,称下天庙,取上天归来之意,上下来去,天人合一。玉泉寺和马刨泉:玉泉寺俗称暖水洼寺,三面群山环抱,山势如曲椅,寺院居其中,山坡松柏成影,极远眺望山势如佛形(弥勒佛),玉泉寺就是镶嵌在佛主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站于寺前,左右观望,玉泉寺又像座落于展翅腾飞的凤凰之腹,玉泉寺择幽而建号为“圣地”。由于寺旁潺潺细流绕寺而过,“玉泉寺”寺名由此而来,相传古泉为温泉,有上下寺之分,玉泉水就是从上寺之后的石崖根经寺中径直而流下,石崖根有石刻佛像清晰可见。马刨泉在山下,传说是孟良盗马途中,马渴难耐,飞啼弹土出泉,泉水甘洌清彻,富含矿物质。林隐寺与小松王:林隐寺顾名思义即密林深处的寺庙—建在何年未考,小有规模,历代都有僧人居住,教化乡民,护林防火。小松王为寺之象征,高数丈、粗数围、直如杆、荫如伞,枝繁叶茂,树中独树一帜,进寺者以先睹松王风采为宽。毗芦塔与龙尾寺:毗芦塔原为“毗芦金山宝塔”,与龙尾寺对峙,四周松柏郁郁葱葱,塔高10米,成八角形,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七月,虽经数百年春秋,仍完好无损。此外还有润国侯庙、老爷顶、蜂蜜崖、朱砂洞等,让游人能领略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敬佩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很多难以揭开的神奇之谜,让人遐想无限。所到之处都能赏花观鸟,品果饮泉,纯真、甘甜、清凉的泉水让人心情舒畅,倍增力量。
隰县小西天
小西天原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创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土崖如削,小西天耸立山顶。游人越紫川田园,过昕水河桥,经“天池”之岸,跨“通天仙桥”,踏 240余级石阶,穿10米“洞天”,便“道入西天”天门,来到天堂般的所谓西方圣境了。
这座寺院,分上下两院,以布局新颖,精巧玲珑,格调别致而著称。下院是寺庙的主体。院内的无量殿面东而筑,内设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无量殿对面是韦陀殿,韦陀像是一整块楠木所雕,威武逼真,工艺精湛。由韦陀殿背后两侧进“疑无路”上“别有天”便可到孤桐峰。该峰两角分建钟、鼓二楼,峰顶有摩云阁,内祀观音菩萨,外祀奎光文星。登阁远眺,田园如画,令人神往。下院北房珍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经,共7000余卷,保存完好。
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面是大雄宝殿,文殊、普贤两殿左右相峙。大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和“弥勒”等诸佛端坐莲台,各饰锦衣,神态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生动传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南山墙上塑着“四方三圣”、“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墙上塑着须弥山上三十三层“仞利天”、佛传故事和释迦牟尼的本生传说。大梁上,八大金刚威武雄壮,梁间墙壁悬塑着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孔雀、鹦鹉、仙鹤,游弋在飘渺的云头上,十二乐伎菩萨,身姿轻盈,温柔高洁,往来自如地表演着“天界”歌舞。整个殿内,天宫楼阁,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粉彩妆銮,呈现出一派仙宫佛国的迷人景象。
小西天以明代的彩色悬塑艺术而闻名,其精华保存雄宝殿。殿内彩塑满布,除佛坛上的五尊主佛外,墙壁、檩柱、屋椽上都塑着数以千计的彩塑。这些彩塑造型生动、姿态各异,多而不乱、繁而为杂,高者达3米多,小者仅有拇指大小。全堂彩塑是我国少见的彩塑艺术群塑,具膛可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更为珍贵的是殿内梁架上的彩绘--用沥粉贴金制作的近似宫廷规制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皇家彩绘,造价昂贵,在此偏远山区发现,实为罕见。1977年~1993年,党和政府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修缮。1996年12月25日,小西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
隰县玉泉寺
玉泉寺,雄峙于隰县陡坡乡环珠村以北紫荆山脚,交通便利,新修通寺公路直达寺门。玉泉寺,始建于不详(约在千年),据传说唐僖宗中和年间(881—885年)马祖大师曾在此修炼,大约创始之时。现存碑文证明大明嘉靖二十六年(1548年)曾予重修,距今454年,相传“小西天”就是参照“玉泉寺”而建,由此玉泉寺是隰州大地最为古老的寺院之一。玉泉寺,三面群山环抱,山势如曲椅,寺院居其中,山坡松柏成影,极远眺望山势如佛形(弥勒佛),玉泉寺就是镶嵌在佛主怀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站于寺前,左右观望,玉泉寺又像座落于展翅腾飞的凤凰之腹,玉泉寺择幽而建号为“圣地”。由于寺旁潺潺细流绕寺而过,“玉泉寺”寺名由此而来,相传古泉为温泉,又名“暖水洼寺”。玉泉寺,建筑面积不大,但小巧玲珑,且布局合理,应有尽有,风景如画,分上下两院,大小房屋二十余间,大雄宝殿居其之上,雄伟壮观。在玉泉寺百余米之西北角半山坡的石崖下有一小古刹曰:“玉泉上寺”,又名“尼姑庵”,玉泉水就是从上寺之后的石崖根经寺中径直而流下,石崖根有石刻佛像清晰可见,玉泉水的神秘就在于此。玉泉寺,历史辉煌,当年诸佛端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盛况空前。现存十几块碑记载历史上曾予多次不同维修,耗资巨大,涉及面广,开化寺、安国寺、大云寺、乡宁寺、慈云寺……都助资助工,周边各县集体和个人都给予大力资助且交往甚密。求之众、信之诚,大明嘉靖年间曾有南京巡城兵马司官来此慕拜,实乃“古迹瑰宝”。玉泉寺,更是难得的避暑佳地,在严冬之时,这里却温暖如春,在三伏娇阳之时,这里却山高气爽,清快宜人,清风徐徐,拂人面颊,心旷神怡,似入“桃园境地”。
国家级天然林——梅洞山自然风景区
梅洞山自然风景区 位于蒲县县城西南20公里处。梅洞山亦称石头山,俗称老虎圪洞,主峰海拔1740米,峻岭横峙于南,方圆百里,天然人工林相间,针叶阔叶树混交,乔木、灌木、草类、藻类叠生,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被誉为“高山生物园”。这里松柏翠碧,林木茂密,山青峰秀,风光迷人。梅洞山主峰有国务院所立吉县、大宁、蒲县三县分界石碑,界碑处一步跨三县,意趣盎然。主峰处有真武庙遗址。梅洞山阳春山花烂漫,犹如自然花园;夏日蜂蝶飞舞,凉爽宜人,是消夏避署之胜地;秋季天高云淡,漫山红叶,杜梨黄了,山楂红了,山果熟透了,野雉翩翩飞过,油松透出深绿,白桦林片片白色,杨树林青黄晶莹,野果鲜红欲滴,沙棘硕果累累,远远望去,群锋山峦叠障,红白黄绿相间,如同一幅浓抹重彩的山水油画。来这里游览,车在山中行,人在画中游,松涛惊起浪,百鸟闻啼鸣,文人涌诗意,墨客欲丹青。游览梅洞山使人心爱心醉,流连忘返。
蒲县五鹿山国家自然区
五鹿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又称五龙山,位于县城北20公里,面积10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61.6米,为吕梁山南段最高峰。这里原始森林气势独特,青山绿水、钟灵毓秀,植被丰富、草木茂盛,主要生长白皮松、辽东栎,还有侧柏、龙柏、桦树、杨柳等树种,形成针、阔叶混交林。盛产木耳、猴头、蕨菜等山珍野味。有褐马鸡、青羊、原麝等珍禽异兽70余种,是全省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五鹿山群山起伏,蜿蜒绵长,林木茂密,原始清幽。经断层和风化溶蚀自然造就的巍峨峻拔、层峦叠嶂,奇特的天然溶洞、千峰竞秀,浓荫蔽日的丛林风光,构成别致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环境。漫山遍野的油松,碧绿沁心房,雨后更鲜亮,岁寒满山雪,松色郁青苍。由树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使人感到空气清新,呼吸顺畅;感觉心旷神怡,心胸舒展;感悟山水灵性,尘念俱消。五鹿山建有五鹿庙,相传是为祭祀春秋时期晋国五鹿大夫狐突所建。庙内石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庙内正北有五龙洞,四合院式,建筑40余间,面积2976平米为明代建筑。深约20余米,高3米多,内有五龙圣母雕像5尊,西侧有一洞深不可测,民间传言可通陕西,洞内湿润滑腻,最高处的钟乳石上滴落着涓涓水珠。据说水珠多少可以预测天气阴晴,五鹿山还建有五龙圣母祠,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为祭祀日,届时庙内会搭台唱戏,来庙拜祭的四方邻客络绎不绝,此处“龙母灵崖”为蒲县古八景之一。
200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我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保护以褐马鸡(现有1000余只)为主的野生动物及白皮松林、辽东栎林为主的原始森林生态系统。
五鹿山周围古建筑:后古坡三圣庙,位县城15公里,红道乡后古坡村南150米山脚下,清代建筑,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有正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硬山顶,内置铁铸佛像一尊,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庄圣母庙,位县城北20公里,红道乡陈家庄村西100米。清代建筑,四合院式,砖木结构,有正殿、戏台等建筑,正殿为无梁殿式,内存木雕花轿两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垣戏台,位县城北10公里,红道乡上韩店村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前台为歇山顶,后台为卷棚顶,面宽5间,进深3间,台内装饰隔扇,雕刻精细,系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蒲县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
峡村峡谷自然风景区 北为太山,海拔1732米;南为明山,海拔1615米。峡谷相对高差约300余米,长约3500米,宽约200米。谷底九曲十八弯,山环水绕,两旁悬崖,刀劈斧削,岭上危岩,鬼斧神工。峡长谷幽,山青水碧,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置身峡谷谷底,陡峰绝壁,壁立千仞,山欲倾倒,惊心动魄。站在峰顶,眺望远处,山外有山,群山茫茫;俯瞰谷底,云萦雾绕,烟波浩淼,恍如梦境。深秋观山峡,霜叶红于二月花,遍野如虹亦似霞,碧绿松柏作背景,恰似名家妙手画。仙山分太明,灵木皆柏松,天然去雕饰,秀色本天成。这里可开发攀岩运动,登山旅游等独特项目,让游人感受大自然奇特雄伟壮丽磅礴的气势。
蒲县翠屏山——真武
位于蒲县城内昕水河南岩翠屏山山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该祠堂建筑工地为砖雕仿林结构,座南向北,依山势而建。正殿面阔一间,进深9.45米,单檐歇山顶,檐下施砖雕斗拱,五铺作,转角斗拱一攒,后部紧靠黄土山,故大部埋在土中,。殿前斗拱下有莲花垂柱四根,普拍枋下为砖雕莲花栏额,垂柱之间砖雕雀替相连。外观整体建筑工地浑厚精巧,庄严宏伟,正殿采用无梁殿结构图,平面图为八角形制,上部为八卦攒角顶,志士墙体高约4米,每角补间铺作一攒,二层无角拱,施补间铺作现攒,三层角拱下有莲花垂柱,补间铺作一攒,一至三层斗拱五铺作,四层至五层均施角拱,四铺作,顶部为八卦藻井。整个建筑结构设计院独具匠心,别有特色。正殿两边各有不同一小窑洞相连,深不足两米,看似应为配殿,下面观看与正殿呈“山”字形,衬托的正殿愈加壮丽、威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屋顶上风起云涌,山西脊刹一览
山西临汾这54个地方被国家重点保护,看看都是些啥宝贝?
晋西南12日指南 | 漫游古建浓度最高的地方
'隰'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金秋隰县美不胜收
蒲县翠屏山真武祠
游蒲县“东嶽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