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讨山记》之美


一本好书,不但要写的用心,做书时依旧要拿出匠人般的执着与细致去用心对待。

作家赋予一本书灵魂,而做书者则赋予一本书命运。并不是每一本书都能如此幸运的被当作艺术品来打造。

如果你看到此书的制作过程也一定会被打动。


设计说明:

设计师:国内顶级设计师朱赢椿。

设计效果:朴素而有大美


封面:大地之恋特种纸(强调纤维质感和手感)浅棕 远山一线有击凸工艺。


装订:切口为毛边,强调图书的自然与手感。锁线施薄胶,便于图书翻阅。


内文:松紧度适宜的轻型纸,大地色系专色印刷。前后环衬为含天然植物纤维的韩纸房特种纸。


目录



有的书让你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有的书让你舍不得读太快太多,《讨山记》属于后一种。


如韩少功所说,作者阿宝是一个奇女子。


她是一个极至型的驴友,35岁之前她放怀天下,曾徒步、骑驴、骑单车游走于中国西藏、尼泊尔、印度18个月;也曾单车环游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7个月。


她是一个极至型的种植达人。35岁之后,她放下背包,举债租下梨山几处山坡,开始讨山的新生活。从最初的建房、设计果园,到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她以磨炼血肉之躯的方式,认真实践自己对于土地的关怀与惜护。虽是和梭罗一样入山居住,她的《讨山记》记录的却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选择靠天吃饭后的种种牵绊与阻塞。


曾有读者跑到阿宝的网站上留言,问她是否还出书。她回复说:我要做个实在做事的人。人不缺理想,缺的是行动力。阿宝于1999年上山,现在,每年果熟季节,读者还可以去她的网站上定购水果。


内容简介:

成为农夫,是大多数摩登的城市人向往而没有勇气做的事情。但《讨山记》的作者阿宝,却真正地把与山林和平共存的理想付诸了实践,以愚公“还”山的勇气,举债承包了一块山地,从举债、套袋,到杀虫、采果,从山上造房,到山下摆摊,从台风里压塌的帐篷,到大雨中狂奔的货车,每一步走来,都伴随着艰辛,孤独,迷惑,挣扎,有时甚至是生死关头的搏斗。而劳作之余,那些星光下的虫鸣清唱,朝霞里的鸟曲交响,梨花丛里朋友的歌声,雪山腰中情人的号角,充分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作者简介:

1965年生于台湾宜兰,东吴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自然中获得最深的感动,因之,人与自然的冲突也成为她最大的关怀。她生命的主轴,一直萦绕在生活内涵的取舍上。曾经为学摄影而谋职于照相馆,每天冲印照片、接触化学药剂而对此爱好心生动摇,渐渐无师自通拿起画笔取代相机。大学时代首次攀登高山,对原始山林的迷恋一发不可收拾,后任台湾省“太鲁阁国家公园”解说员。1994年起自由旅行、写生,曾以骑单车、徒步、赶驴等方式游走西藏、尼泊尔、印度十八个月,及单车环游定性一北欧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七个月。结束云游后蛰居花莲竹村,不定期在梨山打工。1999年,她作为与山林和平共存理想的实践者,将对山林土地的关怀付诸实行,正式成为梨山女农。


内文语录:

《血肉之躯》:有幸主宰一具血肉之躯,时限不长,我终不甘放它在安适中平淡,或为悦目而苍白。区区一具皮囊,转眼将与草木同朽,寄托超越或相对恒久的事物,原是古今灵魂共同的想望。凡夫如我,亦不能免。这样的寄托不干名位,寄寓的本身即已是超越恒久……我在做一件这辈子看不到的事业,然而即使有坐看功成的那一天,怕也不比这逐梦的时刻来得踏实愉快。

《讨山缘起》:一向觉得,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头向土地索食,生命的过程才算完整。只是一直舍不下红尘中诸多诱人的事物,舍不下自诩的才华,舍不得不去经历多彩多姿的世界。也许是年岁渐长,也许是那些尽情行脚、放怀天地的岁月,涤荡我目迷五色的欲求,云游的经历内化沉潜,淬炼出沉静自省的能力,我开始看清以往看不清楚的矛盾,听出内心纷杂交错中最重要的声音,我甘心流汗低头的时刻到了。

《从耕地走回荒野》:大地有它的自净能力,只要人们任它静息。

《剪枝》:这段时间指掌茧皮总是既厚且粗,犹如砂纸,钩着衣服的纤维会起一阵鸡皮疙瘩,每隔几天得用磨刀石磨去。这一双农人典型的粗手,竟也给人一种莫名的骄傲。

《歼虫记》:这些密集屠杀的日子里,我深深陷入一种精神上的矛盾,常常心不在焉,满脑子盘踞着并不愉悦的生命的冲突。当仗势科技文明的人们早已“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时,我却把自己搞得身心都狼狈不堪。原来文明的内涵在优雅的生存背后,也是优雅的杀戮……

《生命的沉思》:人的生存免不了侵害其它生命,面对这个真相,正面寻找可以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生命哲学,是个痛苦的过程。……活出淋漓尽致的人生,是不是对献出生命者最好的回报?淋漓尽致不是创立丰功伟业,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保持高度的感知与感动。感知、感动是一种理智、灵性清醒的状态,因为人特具着高度的灵性与理智,而能有千回百转的思维,和万般细致敏锐的感受。如果灵性和理智是生命设计的最高形式,那么,人是不是有责任将这种形式发挥到极致,让芸芸生命在交错互换到“人”的层次时,能转换、升华到灵性、理性的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向度・一周一书| 徐淑红: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生命 ——读《走到人生边上》
【新时代同题】第六期|​|​向生命致敬(19首)
山虫:若有人兮山之阿
【特别直播】山桩—幸会!自然的灵性与趣味
【美文】李爱红丨从来山水客
【聆听】三月竹《行吟九寨沟》连载(1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