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案上四季:盘点古今盆景


对现代都市人而言园林生活似乎太过奢侈,可望,却不可及。还好古人早早就为我们在案前桌上留下一座微型园林世界望梅止渴。《芭莎艺术·古典宝笈》特邀问木堂创始人吴旭先生撰文,盆中景致时光流转,案上方寸之间四季变幻。



中景:七千年溯源

在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刻画在上的盆栽植物图案展示了人类盆栽植物悠久的历史。据《三辅黄图》记载,汉代未央宫的温室殿用于在冬季陈列盆栽植物。河北望都出土的东汉晚期壁画墓及陕西乾陵出土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之墓内都有关于盆栽植物的壁画。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五叶纹陶片,距今约七千年前。

“盆景”一词在宋代苏轼的《格物麤谈》中首次出现:“芭蕉初发分种,以油簪横穿其根二眼,则长不大,可作盆景。”以后,在高濂的《遵生八笺》、文震亨的《长物志》、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文人墨客的书中都出现有关盆景雅玩的记载。


明末画家文震亨认为世间以盆景列于几案上为第一,列于庭榭中为次之应该倒过来,其主张:盆景“小者忌架于朱几,大者忌置于官砖,得旧石凳或古石莲磉为座,乃佳”。在他看来,置于室外的大型盆景,在审美上更自由。实际上当时“几案可置”的中小型盆景在社会上更为流行。

宋代,佚名《十八学士图》,绢本设色,174.1×103.1cm×4,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每一幅《十八学士图》的画面前方,均有树木盆景和树石盆景的形象出现。盆景作为自然缩影,与琴棋书画一起,构成古代文人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隅。


明代文学家屠隆撰《考盘馀事》,有专章“盆玩笺”,论说盆景:“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一景一盆,一景一几或一案,根据盆景的疏密、高矮、曲直、虚实配以比例和谐的几案相得益彰,形成一盆一世界的独特艺术效果。

清代,袁江《别苑观览图》(局部),绢本水墨设色,52.1×295cm,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林语堂先生曾说:“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的问题。”中国艺术是线条的艺术,盆景亦是如此,与之一脉相通。


人与盆景:相看两相宜

中国古代文人是盆景的创作者与鉴赏者,运用美学观念和材料赋予盆景美的外在形式,又通过诗歌、绘画等为盆景注入具体而生动的精神内容。

元代,曹知白《疏松幽岫图轴》,纸本水墨,74.5×27.8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盆景也让文人们在精神上走向自然,以山水为友,与花木相乐,以笔墨抒情,亦陶冶了文人自身的情操,反映出回归自然的闲情逸致。

问木堂《猿啼高枝声自远》

自始至终,文人都处于盆景创作的主导者地位。和中国明式家具、琴棋书画一样,如果盆景少了文人及其参与的创作活动,便缺少了灵魂,也不可能千百年来被传阅和诵记。

问木堂《东风酿春暖》

文人以自己的美学观念赋予盆景以独特个性,使盆景成为文人的精神载体;文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发掘和体悟到了盆景的艺术之美,实现了自然美向艺术美的过渡,且在这一过程之中,成就了独立的人格精神,实现了另一种人生价值。领悟盆中之景,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盆景的意境中去,细心揣摩花木之情。


简意足,孤高绝俗

2008年,我创办问木堂,制作和收藏的盆景均追求形简意足、孤高绝俗的文人审美情趣。

元代,赵孟頫《闲居赋》(局部),纸本,38×248.3c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盆景中,自然之物融入中国写意画简练、飘逸、空灵的意象。并传神地把中国书法线条的曲折、顿挫、枯涩等特点运用到每件作品。


形简意足是中国文人艺术的重要准则,它有着深远的思想文化渊源。儒家主张“大乐必易,大礼必简”,力求简易以发挥审美的效果;道家以“少则多,多则惑”为处世原则,认为“大道至简”,简单之中蕴涵复杂。形简意足还是一种洗练的方式,去粗存精,单刀直入。枝叶寥寥,却以一当十,更有助于借物写心,以景抒情。

园林与盆景,皆与书法中的美学情趣暗自贯通。盆景与园林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书法中单字与整体篇幅的关系,盆景中每一个细节的苦涩追求也与书法用笔不谋而合。

孤高绝俗是文人的特点,有志向远大、学识超群、独树一帜而不随波逐流之意。孤高绝俗也是文人树的一个主要特征,从造型上看,大多文人树的主干均成高耸状,或直立,或微弯,其高度与粗壮之比远超过一般树木。也不乏一些文人树的主干大幅度弯曲或倾斜,以至呈悬崖状,但其下部分的三分之二却很少出枝,仍然显出一种孤高绝俗的姿态。


移情于物,赋与自然之物以人性,才会格外有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亘古风流,山水盆景的前世今生
乐在其中——记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
艺术头条
嘉德2017案上云烟——文人赏石
顽石的风流,最终是生命的风流
岁月不言,唯「石」能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