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国65周年:随零食记忆看时代变迁


  随着经济发展,60年代开始,人们在主食之外开始有了零食,品种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样,零食的种类日渐丰富,每一代人的零食记忆都有着不同。


————60后的零食记忆:稀缺————


大白兔奶糖

  这也许是中国最经典的零食之一。从60后到90后的童年记忆中,都不可或缺地有它的身影。浓浓的奶香、嚼劲十足的口感,甚至是那一片可以吃的透明糯米纸,都满载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


饼干

  60后会记得岭南饼干。那在粮油店中可买到,有散装也有包装。散装的奶盐苏打饼、夹心饼、威化饼放在大透明玻璃罐中。


  现在已将抱孙子的阿玲偶尔还会想起,当年放学,赖在粮油店眼巴巴地盯着玻璃罐里的饼干不肯走的往事。阿玲笑说:“我一边看一边咽口水。”她回忆,那时的小孩都很懂事,都知道家里钱不多,只能每天看一下,期待过年过节都吃到一点。


冰棍

  60后童年回忆中的冰棍,是最纯粹的,没有水果味、没有巧克力外皮,只有冰水甜甜的味道,那是60后小孩夏天最美好的愿望。


  “能够一个人吃一条冰棍会遭到羡慕嫉妒恨。”1962年出生的杨先生回忆,那时三兄弟姐妹千辛万苦凑钱买一条冰棍一起吃,谁多吃一口都会被唾骂。所以,每一口的味道,都要细细品尝。杨先生说,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年,一起吃的冰棍。


————70后的零食记忆:有趣————


爆米花

  儿时的爆米花是很多70后的童年记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当然不是现在电影院卖的那种,而是街边大叔用爆米花机现场“爆”出来的路边爆米花。小朋友们只要看到有爆米花机就会围在一起看。大家聚精会神盯着那台神奇的机器,就等着“嘭”的一声响,香气随之而出,然而就可以用透明袋子装一包新鲜出炉的爆米花。


  如今已难寻当年街边用最原始的机器“嘭”一声现场“爆米花”的大叔了。


哨子糖

  应该是最早将零食和玩具结合在一起的食品了,又可以吃、又可以玩。相信70~80的人都吃过这种糖,而且经常会比谁吹出最响亮的声音。这种红极一时的糖果,现在好像买的人也比较少了,但依然是我们心目中的经典零食。


麦乳精

  麦乳精最开始以营养品的角色出现在70后小朋友的家里,那香甜实在诱人,怎舍得用水冲开?于是乎,拿着勺子,趁着家人不注意,直接将麦乳精倒进嘴里成为了最受小朋友欢迎的食用方式。


  麦乳精的热潮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延续了70后和80后的美味回忆。只是后来各种味道差不多的饮品纷纷涌现,人们对麦乳精的热情也慢慢退却了。


汽水

  小瓶的果味汽水。南有美津、沙士,北有北冰洋、冰峰等。有的是菠萝口味,有的是桔子味。对于70后来说,当年他们可能不知道什么百事可乐、美年达、可口可乐……但肯定曾经和朋友一起喝过小瓶的果味汽水。


米花糖

  在七八十年代几乎是家家必备,尤其是到了过节的时候。非常的松脆可口、入口即化,又不粘牙。算得上是当时膨化食品的“老大”。


娃娃头雪糕

  凡上世纪70年代生人,关于夏天的记忆里总会有一支娃娃头雪糕。淡咖啡色和奶油色构成一个憨态可掬的娃娃脸,咬一口,凉丝丝,甜津津。当时的价格大概是一块钱一支吧,算得上昂贵了。


糖水罐头

  最早出现的糖水罐头是糖水蜜橘,密封在一个1升装的广口玻璃瓶里,其实就是白糖水腌橘子瓣儿。70后出生的孩子虽然对糖水罐头并不陌生,但是他们也只有在生病时才有机会吃一次。吃完后,瓶子洗洗还可以装蟋蟀玩,或者回收换钱。后来又有了糖水荔枝、菠萝和黄桃。


糖葫芦

  “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每听到街上有人沿途吆喝,小孩子都会从各条小巷里涌出来,围着一捆糖葫芦“哄抢”。在经典的电影里,糖葫芦都是必备的道具,从古代开始到现在,都是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


——80后的零食记忆:膨化&集玩具——


奇多、浪味仙

  作为类似薯条的膨化食品,“奇多”之所以脱颖而出成为最经典的零食代表,与当年风靡一时的“奇多圈”有很大关系。有红色、黄色、橙色包装,分大包、中包和小包、每包里面都会有一个主题为“奇多豹”环游世界的奇多圈。


  膨化类零食在80后的童年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样受欢迎的,还有五毛钱一包的咪咪,一块五一包的浪味仙,两块一包的卜卜星,现在大多还能吃得到。


甜麦圈

  对于80后的孩子来说,侧口斜拉包装,封面有个可爱外国小孩吃东西形象的亨氏甜麦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是较高档和奢侈的零食了,且可以干吃又可以送牛奶,属于当时花样较多的零食。


  “亨氏甜麦圈那时候卖的很贵。”小婷说,小时候身体不好,家人以亨氏甜麦圈作为奖励,鼓励她准时吃药。“那时候我想,长大了要赚很多钱,买甜麦圈吃个够!”小婷说,如今已找不回当年最爱的美味了。


  “卜卜星”,是流行于80、90年代生的儿童时代的一种膨化食品。松软的油炸小球,主要原料为玉米,大米和精炼食用植物油,经特殊工艺膨化,口感松脆可口。


棉花糖

  这里说的棉花糖可不是在超市里卖的口感绵软的彩色糖果,是真真正正像棉花一样的手卷棉花糖。每次看到一小勺的砂糖打成糖丝,然后卷成白色、粉色、黄色的大朵棉花,心理就压抑不住兴奋。如果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这种食物其实并不健康,估计加了不少色素,而且也不卫生,味道也并不出众,就是甜甜的、入口即溶。但它却填充了我们的童年。


  现在街上基本见不到推着车子卖棉花糖的人了。零食商店里卖的棉花糖大多经过改良。


大大泡泡糖

  现在泡泡糖似乎渐渐退隐江湖了,虽然电视上还是播放着广告,但却很少见孩子吃了。在80后的童年掀起过一场泡泡糖热潮,虽然那时候一颗泡泡糖算高档货,但大家还是愿意忍着小馋嘴储钱买泡泡糖。还记得,当时大家都会比谁吹的泡泡大,最厉害的自然受到大家的“顶礼膜拜”,但也有不少人被吹爆的泡泡粘了一脸“面膜”。


小果冻

  80后童年记忆中的小果冻当然不是现在路人皆知的喜之郎果冻,以前多出自些不知名的品牌,口味也没有现在的多样和丰富;当然,价格更是天差地别。不过果冻在那个年头也算是比较贵的,通常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才能吃得到。


跳跳糖

  大家对童年最深的眷恋估计就在于吃和玩,说到两者的结合不得不提的就是一款经典零食——跳跳糖,好吃又有娱乐性。放进嘴里,感觉糖果在口里跳动,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和乐趣。


干脆面

  小浣熊干脆面算得上各类干脆面的始祖了,现在虽然包装换了,但里面居然还有刮刮卡片。看到卡片的时候,真的感觉回到童年了。从前买干脆面,除了抵不住那香脆美味口感外,还有就是为了收集各是各款的小卡片,当时算是风靡校园了。


——90后的零食记忆:缤纷多样——


咪咪虾条

  90后的童年并没有现在这么的薯片、虾片产品,吃的香脆零食当属咪咪虾条最为流行了,以前只要5毛钱一包,现在都要1块了,而且只有在一些小卖部才找得到。


旺仔QQ糖

  要说旺仔QQ糖对儿童的影响力,那可以说是开辟了一个零食新时代,下至小学生、上至五六十岁的人都爱吃。20世纪末开始在国内销售,当时算是一款很奢侈的零食了,电视上都是QQ糖的广告。独特的嚼劲,的确是非常有趣味。


金币巧克力

  巧克力做成钱币的形状,然后外面裹一层黄澄澄的纸,小时候都会买来装大款。


鱼皮花生

  鱼皮花生是花生的复制品,因其表皮糕粉还掺有鱼皮胶,故称为鱼皮花生。含在嘴里咸咸的,咬开硬硬的皮就会尝到里面脆脆的花生。


薯片

  烧烤味,番茄味,鸡汁味,原味,麻辣味,芝士味等等多种口味的薯片是大多90后最爱,很多人吃完都不忘吮一吮手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 | 年龄测试贴:这些记忆里的爆款零食你都尝过吗?
小时候吃过的那些零食,你还能记得几样?据说吃过3样以上都老了
30年前小孩子们的零食,品种特别少,但却让人记忆犹新
找回“食物的记忆”:定制水背后的102个故事
80后零食大全~~~
80年代的零食大全-怀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