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的余味 | 周末书单

历史的声响之所以如此肃穆磅礴,无非是将千年岁月凝成一曲长歌。正如再跌宕的声波,展开来看,都是无数细小波折的组合,若将历史还原成那本来的日日夜夜,也无非是人我是非、风霜雨雪、霜栖白头、秋染红叶。

 

NO.1

《名人小传》

作者: [英]约翰·奥布里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原作名: Brief Lives

译者: 王宪生

出版年月: 2014年9月

丛书: 西方传记文学经典

ISBN: 9787807697336


书评:

约翰·奥布里笔下的名人们,似乎离“名人”的光环相去甚远——他不遗余力地为那个时代得风云人物一一作传,尽可能地收集有关这些人的资料,近乎痴迷地挖掘他们生活中的种种细枝末节和怪诞事,并详细地予以记录。然而,这份认真执着却又与其随性的编写方式相互矛盾——奥布里的兴致似乎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就已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本书几乎是各种琐碎事件的拼合,这使得这本传记迥异于其他作品,虽然缺乏系统性,却在最大程度地重现了文艺复兴晚期时代的真实面貌。


书摘:

约翰·奥布里的《名人小传》是最奇特的书之一,如果这本笔记、摘录、漫谈、不加渲染的事实拼成的书可以称为文学名著的话。本书的作者也同样奇特、异乎寻常:一位博学的绅士,但又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一个爱书和书稿的人,但又近乎身无分文;一个想成为学者的人,但喜欢与油滑者为伍,又喜欢和持重者交往,在其生涯的最后二十年寄人篱下、四处躲债。



NO.2

《噪声的历史

作者: 戈德史密斯

出版社: 时代华文

副标题: 噪声的历史

原作名: Discord: The Story of Noise

译者: 赵祖华

出版年月: 2014年8月

ISBN: 9787807696827


书评:

噪音也有历史?

罗马人嘲笑锡巴里斯人把公鸡赶出城邦是小题大做、意志薄弱,但是吵闹的罗马让凯撒也不得不给卧室加盖上第二道墙。很难说18世纪为声学做出了什么重要贡献,但也有例外,诺勒神父为声音能否在水中传播的争论画上了句号,方法很简单——他将头浸入了水中。抱怨他人制造噪音,或被别人当做噪声源,不论愿意与否,噪声一直充斥着我们的世界,在我们的生活中充当着各种不同的角色。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声学部前负责人迈克·戈德史密斯搜集了从古至今关于噪声的人类记录,梳理了人类认识噪声的历史。不免让人吃惊的是,噪声引起人类注意如此之早,人类对噪声的研究却如此之晚,这就有了本书中的各种奇闻逸事。


书摘:

大多数人在使用噪声这个词时指的是“不需要的声音”,这个用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甚至更早。但不管使用有多广泛,“不需要的声音”总是一个不能让哲学家或者律师信服的定义。所有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吗?钥匙在锁中转动的声响对窃贼来说算是噪声吗?敌人的说话声呢?最不喜欢看的肥皂剧的主题旋律呢?可以肯定的是,一种“不需要的”声音指的是其本身不被需要,而不是它所意指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1931年英国无力学家乔治·威廉·克拉克森·凯所下的定义——“不合时宜的声音”就优于“不需要的声音”:小号声在一段爵士乐中可谓恰如其分,但在休息室中听来就不那么悦耳了;水流声在河岸边再平常不过,但从地下室中传出就有些不正常。那么,定义还有那么重要吗?……事实上,定义噪声对于如何治理噪声至关重要。小到个人、家庭、地方政府、大到国家、跨国组织,规模不一、态度不一、标准不一,都在试图消减噪声;倘若噪声是如此主观而无法定义的一个东西,人们该如何行动呢?查禁噪声与查禁坏音乐或者不好笑的喜剧难道不有几分相似吗?



NO.3

《气候改变历史

作者: [美]狄·约翰 / 王笑然 主编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译者: 王笑然

出版年月: 2014年3月

ISBN: 9787515508351


书评:

有人怀疑这是一本伪书,正如本书的标题也那样惹人生疑。然而,无论我们打开这本书前是如何满腹狐疑,学者们严丝合缝的讨论终会让我们慢慢释怀:本书选入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史学大师亨廷顿、汤因比,其他人亦称当代重量级的环境历史学家,特别是约翰·F·理查兹(John F. Richards)、阿尔弗烈德·克罗斯比(Alfred Crosby)、马立博(Robert Marks)几位,还有中国读者熟悉的台湾学者许倬云的文章,并以环境历史的开山人埃尔斯沃斯·亨廷顿(Ellsworth Huntington)为起点,分别介绍世界气候的历史变化、气候对世界格局和文明形成的影响、气候对西方殖民历史的影响、中亚少数民族的大举迁移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气候在复杂性社会瞬间崩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等,向读者展现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去重新认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书摘:

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找到全部和有利气候状况相关的例子,我们无法断定,是否所有的社会昌盛都是和有利气候有关,气候能够或多或少影响一国的政治。但也许这就是最有价值的探索。通常,毫无疑问,相对于政治权利,或者是个人野心,或者是其他纯粹的历史因素,比如发现了铁器制作新技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等等,有利的气候环境很可能显得完全黯然失色。因此,虽然这个理论具备很大成分的真实性,如果仅仅是考虑客观环境的作用,我们不能期待气候脉动必然伴随着政治和社会的动荡。然而,在很多迄今为止还没有考虑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的历史事件中,还是很有可能搜寻到气候脉动的蛛丝马迹的。



NO.4

《开膛史

作者: 苏上豪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开膛史

出版年月: 2014年4月

ISBN: 9787508644578


书评:

本书作者苏上豪,是一位台湾心脏血管外科主任,行医之余,颇爱文字,曾连续获得“源远文学奖”1988年、1989年小说奖第一名。此书书名虽然重口味,内容却很小清新。正如许多听上去很可怕的手术,经苏大夫之口,就变成了充满趣味和科普性的小故事一样,本书实在是“讳疾忌医”者们的一剂良药。外科医生的祖师爷竟是理发师?从前人们手术输的是羊血?达芬奇和外科手术有什么渊源?手术缝合线是荤的还是素的?待苏大夫一一讲来。


书摘:

医学或医疗史,是“历史”的重要部分;细菌、战争,以及传染病、公共卫生,早已是历史研究者想处理的热门项目之一。我并非专攻这方面,却敢举手发言,不是无缘无故,人类历史上,这十几年来,去医院的机会数不胜数,不得不注意大型医院已深刻改变我们社会生活方式的事实。



NO.5

《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

作者: 杨念群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 2013年10月

ISBN: 9787549537709


书评:

对许多成名成家的学院中人来说,大文章易得,小文章难。尤其是历史学家,似乎总要与现实的纠缠拉开些距离,方是做学问的正道。然而,杨念群的随笔却似投枪匕首、包罗万象,书名虽为“生活在哪个朝代最郁闷”,其意却并不止于讨论历朝历代之得失。正如杨师所言: “随笔不是知识的堆积、学问的稀释,而是率性感觉的表达,来不得那么多温良恭俭让。” 对杨师来说,读史绝非一件轻松的消遣事,而是“极易读出苦涩”,这也正是书名的由来之一。


书摘:

一日友人聚会,忽有人出了个选择题:你最喜欢生活在哪个年代?一一问将下去,答案虽稍显纷纭,但最终集中在了先秦、唐代这两个时段。理由简单得近乎恶俗,喜欢先秦是因为这个时代老出思想家,据说那时出现的几个人就已把咱中国人的智慧发明得差不多了,西人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轴心时代”。后人和他们比,简直都像傻子,没什么事好干,只能收拾他们的思想余唾。唐代可以用个顺口溜概括:“想浪漫,找李白;想诉苦,找杜甫”,用现在时髦的话说,“自由派”的洒脱和“新左派”的忧郁全让它给占了,以至于一提“大唐”两字就最好啥也别说,只有艳羡的份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京大屠杀》作者张纯如:36岁自杀,也曾打算要生育三个孩子
我有10000多本书,然而问题来了
诗书 · 纪念爱情
阅读类微信公众号大盘点
晒书有福利 FNL | 愿生活常有阳光与书香
适合中国3-6岁儿童的英文图书推荐书(转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