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干不过曾国藩

作者:江风扬

我在年少时,非常推崇巧智,特别赞赏诸葛亮这一款的人物。不过,在自己的经验里,基本上是一巧取,就失败。久而久之,对“巧智”产生了疑虑。当然,在对“巧智”抱有怀疑之前,我先是对自己发生了怀疑:这究竟是巧智不对,还是你不够聪明呢?


很多年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孱弱的心灵才会怀疑自己。但当时我还不明白这一点,只是出于某种本能,我不打算再怀疑自己。当我在自我上站稳了以后,我立刻发现:聪明是靠不住的,巧智是靠不住的,凡事一取巧,基本上没什么好结果。


带着这个观点,再去看诸葛亮,就觉得很扯了。别的不说,你看他六出祁山,哪一仗不打得天花乱坠,精巧无比,可是结果呢?根本没有结果。当然,我这里说的诸葛亮,主要是演义后的诸葛亮。不经过演义的诸葛亮,又怎么能被中国人当作聪明和智力的化身呢?


天道恶巧,天道恶二,曾国藩说。这里的“二”,按曾国藩自己的解释,指的是“不专一”“无恒心”,跟我们今天说别人“二”,意思不一样。但也可以一样,比如,你不够专注,就说明你很“二”。相对于诸葛亮,曾国藩实在是个无趣之人。他那一生过的,叫人看着就辛苦。但他做事的方法,却常常简单有效。中国人常拿来给人励志的几个联句:苟有恒何须三更起半夜眠、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什么的,就是这曾老头拟的。这几个联句说来说去,都跟巧智没什么关系。


同诸葛亮的军事活动相比,曾老头打仗几乎不用什么巧智,观赏性极差,只在关键的地方做得更扎实更到位。比如吧,就是这么一个道德不离口的人,从来也没把士兵的积极性建立在什么道德之上,而是建立在丰厚的饷银上。他相信“勇夫”与“重赏”的铁的逻辑关系。湘军饷银之丰厚,是令当时的人很羡慕的。我估计,一个湘军伍长的工资,与村中小伙伴的差距,跟80年代一个在深圳外资公司打工的人同他在村子里耕田的兄弟相比差不多。我一直认为,湘军丰厚的饷银,加上对士兵掠劫的适度纵容,是近代湖南产生出“男儿爱从军”的文化的最直接的经济动因。


曾国藩跟他弟弟说,军事审机审势倒在其次,第一要审力。很显然,在智与力之间(智力智力,其实智基本上都是需要力的,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他把“力”放在首位,他说不审力的部队就是骄兵,审力的部队才是哀兵。再看诸葛亮,没出隆中,先谈了一套战略,倒也纵横捭阖,但没一点提到发展生产繁殖人口组建强大部队的远虑深谋,不作最牢靠的长远打算,也就是说,不审力,只是根据刘邦出蜀的旧径,拟出一套战略,而且终身执行,不作调整,岂能不败?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老子说。如果老子不是个洞悉历史的图书馆长,又怎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曾国落一生所为,基本上都是笨办法。安庆是金陵的门户,陷金陵须先陷安庆。曾氏办法就一个字:围。深沟高垒围了两年,终于拿下安庆,后来打金陵也是这一个字:围。然而,一个围字,看似简单,要做到,有那么容易么?


就是在曾国荃围安庆其间,曾国藩驻扎在祁门,差点死掉。当时李秀成的部队距曾国藩的大营只有一日的路程,而曾国藩身边无兵可守。如果李秀成不是转向浙江,而是直接攻打祁门,曾国藩必死无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劝曾老头撤围安庆,调兵祁门,他就是不答应。当其时,李鸿章借口溜掉,俞樾(曾国藩的幕僚。红学家俞平伯的祖父,)借口溜掉,后来曾国藩也想通了,散银遣客,幕中宾客都走光了。他自己怎么样呢?准备死!


“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见贼帆之上驶,则绕树彷徨。”说的就是他当时的心情。王闿运认为,这几句话,虽《出师表》无此沉痛。其实当时曾国藩完全不用这样,他只要从安庆调兵就行了。大家可以找张地图看看,从安庆到祁门有多近。不过,如果老曾从安庆调了兵,那他苦心经营的安庆之围必解——寻常的一个“恒”字,要守住,有多难


持之以恒是为了成事,成事的前提是须得有命,可有时为了把“恒”守住,又得拚命。这一笔车轱辘烂账,矛盾吗?不矛盾,因为大业之成,免不了要赌。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事岂是那么容易由你掌控的?以为自奋孤智,就可以运筹帷幄,操控一切,相信这一点的人,年纪不过30,你还可以说他狂妄,过了30的,你就叫他“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军凭啥攻灭太平天国?为'坚守安徽',曾国藩4次冒杀头风险抗旨
湘军志 > 曾军后篇第五
天国志之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列传上
李铁丨曾国藩祁门险象环生
猛人曾国荃
围困安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