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鸟巢、国博师出同门的德国烂尾楼

文/张妍德国有两个著名的烂尾项目,汉堡的易北河音乐厅,柏林的新勃兰登堡机场,都是六、七年前开始动工,一开始被打造成艺术杰作、建筑奇观,可没想到完工时间一拖再拖,预算不够,人工又贵,再加上通货膨胀,拖到现在倒成了老大难。连首相默克尔都曾经公开批评,说它们“有损德国形象”,简直丢尽颜面。


图/易北河音乐厅内部


图/新勃兰登堡机场


丢脸归丢脸,对于新鲜事物,德国人还是喜闻乐见。不管媒体骂的多凶,一到了易北河音乐厅的公众开放日,汉堡的父老乡亲都会去抢购门票,视察一下这个雄伟的半成品盖的怎么样了。刚来汉堡时,我对美丽的城市天际线上出现的突兀棱角感到很不习惯,时间久了,遥望那个巨大的海浪形的玻璃王冠,特别是在夕阳余晖下,才渐渐发现其迷人之处,甚至开始期待有朝一日落成的盛况。


图/易北河音乐厅外部

这两个项目的设计者都和中国渊源颇深。易北河音乐厅的设计者JacquesHerzog 和Pierrede Meuron,也是鸟巢的设计师。柏林新机场的设计师冯格康,他的建筑事务所GMP在德国首屈一指,在中国的项目更是数不胜数,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冯格康一把年纪,运气不错,这两年赶上了中国各地兴建大剧院的风潮,一口气设计了天津大剧院、重庆大剧院、青岛大剧院等好几个二三线城市的地标,又赶上人民币坚挺,估计是赚的荷包满满。


图/黄金搭档JacquesHerzog & Pierrede Meuron



图/鸟巢设计图

在GMP的汉堡总部,建筑师们都喜欢留在办公室工作,一点没有欧洲人准点下班的懒散劲,宽敞明亮的空间里,还有好几个年轻华人的面孔。冯格康的私宅,就在他的办公楼外,易北河边,很秀气的一幢小楼,可惜他没有请我们几个中国记者进去坐坐,而是直接把我们带到了饭馆吃海鲜。

这个老头身子骨硬朗,也十分精明。2011年,国博在天安门广场开幕的时候,《明镜》周刊曾不怀好意地采访他,没想到这倔老头见招拆招,毫不示弱。《明镜》记者问他,你问什么要到中国这个约束很多的国家去做设计?冯格康答,在中国历史上,个体从未像现在这般自由。记者又问,国博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你想过在设计中展现这段特殊历史吗?冯格康答,完全没有。记者争辩,可是天安门广场已经有污点了。冯格康说,要这么说,就根本不该在德国盖楼,整个德国都有污点。


图/冯格康说建筑设计应该像鸡蛋一样简洁

接下来的对话也很精彩。《明镜》记者问道,北京环球金融中心抄袭了你未被采纳的提案,为什么你不起诉?老头倒也实话实说:“我当时求助了德国驻华大使,大使先生说,下单的是香港地产巨头,掌控整个建筑业,如果你起诉他们,那么你的脚就永远不能踏上地球了。”记者无奈,也只好给个台阶,“跟中国人合作感觉怎么样,付款还及时吧?”老头正义凛然:“至少比德国铁路强。”



图/重庆大剧院

当我跟他复述这些报道时,冯格康显得相当得意。他像管教年轻的后辈一样跟我娓娓道来自己的建筑理念:简介、条理、秩序和清晰易懂,并且要和环境高度融合——终于让我抓住了一个漏洞,“冯格康先生,重庆大剧院的设计方案原本是挪威奥斯陆歌剧院的废弃方案,重庆和奥斯陆两个城市千差万别,你直接拿过来用,哪里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统一?”


“你怎么知道的?”冯格康从他的老花眼镜里望了望我,那神情分明就是,你也想学《明镜》跟我叫板吗?“在网上看到的,”我说。在沉默了几秒钟之后,他放下手中的龙虾,开始瞎扯淡,“你要知道,挪威的设计方案灵感来自于冰山,重庆也有山啊,重庆是山城,哪有什么不一样?”“……但重庆的人文环境明显和奥斯陆不一样啊。”“100年前房子不都是那个样,人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啦。”他终于不耐烦了。

冯格康在中国的几个项目,共同特点就是大。国博很大,他自己也承认有点太大了,但没办法,国博本来就是在原有建筑基础上改建,尺寸变不了;天津大剧院很大,从1号入口走到10号入口大概要走上十几分钟,要是穿着礼服去看演出的话,估计还没走进场就已经快累死了。冯格康也表示无奈,“甲方给我这么大块地方让我发挥,何乐不为?”更何况,建筑体量也与佣金挂钩,难怪他爱和中国人做生意。


图/汉堡海港城

德国也有体量很大的建筑项目。被称为“当代设计师的试验场”的汉堡海港城,项目面积超过230万平方米,目前为6000个家庭、12000位居民提供住所,同时驻扎着400个大小企业,提供45000个工作岗位,还有航海主题酒店和以海港城命名的一所大学,以及尚未完工的音乐厅。远观这片光秃秃的建筑群,跟北京的三里屯或者香港的西九龙也没太大区别。这在中国人眼中,绝对是典型的“面子工程”,这块地方不仅物价高昂,物业平均售价也达到了200万欧元以上。

说到底,建筑师不仅是艺术家和商人,还要考虑公共利益。任何一个建筑项目,都需要集合各种的社会资源才能成功。长寿的建筑项目,就是社会资源的最大节约。这也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德国,每推进一个项目都那么的困难;当一个项目接近烂尾,德国人是那么的痛心和懊恼。



图/汉堡海港城地标

到现在,海港城的配套设施还没有跟上。因防洪需要,易北河畔的住宅无法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原本规划中的购物中心因金融危机而搁置,这附近也没有电影院、酒吧等休闲场所,甚至连绿地都还没有养护起来。维护这些打着“绿色”、“现代”标签的新建筑很贵,德国人哪舍得花这个钱?很多居民迁入又迁出,地产商只能寄望于中国客户了。果不其然,中文简体印刷的宣传手册呈现在眼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品读】德国gmp新作:节制严谨、功能完善、环境宜人的办公园区设计
汉堡:欧洲最大港口,门德尔松勃拉姆斯出生地,约翰·列侬长于此
上海热线世博频道—— 探秘“和谐都市” 世博德国馆漫游先睹
德国海边集装箱旅馆
德国汉堡音乐厅 冯满天中阮作品欣赏集
冯满天+德国创意钢琴家尤雅 德国汉堡即兴演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