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东方大哲学家系列丨老子

东方大哲学家系列丨老子

15世纪的国画,灵感来源于道教:杖藜远眺

译者丨怡小怡

来源philosophers mail


我们对老子知道的并不多。老子是中国的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还是一位迄今非常著名的思想大师。据称,老子生活于公元前6世纪的周朝,曾做过周朝王室的“守藏室之官”,与孔子是同时代人。这些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这与西方文化中的荷马很相像。还有一些传说,例如老子的母亲看到了一颗流星便怀上了他、老子一出生便是一个有着长耳垂的老者,还有老子活到了990岁——显然都是假的。


老子的神像,雕刻于7世纪或8世纪


据说,随着周朝在道德上日益腐败,老子厌倦了周王室的生活,所以他骑着一头青牛离开了这儿,往西域去(周王朝的西部边境地区)。虽然老子一身农民装扮,但这儿的守关还是认出了他,并让他把他的智慧写下来,于是就有了《道德经》这部圣典。作品完成以后,老子便拂袖出关,消失于历史之中,也许后来成了一介隐士。事实上,《道德经》很可能是由不同时代多名作者的作品汇集而成。但是两千多年来,有关老子和《道德经》的传说一直在中国不同的哲学学派之中相流传。


老子骑青牛出周


今天,世界上至少有2000万人信奉道教,这个人数甚至可能高达5亿,他们大多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这些人静坐冥想、吟唱经文、敬拜供奉在由道士掌管的道观里的各路神仙。老子几千年来深受百万人的崇敬;他有众多尊称,其中之一就是“太上玄元皇帝”。为了祈福于道观之中,并且吸收天地之灵气,道家修行者还去往位于中国东部的五座道教圣山朝拜,传说这五座圣山都是由神仙掌管的。

道教朝圣者参观泰山上的一座道观,泰山乃五大道教圣山之一


道教与中国其他教派——例如儒教、佛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孔子就常常被认为是老子的学生。同样地,人们认为老子出关之后来到了印度和尼泊尔,要么修习了佛法,要么成了佛陀。直到今天,儒教不仅把老子尊为伟大的哲学家,还试着遵循他的许多教诲。

这幅名为“三教合一“的画作,创作于12世纪的宋朝,它以艺术形式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个教派相互融合,并最终达至统一。


有一个故事就描写了这三位伟大的亚洲精神领袖(老子、孔子和佛陀)。他们仨都品尝了醋。孔子发现醋是酸的,正如他发现这世上到处都是堕落的人;佛陀认为醋是苦的,一如他认为这世上充满苦痛。但是老子却认为世界是甜的。这是因为,老子的哲学思想意在观察世界上明显的混沌现象,并探寻隐藏在混沌之下的遵循着所谓“道“的和谐。


《三酸图》


《道德经》与《圣经》多少是相似的:它教导(这些教导有的时候很模糊,还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人们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道德经》讨论“道“或者世界的运转之道,这也是通往美德、幸福与和谐之道。这个“道”本身并不复杂也不难理解。老子写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在老子看来,美德问题并不难也很自然,但人们却拒绝遵循这种能让我们最为满意同时也是最为简单的方式。


遵循老子的思想,我们不能只通过简单地阅读和思考。相反,我们必须学习“无为”(“顺其自然”或者“不加以人为”)并且与之和谐相处,“无为”是对于“道”的一种有目的的接受方式。这可能听起来有点高深莫测,但老子的大部分建议其实是十分浅显易懂的。


一位领悟了“无为“的神仙(行走于水上),与道合一


首先,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守静”。老子说“游心於淡,而天下治矣”。我们需要暂且搁下我们的日程、焦虑和复杂的想法,去简单地感受这个世界。

生命中的许多时光,我们都在忙于奔波,但老子提醒我们“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很多事情——悲伤、智慧的增长和新关系的建立——都有着它们自身的规律,正如树叶在秋天会发生变化、我们种下的球茎几个月后会开出花朵。


一幅创作于11世纪的国画,画中一个学者卧于草地,通过研究自然修习“静”


我们达到了静笃与稳重的境界之时,还要有宽广的胸怀。我们要提醒自己,清除掉脑海中那些无用的想法才能看到那些重要的东西。 “当其无有器之用”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如果过于忙碌,过于沉湎于焦虑与追逐之中,我们就会错过千万个感受生命的时刻,而那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去感受阳光如何反射在湖面磷磷的波纹上,去观察人们微笑时的面容,去体验微风拂过我们的发际。这些让我们与灵魂中的某些部分融为一体。

老子时期一个刻着字的敞口金属器皿


老子的思想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即我们需要寻找真正的自己。我们花把时间忧心自己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其实我们应该听从内心,做真正的自己。这或许会让我们重新燃起之前的那股冲动,记起那个已经遗忘了的顽皮的自己,想起曾经对长足散步的喜爱。我们的自我常常存在于我们的本质之中,而实现这个真正的自我,必须要得到外界的接受,而不能只专注于自我批判、野心过大。一如老子所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被神化了的老子,因为领悟了自我,看起来很平静。一尊雕刻于8到11世纪之间的神像


自然对于我们寻找自我尤其有用。老子喜欢以自然中不同的事物来比喻不同的美德。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自然中的每一样事物,都能让我们想起我们所钦佩的并要培养自己应该具有的某个美德——山的力量、树的韧性、花的欢乐。


这幅创作于12世纪的画作,描绘了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观。


当然,很多事需要我们以行动来解决,很多时刻我们需要雄心勃勃。但是老子的作品,对于道家修行者和非道家修行者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处于一个被科技分散注意力、充斥着持续的、突然的、剧烈的变化的现代世界。他的思想提醒着我们,静笃、开放和寻找隐藏着的真实自我,有多么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今中外名士竟是这样评论老子与道的!
东方三大圣人之首,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与孔子、老子齐名,被尊为“东方三圣”,他究竟凭什么?
四川行 · 传说老子骑羊讲经之成都道教名胜青羊宫
为什么有这么多外国人做道士呢?
腾讯新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