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培训有什么用

三芧 2015-10-09


     小学时学校上半天课,上午或者下午。

     我的记性挺好,只是对课表不太明朗,不止一次,当我背上书包顶着正午的阳光准备上学的时候,小伙伴们已经兴高采烈地放学了。

     我不逃课,这个属于无心犯错。

     那个时候的记忆中除了小伙伴,便是那些身体壮硕的年轻父母,他们好像候鸟,每天六点多钟走出家门,一消失就是一整天,下午回来的时候,看着他们出现在垂柳遮蔽的路口,提着大大小小的兜子,有种秋收的感觉。一些母亲要坐班车,部队院里那台灰绿色的车子里总能走下来小朋友的希望,那一刻能吸引操场上所有伙伴的目光,这是回家的信号,大多数孩子会搓一搓巴掌上和着草汁的泥土跑开去,偌大的球场便冷却下来。

     我总是琢磨不明白,那个叫工作的东西怎么能让大人们如此执着,虽然他们看起来不太疲惫,倒也没感觉到有多快乐。自己每天都要到学校里去,不去会很麻烦,不好好学习也会很麻烦,要是因此让两边的大人(老师和家长)碰面会更麻烦。

     我不知道是什么在背后主使着这一切,但是自由被剥夺的感觉如此强烈,让我第一次产生了冲破束缚的欲望,那个时候能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唯一的答复是上了大学就好了,偶尔还会有人说参加工作就好了。我的老苍天,那是个总是有着大把时间的日子,那些和蟋蟀、青蛙一起度过热得蛰脸的下午那么快乐,也那么煎熬。

     上了大学以后,总算有了点自主权,不过如影随形,闹心的事又换了一样:工科不是闹着玩的,科目多不说,化学实验一做就是好几个小时,稍不留神就是一记响炮,炸个头破血流不算烈士也不体面。人文学院的院长跑到理工学院来给这个全校征文比赛总是夺魁的货色劝降,我则在公共课上盯着前面女生的后脑勺揣摩她们怎么投错了胎。

     终于参加了工作,我直接推掉了每个月一万多元的工作,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拿着这么高的薪水,非得把脑袋烧穿孔不可!家里准备了几条绿色通道,护头发不当兵,晕血干不了大夫,对电网不感兴趣,毅然赴京,干啥去不知道,那里属不属于我也不知道,唯一知道的事情是那里不是我的归宿,却是前往大世界的跳板。

     北京真大,大的烦人。人才真多,多的发指。一个猛子扎进人海没了影倒是小事,没瞄好一头撞上礁石便会沦为历史,多少北漂从此香消玉殒。北京这种地方最锻炼人的不是吃苦耐劳,而是眼光,可以穿透雾霾的眼光。如果已具备扭转乾坤之力,石破天惊之能,热闹也是可以凑的,叫砸场子。精神病朋友圈里的一个是传统文化虫子,不到四十的年龄几乎遍读经典,我常将此人和一个世纪前横扫清华图书馆的龙虎狗做比,实不为过。在那些老学究的圈子里,这也是个太公在此,诸神退位的角色。这就叫鳌里夺尊。在北京这种地方混,这是前提。

     做别人想不到、不敢想、想了不敢做的事,才有可能获得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式是培训,此培训非彼培训,喊一脸狗血、灌一肚热汤的是现行的“主流培训”,我们这里所说的培训传递的是不显之律,网上能查到的、图书城里有的,写到教材上的,那些东西都不在这个培训之列,理所当然,企业里那些培训也不在此列,社会上大多数培训也不在此列。真正有价值的传承都是以隐性知识的形式存在。获取这种知识只能靠自我创造,不是模仿、践行、变通、而是发现妙到毫间背后的缘由。曾经有人跑来问,我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还有经济学的知识,再加上行为学,是不是就可以出类拔萃?别随便开这种玩笑。不过,抱这样想法的人不少,总觉得这个也想学,那个也想学,或者看到这个人学这个好了,那个人学那个好了,心想要是都学到自己身上,自己不是更厉害?这不叫毁三观,这个叫做自戕。

     拿心理学来说,心理学只是个说法,没有边界,动不动分门别类,然后再学,学科的分类只是为了呈现结构以便于理解,而不是因此就自然而然地相对独立起来。再说,在学习经济学这个问题上,从思想上如何发觉这样或那样的学习的合理性远比怎样学重要得多,打个比方,是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这个顺序来学还是用别的顺序来学不是最重要的,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两种方式效果不同,引出的问题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的搭建原理的依据;再比如学习乐理的时候,很多学生只会照着琴键背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只知道全音半音,然后抱着个音程表啃纯五度大二度,假如他们搞清楚为什么最初人们要将音名和音程如此描述,也许会嘲笑自己的愚钝。

     这才应该是真正的培训要做的事,我在为培训正名的路上已经和团队共同走过了十几个春秋,现在人们对于培训的理解,正如对于黄瓜和传统文化的误解。从格局上来说,培训小到可以改变命运,大到可以帮助人们发现真相,深化认知。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显赫的官职和位置,却因为独到的才能处处受到礼遇和崇敬,这些不受社会封闭体制约束的人们可以举手之间擦亮求索者的双眼,使用只言片语改变他人的命运,他们受到民众的爱戴和统治者的尊重,他们以特殊的形式行使和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人创造更好的机遇和质量更高的生命价值。他们由于发现和掌握了决定真实的命门而变得卓尔不同,毫无例外的是,他们拥有普通人不具备的眼光,他们与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形式结构却截然不同的世界上。因此,人们发现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用任何人提醒,他们自己总是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从哪里做、如何做、做成什么程度、能坚持多久……一时找不到切入点来解释的人们把他们称作“无师自通者”,而另一群人则称他们为“先觉者”。

     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多数,不过,这就是真实的培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慜,国际培训学者,MIT合作伙伴,“无边界”培训创践者,FISTE[美]培训专家能力云计划首席培训官、剑桥大学、英国皇家行业协会、美国认证协会等国际认证执行总监、鉴审官;人社部高人力、高企培执行主审。著有首部未来培训学专著《培训革命——写给中国的培训师和培训行业》。首个更改国际培训惯例的中国培训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在开始,学点儿正儿八经的知识吧!
有哪些思维方式,是你进入心理学专业后渐渐形成的?
麦可思-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①要求的前3项核心知识
今日感慨:有益职业的8种知识
人生需要智慧
十个让你过的更好的心理学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