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


蒋捷,词作者,南宋末年进士,生平与我们下文的主角颇有相似之处:

生于富贵,及至弱冠,家道中落,亲亡故。壮年祖国任凭异族驰骋,却无力改变。


悲欢离合总无情,老年,僧庐下,郁郁而终。


八大山人 鱼石图


“写意”,中国画的灵魂。而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绘画,代表着中国写意绘画的巅峰。


他:是一位明朝皇族,却穷困潦倒一生。是一位僧人,大部分时间却住在道观。是写进艺术史的大师,在世时却甚少人知晓。


朱耷(dā),字个山,号雪个,晚年还俗后,号八大山人,宁王朱权九世孙。


朱耷这个名字,至今依旧颇有争议,曾有学者考证说:朱耷出生时,便有一双大耳,他的父亲朱谋就给他起了个乳名叫“耷子”,所以叫朱耷。而启功先生则认为:“耷”字乃是“驴”的俗字,作画史传记者殆嫌驴名未雅,因变体书之”。朱耷自己也曾署名驴字:‘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众说纷纭,对其称呼通常以其艺术风格最为成熟,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八大山人为主。


“八大山人”印 之一

“八大山人”印 之二


说完了名,说说字,字个山,同样是令人费解的冷僻字眼。


僧友黄安平曾给八大山人画过一张像,而他本人则在这张画上题跋6处,在其中一处有一段很有趣的禅偈。


在下图最左侧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字 一个包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字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字的字形,就会发现这个字的结构就是一个“个”字之形。


之后为一偈语 :“⊙咦!个,有个而立于一二三四五之间也。个,无个而超于五四三二一之外也。个山个山,形上形下,圆中一点。”(下图左侧,这是我能找到最清楚的图片了....)


个山小像 局部 黄安平 现藏于八大山人纪念馆


“洪武中,明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


因此,这个这个由金木水火土组成的字,即是隐喻着明朝的皇室藩族。

五行字之下,还有一个⊙,这个与山似乎不搭边。但是注意这句话:“形上形下,圆中一点。” 那么,我们回去看原图,假如在圆中一点的中间画一条横线,那么,上半部分就将构成一个不规则的个字,而下半部分,则形成一个山字。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其实是一个篆书的日字。


篆书“日 ”字


题此偈之人为八大之友,减余居士蔡受。在楞严经中,有“八还辨见”一说,即:世间诸变化相,各还其本所因处,凡有八种,称为八还。而这八还之首即为:“明还日轮,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 这就是蔡受《个山小像》“圜中一点”论的出处。还有人认为“个”即为孤,意即在明室宗亲里他已经成了一个孤家寡人,同样是众说纷纭。


“八还”印 朱耷


而在他众多的名与号中,“八大山人”是最广为熟知的,也是他还俗之后的号。对于这个号的来源,有记载说: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但此时朱耷已经不再是佛门中人,也是并无定论。


“八大山人”款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其实这个签名还挺萌的...上半部分是一个 >o< ,即使是“八大”二字的连写,下半部分为“山人”。然而这四个字连成一起后,却成了对朱耷命运最为恰当的概括,这四个字,即是“哭之”,又是“笑之”。


天启六年(1626),在这一年里,历史书上能读到很多事,努尔哈赤包围宁远城,重伤而退,8月,陕西流民起义,10月,皇太极于沈阳登基。正是在这风雨飘摇的一年里,南昌宁王府中,朱耷出生。


隔年,18岁的崇祯皇帝登基,大明朝最冷的时候到了。


此时,宁王后裔的身份尚能支撑起一家文人式的生活,朱耷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亦工书画,名噪江右”,在书香门第的熏陶下,少年时的朱耷8岁即能做诗,11岁画青绿山水。朱门内,一派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朱门外,却是一派炼狱景象:


陕西“绝粜米市,木皮石面食尽,父子夫妇相剖啖,十亡八九。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


崇祯二年,裁陕北驿站,平民驿站兵李自成失业,满清亦在卧榻之侧虎视眈眈,连年的战争,沉重的徭役,无数的因素累加在一起,变成一句话。


嗟尔明朝,大数已终。


1644年,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明朝灭亡。


这一年,朱耷19岁,隔年,父去世,第四年,妻子病逝(此处妻子可能是妻与子)。


家国皆亡,历史未免太恶意。


八大山人 安晚册之四 京都泉屋博物馆藏


在严歌苓老师的《陆犯焉识》里,风度翩翩的公子哥陆焉识在被关进农场改造后,为了生存,从一个会多国语言的语言学博士陆焉识,变成了口吃的老几。


少年时的朱耷:“善恢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何等意气风发。


然而在历史的车轮下,个人的力量太过有限,从大明皇族到丧家之犬,仅仅只需要一年,异族已为刀俎,而他成为了鱼肉,身份暴露,谁都可以杀了他。


于是,那个意气风发的朱耷不见了,成了一个口吃,并在24岁,出家为僧。


“亦暗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喧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


书画册之三 私人收藏


我记得06那年,湖南卫视有一档栏目,为两个小孩互换家庭,两家庭一极穷,一富裕。对于富裕的家庭而言,生活是向下兼容的,便美其名曰忆苦思甜,然而对于穷孩子而言,这高楼大厦,这琳琅满目,搞不好这此生都难再见。


假如活在当代,朱耷大概还有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改造,写一本自传,重新做人的机会。可惜,早了323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尤在耳边,对于留发不留头的清朝而言,当个和尚,以法号废掉朱姓,显然是那个最优解。


在20岁,这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他已经没有了未来,成为了一个疯且哑的和尚。


在之后的岁月里,朱耷曾与母亲居于南昌,生活清贫,常饮酒,动辄醉,便挥毫十多幅。附近的贫士、屠夫、孤儿,向其索画,有求必应。


“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跑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


八大山人花鸟


到了36岁,朱耷想“觅一个自在场头”,便找到南昌城郊十五里的天宁观,并改建天宁观,更名为“青云圃”。过上了亦僧亦道的生活。五十三岁那年,临川县令胡亦堂因闻其名,邀请他在官舍做客近一年,这对一个不食周粟孤臣而言十分苦恼,遂装作疯癫,撕裂僧服,独自走回南昌。并于隔年还俗,后返回青云圃,直到62岁,朱耷把道观交给道徒主持,隐居于南昌,并自筑一草房,提名“寤歌草堂”,在这度过了他孤寂贫寒的晚年,80岁,郁郁而终。


终其一生,朱耷一直以遗民自居:“愧矣!微臣不死。哀哉!耐活逃生”。


并用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古梅图 朱耷


这是朱耷在57岁时的作品《古梅图》,大致在康熙21年,在这幅画上,朱耷自题了3首诗。从右向左,第一首为:


“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虏(此为空,挖去一字)尘。印:驴屋驴书。”


梅花道人即是元朝画家吴镇,其字号梅花道人,幽幽即幽深之意,翟翟出自《竹竿.诗经·卫风》:“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南山之南北山北,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关键就在最后一句,焚鱼,相传周武王伐纣,渡河,有白鱼跃入舟中,武王烧鱼以祭。这里用焚鱼来表示其反清的决心。扫虏尘,在这里虏字被屏蔽掉了,应该是被藏家抹掉,以避清朝的文字狱。由画古梅联想到画梅花道人知名的吴镇,吴镇为宋元之际画家,在那个同样也是汉人被鞑虏所奴役的元代,同为遗民的朱耷与吴镇,但吴镇只是亡国不出仕以表示清高有节的隐士,绝非朱耷这般怀念故国并渴望复国,因此,朱耷感到他与吴镇虽同画梅花,但两人的犹如“南北之南北山北”。


吾虽老,也要像武王伐纣一般,扫清虏尘。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朱耷志同道合的呢?他又在上提了第二首诗:


“得本还时末也非,曾无地瘦与天肥。梅花画里思思肖,和尚如何如采薇。”。


这里则有两个典故,思肖,即为元初遗民画家郑思肖。郑思肖,原名不祥,宋亡后改为思肖,思肖,指思念宋朝国姓“趙”,字忆翁,意即思念故国之意。郑思肖极善花墨兰,但是花叶萧疏,从不画根土,意即故土为敌国所夺。第二个典故,则是采薇,商朝遗民伯夷叔齐二人,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亦耻不食周粟。


这幅朱耷的《古梅图》,就是在以梅花自喻,生活的艰辛,生存的压力,虽使我枝干残破,却不会摧垮我心,我心如梅花,依旧盛开。我想细致你的你一定发现,这副古梅图虽有强壮的根部,却不画土地,即是向郑思肖的无土兰花致敬,故国被鞑虏所灭,故土被蛮夷所夺,而他这个明朝宗室,则出家为僧,决不向敌国臣服。


孔雀竹石图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何其高贵的孔雀啊,在朱耷的艺术语言中,却另有所指。


孔雀其实是奴才,为什么呢?想想清朝的官帽,孔雀花翎,你就明白了。三耳即为臧三耳,指其除了左耳和右耳还有一个好打听、告密,善于捕风捉影的耳朵,在这里的孔雀,就是在影射清朝官员,皆是奴才。


坐二更,则是画此画时,正处于康熙第二次下江南之时,清廷上朝向来是五更(早3-5点),但是不少大臣二更(前一天晚9-11点)就开始坐等,何其谄媚也。诗画结合,讽刺辛辣,在那个大兴文字狱的年代,朱耷巧妙的用自己的智慧,记录下来那一代丑陋清朝官员。


作为大明宗室,他一直等待着光复复明朝之日。


瓜月图


这幅则是《瓜月图》,原作藏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


“己巳润八月十五夜画所得”,节日,永远都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比如我一个失恋的人,偏偏碰到七夕,我一个没有家的人,却非得望着团圆。在朱耷的那个年代,这么多痛苦累加在一起,他能做的却只能青灯古佛的日复一日,何等的承受与隐忍。


画上题诗曰:“眼光饼子一面,月圆西瓜上时。个个指月饼子,驴年瓜熟为期。”


这又是一个故事:传闻在在元末时期,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朝官兵搜查严密,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命王昭光制造饼,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里。再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于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一举推翻元朝。直至现在,依旧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


朱耷始终在等着这一天的到来,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只等来了一次又一次所谓的朱三太子的消息。


究竟何年能再复我大明,朱耷给出的答案是,驴年马月,驴年马月,佛教里谓其无期也。若是猴年马月,尚在十二生肖里,驴年又在哪呢?


西泠印社藏 八大山水


无论对于何种艺术形式而言,情感的抒发总是令人感到惊心动魄。


就是这个生而坎坷的人,却代表着中国写意绘画的巅峰。


虽然这个名字对于年轻人而言,远没有梵高,达芬奇熟悉。


杂画册之二 荣宝斋藏


花鸟山水册页 上博藏


鸟儿孤傲,冷气逼人,鱼儿白眼示人。一如他对命运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这种纯粹的情感抒发,使他的画中带着一种凄凉,冷寂的独特美感。


“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

——朱耷自题


对于朱耷而言,虽然年少成名,但是因为其复杂的身份,身处的环境,使他甚少与人来往,这种刻意的避世,相关文字的缺失,让他的一切都笼罩着一层迷雾。


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在艺术上的伟大。


“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齐白石


八大山人 安晚册




  • 文/秦汉 摘自《芭莎艺术》新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朱耷《古梅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金枝玉叶老遗民八大山人,用孤苦而睿智的灵魂,将画绘出带刺的美
无喜无怒的悲剧——八大的世界
被骗了 原来“八大山人”只是一个人
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书画世界
八大山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