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悦读城市】从传统书局到独立书店

这个世界有没有天堂我不知道,如果有,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的、毫无倦意的阅读。


——伍尔芙


行走在城市匆忙的脚步,炎炎夏日慵懒的午后,找一个明亮的落地窗,倚在柔软舒服的沙发上,沏上一壶碧绿飘香的新茶,捧起一本心爱的书,在城市角落的书店里让疲倦的心灵获得片刻的歇息。这一刻,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从汉代寒门子弟留恋“穷读”的私人书肆,到宋代散落于大城市的公共书坊,从书籍交换场所到集卖书和坊刻出版为一体,再到晚清现代化书店的建立,作为知识集散地和文化人的精神家园,书店的历史既是一部文化史,也是知识大众化、现代化的一个面向。然而,随着网络化时代的推进,网络书店的成功是不是也动摇了传统实体书店的地位?面对知识、信息移动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冲击,实体书店将何去何从?



传统书局:正在消失的风景线


2008年刚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每逢周末,总会约一二好友,奔赴学校附近的中关村周末书市赶集。所谓逛书市,是指海淀图书城旁边的那条街道,在海淀图书城、昊海楼、中华书局等众多书店簇拥下,每逢周末,书市大街的道路两旁摆满了形形色色的书籍。有新书,也有二手书,从自然科技到人文社科,只要你下耐心来慢慢淘索,总能在茫茫书海中收获意外之喜。


更让我大开眼界的是,生平第一次发现,书还可以按斤卖。昊海楼地下一层古籍书市常年特价处理一些古籍书,而折扣之低,竟是以每斤多少钱来计价。很多系列古籍因为“断码”“缺货”或是书页破损残旧而被贱卖,记得当时抢购了两本《全唐诗》系列的第一卷和第三卷,两厚本精装版的大部头扛回宿舍,小心翼翼地放到书架上,顿时提升了宿舍位格。室友们纷纷来膜拜我的《全唐诗》,虽然收入囊中的只是唐代宫廷诗和初唐几位诗人的作品,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版本很不错,更重要的是,以这么低的价格拿下两本精装硬壳书,还是让很多人羡慕嫉妒恨了好一阵子。


不过,不记得从几时起,大家开始发现当当、卓越等网上书店非常方便,图书杀价猛,而且可以直接送到学校里面,你需要做的只是在电脑前点击一下鼠标就行。我们逐渐忘记了那个曾经一度是周末休闲生活一部分的书市。直到前几天,当我和朋友去中关村逛街路过那个广场时,发现昔日的海淀图书市场竟然早已人去楼空。空旷的空地,大门紧闭、显然已经门庭冷落很久的破旧书店,昔日热闹的旧书市场已经成为永远的记忆。就在字迹已经模糊的“海淀文化街”石碑旁,竖起了一快崭新的牌子:“INNOWAY”,图书城变成了商业创业街。


中关村图书街的消失和第三极书店的搬离不过是传统书局式微的冰山一角。鲁迅、周作人、郑振铎怀念的去琉璃厂逛旧书市、淘信笺花鸟画的岁月已经成为文学中的故事。我们熟悉的中华书局、三联韬奋书店、商务印书馆书店、外文书局等集中在北京城市繁华的灯市口、美术馆、王府井闹市区,相比以前,却门庭冷落了许多。传统书店布局类似图书馆,书籍分类按字母排列于书架上,逛书店的人可以在书架上随意取书,少数书店会提供两三排长椅,但更常见的风景是几个人捧着书站在书架边阅读。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实体书店看书,回家网购或者下载电子书收藏。而本来作为传统书店特色的地下特价旧书区也和那些日渐残旧泛黄的老书一样,变成被人遗忘的死角。无疑,仅仅依靠“卖书”吸引顾客的传统书局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大势已去,于是开始有很多小众的文艺书店另辟蹊径,用全新的理念探索实体书店的新出路。


独立书店:综合体验的城市地标


中国大陆林林总总的独立书店悄然在各大城市的角落里落地开花不过是这十年的事情。但这些集传统书店、咖啡馆、休闲区和文化沙龙为一体的新式书店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文艺青年和爱书人,它们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传统书店固有的理解,丰富了“书店”的内涵并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的地标。


无论是北京的“单向街”、万盛书园、豆瓣书店,上海的季风、南京的先锋书店,还是杭州的“枫林晚”、深圳的“尚书吧”、广州的“博尔赫斯”,独立书店隐藏在繁华都市的背街小巷,用点缀绿色盆栽的书架、精致舒适的沙发、和缓轻柔的音乐和温暖的下午茶、咖啡,为步履匆匆的都市人提供一个灵魂休憩的驿站。


“城市之光”书店


这类独立书店不同于传统书局的特点在于,从单一的图书购买发展为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与展示优质图书结合,为读书人打造全方位的综合阅读体验的书店兼咖啡馆。并且定期举办线下活动,如某个主题的沙龙、邀请某文化名人讲座等,汇集一批共同兴趣的文艺爱好者聚集讨论。其实,这种多功能的独立书店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最有名的莫过于1953年美国诗人兼出版商劳伦斯弗林格蒂在旧金山创办的“城市之光”书店(CityLightsBooks)。书店既展销当时美国最新的文艺类新书,更汇集了一大批气味相投的文艺青年,如“垮掉的一代”的核心人物艾伦·金斯伯格、杰克·凯鲁亚克、盖瑞·施耐德等。“城市之光”成为这批“二战”之后反叛既定社会格局,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青年诗人建构理想国的平台,“城市之光”也因为成为了艺术自由的代名词。


德国的书店文化也闻名世界。在法兰克福、慕尼黑、柏林等大城市,书店一般两三层,除了排列整齐、分类详细的图书区,还有阅读岛、咖啡厅、朗读场和音像视听区等多功能服务区。一个书店更像是一个大的博物馆和休闲会所,包罗万象。


台湾的诚品书店


台湾的诚品书店就是打出这种多功能综合服务招牌。去年在台湾交换的时候,闲暇之时就经常和同学逛台大旁边的信义诚品书店。地下一层是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类书籍。一层中间赫然展列出最新畅销书,两边是法律·经济·社会等社科书;再往里走还有一块专门开辟出来的视听区,每一张CD的歌曲都可以在唱片机里试听;二楼是自然、科学、科技类书;三楼是茶水吧,可以点杯咖啡或者奶茶。找个舒适的位子翻开从楼下买的书,一个下午就在书香中度过。一些规模比较大的信义诚品可以占据六层楼,除了书店、音像店还经营品牌茶叶、零食甚至是其他创意商品。


相较而言,大陆的独立书店一般规模较小却精致内敛。有限的空间被最大化地布局、利用,而且每一家书店都打出自己的风格。正如“单向街”书店创办人之一、《经济观察报》原主笔、著名自由撰稿人许知远在博客中所说:“开一家干净、明亮的书店,在那里坐台,早晨喝咖啡,下午喝啤酒,周末找上一些作家、艺术家、诗人,在这里给愿意听的人‘布道’……开书店是一个读书人的最大梦想。”


小众化的独立书店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书籍交易的场所,更在于它们是精神交流的平台。无论是附带的咖啡馆还是读书沙龙,每一个读书人不再是一个个孤独的个体,大家在一个氛围温馨的环境分享共同喜欢的书、知识或是理念、美学享受,获得超越书本的精神体验,因而赢得许多文艺、书籍爱好者乃至各界文化人的青睐。


当然,这类面向小众的独立书店最大的劲敌是超级连锁书店。2011年随着北京光合作用、“风入松”、第三极等众多独立书店的倒闭,越来越多的人喊出了关注独立书店、拯救独立书店的口号。类似的情形早在1998年的美国电影《电子情书》中就上演过。剧中的女主角精心维护着母亲留下来的儿童书店,最终却因为入驻隔壁的超级连锁书店而失去一个个老顾客,最后无奈倒闭。



现实生活中,英、美等国家都经历过超级连锁书店冲击独立书店的风波,而独立书店的反击之路在于建立独立书店联盟。从1999年起,美国独立书商在美国书商协会(AmericanBooksellersAssociation,简称ABA)的组织下组建了一个联合网站(www.booksense.com),读者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轻易查询到附近的独立书店,并进入他们的网站下单买书,网站还会呈现推荐书单和读书心得。


英国效仿美国经验,2010年4月也成立了独立书店共同体--英国书商协会(TheBooksellersAssociation,简称BA),设立了www.indiebound.org.uk网站,随时发布有关“小领域”共同体的活动信息,发布各成员单位的“图书指南”或“促销广告”。也许中国的独立书店也可以借鉴国外经验,组成小区域共同体,扩大成员书店的抗风险性和影响力。


主题书店:个性定位而别出新声


在众多独立书店中,有一类书店也许格外显眼,那就是以一定主题作为书店基调,定位于特殊人群,格局不大却温馨如家的主题书店。钟芳玲在《书店风景》中介绍过国外蔚为大观的主题书店,有将书店与厨房融合的法兰克福“马哈斯饮食书店”、纽约的“爱狗人书店”还有各国的女性书店,让人大开眼界。其实,国内这几年也逐渐出现了一些诸如此类的主题书店,因其与众不同的风格和小众定位而受到很多年轻人、特定群体的喜爱。我去过的北京主题书店感觉都不错,如成府路上的雨枫书馆和墨盒子绘本馆。


雨枫书馆


邂逅雨枫书馆,是在一个寒冷深冬的傍晚。记得那天是去清华见朋友,饭后决定顺着成府路走回北大。一路北风呼啸,又冷又累。正当我开始埋怨自己的愚蠢决定时,抬头一看,忽见路边一扇透着橘色亮光的玻璃门,上面挂着一个紫色的牌子:“让脚步停留,让心行走--雨枫书馆”。推门而入,立刻被一片温暖、沉静的书海包围。雨枫书馆面积不大,书店更像是一个幽静的密室,曲径通幽,精彩都藏在密室深处。沿着干净的走廊,一排排白色书架上依次挂着紫罗兰色的标签牌。书籍的分类很特别,雨枫书馆在进门处就标明这是一家设计的书店。为了贴合主题,每一架书上都会贴着一段有关心情的提示文字,你可以选择贴近当下情绪的书籍阅读。


书店主人还特别设置了一个“书女阅读排行榜”。书架之间的空地恰到好处地安放了几张圆桌,包上绒布的坐墩供读者使用。柜台静静地坐着一个正在看书的女子,这是唯一的店员。闲聊之后才知道,雨枫书馆实行会员制,只要成为它的会员,既可以买书享受折扣,还可以借书。架子上那些半新不旧的书就是会员们还回来的。狭长的走廊通向最里面的房间是一个休闲阅读室。紫色的沙发柔软舒适,每张茶几上放着一盏典雅的罩灯,会员可以在一旁的茶水吧自助泡茶或者咖啡,坐在沙发上看书。如此温馨、小资的环境,每一处细节的讲究让我恍惚回到了家中闺房,那个晚上在雨枫,一口气将一本《海边的卡夫卡》翻完。


除了女性书店,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主题书店。比如,专门陈列绘本、漫画,适合儿童、母亲和喜欢儿童漫画的人的墨盒子、蒲蒲兰绘本馆;电影爱好者的天堂,收藏许多老电影光盘、剧照和相关书籍,定期会放映文艺电影的蓝羊书坊;定位艺术图书、专做美术类书籍的今日美术馆书店等。



爱读书,所以爱逛书店。每一座城市都有这么几家书店,在你劳累的时候、空虚的时候、饥渴的时候、郁闷的时候,一本书,一张椅子,一杯茶,就是一个诗意的栖居,恍若在天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汇的这些地方,书香与美食定不负你!
京城这十家独立小书店,美得让人心疼
预热上海书展,来看35家沪上高颜值书店
西单附近这些“最美书店”您去过几家?
北京8家值得珍藏入囊的美好书店 | 黑卡品质榜单
魔都这32家高颜值书店等你享受阅读的乐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