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董”是怎样炼成的

 

京城厨艺界,提起“大董”董振祥,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一米九几的大个子,以“酥不腻”烤鸭成名,更凭借中国意境菜蜚声国际,连米歇尔访华,都要到大董的店里吃顿烤鸭。成名的背后,自然有无数汗水与艰辛,除了名师指点,说一千道一万,还要“自己成全自己”。


文/李舒

口述/董振祥 录音整理/于淼


如果不做厨师,你想做什么?”我问大董。“想当兵。”


1981年,20岁的大董插队归来,面临工作分配。“当兵”这个理想看起来是个白日梦,他当时的选择只有三个:理发、饭馆、照相。“我那时候没那么多想法,这三个职业,在我看来,实在差不多。”


最后是父亲替年轻的大董拿了主意——做厨师。原因是“三年大旱饿不死厨子”,父亲说这话自然有他的道理,他是天津劝业场一家酒楼的名厨。


1981年11月5号,星期四。早晨6点20分,大董骑着自行车从南湖的家出发,40分钟后到达酒仙桥桥边的燕桥饭馆,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北京当时的饭馆按照级别分,仿膳、全聚德这样的,属于一级餐馆,能做整桌高级酒席;二级餐馆则多半有楼上雅间,燕桥属于三级餐馆,就是平民小饭馆,菜的品种也很大众化:熘肉片、糖醋肉片、焦熘肉片、干炸丸子,“连宫保鸡丁都没有,只有辣子肉丁,鸡肉在那时候是高级东西”。除了菜,早晨也做炸油饼油条和豆浆包子。



第一天上班的大董特别兴奋,看见饭店门口热气腾腾的早点,以为员工可以随便拿,他就过去,抄起个盘子拿包子。卖早点的大姐问:“你是那个来的吗?”“嗯。”“饿了?”“嗯。”卖早点的大姐没说什么,但这件事还是被经理知道了。新上班的董振祥挨了批评,“不过,那大姐真好,汇报归汇报,早点钱还给我付了,我挺感激她的。”


当时分配到店里做学徒的大概有20多个,有的被分到早点,有的被分到白案(做面点),大董被分到红案(做肉食)组。师傅们炒菜,大家就打下手,最开始弄懂的是菜名:“最有趣是鸡蛋不能叫鸡蛋,鸡蛋汤叫甩果汤,寿面卧鸡蛋叫清汤卧果儿,炒鸡蛋叫炒黄菜,摊鸡蛋叫摊黄菜,拔丝鸡蛋呢?叫酥黄菜。”师傅们统一教做菜,徒弟们在下面,总是憋足了劲儿,谁都想快点“拔尖儿”。大董也不例外,每次都拼命记住师傅们教的方法,比如做熘肉片,盛出盘来,“肉片的汁要比肉片溢出一韭菜叶子宽,多了少了都不行”。


学徒工大董除了学做菜,还被额外分到一件活。每天早晨5点,住在员工宿舍的他就得起床,把大块“大同块”(煤块)砸成拳头大小的煤块,给炉灶生火,然后给饭店的小卖部酱猪头肉、酱肺头、酱大肠、酱猪肝儿。大董回忆起这段往事,还不胜感慨:“最怕冬天,冷水里刷猪头,真是冷。”猪头要收拾干净着实不容易,“猪头上有很多毛,我们用煤油喷灯打气然后加上压,用火燎,才能把毛去掉。剥猪口条更麻烦,煮完了以后要把上面一层膜剥下来,煮生了剥不下来,煮老了出成率就低,就会赔钱。”收拾完,还要用砍刀将猪头劈开两半儿,大董说,直到现在,他还能“一刀下去,直接把猪头劈两半”。这当然需要诀窍,因为需要找准头腔骨到下颚的一条线,找不准,骨头渣会四处乱溅。


猪头肉难收拾,但大董挺享受,因为他第一次找到了烹调的乐趣:“不是吹牛,后来,连师傅们都说我酱得好吃。”另外,还能有点其他的乐子:“猪头里有一块鸡蛋大小、在腮帮里面的一块肉,特别好吃。我那时候贪玩,偷偷把这块肉拿出来,自己吃掉。饭店的经理们,一到饭点儿,就拿着饭盒去翻猪头,找那块肉吃,找来找去找不到,他们不知道,这块肉,早被我这小学徒给吃啦!哈哈。”


▲如今的大董,已经凭借中国意境菜蜚声国际。

(摄影/要锋)


这样的淘气事件,大董可不止干过一次,比这更过分的,还有冬天干活太晚,迷迷糊糊中把面案师傅和面舀水的桶错当成了尿桶,结果被经理发现,要严肃处理他,后来又看他还不太懂规矩,而且确实工作很积极,最后罚了一个月工资加奖金,“19块8毛的工资,还有7块5毛的奖金,我一直到今天都记得。”大董现在说起来还是很不好意思:“那真是很缺德的事情。”


1982年,在燕桥待了一年,大董被调到二级饭馆燕松,在那里,他不仅从学徒正式成长为一名骨干年轻厨师,还有了第一位正式的师父:王文昌。


和王师父的感情有多深?大董说,那时候,下了班,“不约会,直接跟师父回家,师父喝酒吃饭,我们一边坐着,听师父说到11点,我们才走。”大董的工资当时是30多元,和另一个师弟一起给师父出饭钱烟钱茶钱,“有时候甚至要去女朋友爸爸家里偷香烟给师父”,但大董打从心眼里愿意孝敬师父,因为在王师父那里,他学到了太多东西,他第一次知道,原来单单一个“爆”,就有盐爆、葱爆、油爆、汤爆、水爆之分;一条一斤的鱼,去完鱼鳞内脏去腮,只剩七两,片成鱼片,便剩下三两半,这叫出成率;炒糖,没把水炒出去的时候可以挂霜,水分炒出去就是拔丝……大董的小本子里,记满了这样的知识,骑车回家的路上,他总是回想着师父讲的这些“道道”。


除了讲知识,大董也和王师父学习各种灶上功夫。学刀工,先学剞腰花,王师父说,要剞出“麦穗花”:“先斜剞,剞完以后再直剞,每一刀之间的刀距必须一样。把腰子翻过来,另一面能看到刀印,但不能断。翻过来都是一个一个的小菱形,拿水一烫,张开的样子,正好像麦穗。”除了麦穗花刀,还有梳子花刀、核桃花刀、蜈蚣花刀。大伙都暗地里较劲,买二十斤腰子,大家都抢着切,谁都想多练一下。大董为了练刀工,就找来旧报纸,拿报纸练,“一刀下去,一开始能切一层报纸,后来能切十层报纸”。他伸出手掌,让我看手上的疤,小拇指上的指甲盖和其他手指明显不同,一问才知道,是切冻肉的时候,把大半个指甲盖切掉了:“受了伤,那时候也不敢讲,因为觉得很丢人。”除了手上的伤疤,大董的腰伤也是在学徒时期落下的,因为要帮着店里搬猪肉,“一搬就是半扇冻肉,一下子把腰扭了,有半个月,连上大号都得站着,完全蹲不下来。”



手艺渐渐好起来了,师父的疼人方法,也和别人不同。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师父们喜欢聚在一起喝点酒,下酒菜一般取材于当天剩下的废料,多半是下水,有时候更差,“猪腰子上面有块很骚的,我们叫‘腰骚’,他们焯几遍水,再过油,加很多葱蒜,吃得很香”。菜虽然不怎么样,徒弟们却是没有资格上桌吃的。大董进步大,悟性高,王师父便经常招呼他,拿筷子夹起一块“腰骚”喂徒弟,不吃下水的大董只能硬着头皮咽下这份难得的荣誉。


很快,大董就能跟着师父上桌吃饭了,因为他自己也成了一名正式的厨师。因为技术突出,大董经常代表店里去参加比赛,在燕松如此,到了团结湖烤鸭店,依旧是这样。一开始参加比赛,他老想着投机取巧,用歪招取胜:“有一次,朝阳饮食公司比赛,比芙蓉鸡片,最基本的菜,要吊清鸡汤做芡汁儿,我那时候就耍点小聪明,不用鸡汤,用那个自来水,想着会很白净,自己觉得挺美的,结果人家一尝,就露馅了。因为没有鲜美味儿。打这之后我就明白了,做菜这件事,靠蒙事儿不行,凭的,就是真材实料。”


现在的大董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厨师之一,他和他的餐厅获奖无数,他自己最看重的奖项,还是1985年,他在北京第一届“京龙杯”厨艺大赛中获得的金奖,也是在这次比赛获奖之后,大董才得以向王义均先生这样的大厨请益。为了准备比赛,他多次向老师们请教,每天下班后,他一个人留在厨房里,不停地练习做拔丝苹果,每天练到夜里三四点,第二天上早班的同事一来,看见厨房里几十盘拔丝苹果,都会会心一笑说:“大董这小子,又练了一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拔丝鸡蛋 又叫它:酥黄菜
[ 鸡蛋拔丝 ] 和 [ 焦炒黄菜 ]
你没见过的酥黄菜老东北才知道的拔丝鸡蛋,2个鸡蛋可以做一大盘
酥黄菜又叫拔丝鸡蛋,酥香爽口,色泽金黄香甜酥脆,做法很简单
酥黄菜怎么做才能酥脆?
老东北分享经典名菜酥黄菜,又名拔丝鸡蛋,两个鸡蛋能做一大盘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