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杭州】 西湖的那几座桥

七百多前以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下过:“行在杭州,环城诸水,有石桥一万二千座,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华贵之城。”之句;杭州自隋代以来,就是这样一座水运之城;有水便会有桥,而桥则是演绎水的语言。西湖上的断桥、长桥、西泠桥更是被并称为西湖三大情人桥;断桥许仙白娘子西湖借伞的故事;长桥王宣教与陶师儿相爱跳湖或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故事,西泠桥有着关于名妓苏小小的爱情故事,这一个个古迹韵事,带给后人无尽的遐想......



白堤三桥

断桥

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名气最大,建于唐朝;今日的断桥,是1921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但对于它的得名;一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一说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另有说大雪初停,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阳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因此叫断桥。它的名字还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联系在一起;白娘子与许仙相识在此,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

那时断桥上有一座门隔开城内城外,亭牌于1929年从左侧移至于右侧。


1921年的断桥


如今断桥



锦带桥

位于断桥西白堤中段,东起断桥,西至平湖秋月,旧称碧涵桥;与里外西湖一桥相通,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锦带桥旧架木为梁,圣祖仁皇帝临幸孤山,御舟由此转入里湖,后甃以石,雍正八年总督李卫重葺。”民国1914年重修;10年与断桥同时改筑加设水泥混凝土拱券。

白堤锦带桥


如今锦带桥



西泠桥

位于西霞岭麓到孤山之间的环洞石拱桥,又名西林桥;古时,原为一处风景如画渡口,古人诗画中的所谓“西村唤渡处”、“船向西泠佳处寻”指的都是这里。苏小小的故事就发生于此处;苏小小是个歌伎,南齐时钱塘今杭州人,一日她乘车出水落石出游,在白堤遇阮郁一青年,骑着马从断桥缓缓而来,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便吟诗,“ 妾乘油壁车,朗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中的西陵,就是现在的西泠桥,苏小小死后就葬在西泠畔,后人在她的墓上建造了一座慕才亭,墓已毁,现在的苏小小墓是之后重新修造的。

20世纪10年代西泠桥


西泠桥的桥尽头旁的亭子就是苏小小墓



苏堤六桥

杭州人也称六吊桥,在南宋时期,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大堤,北宋文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命名为苏堤是纪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绩。古时是杭州市郊的重要交通要道,现在成为杭州市民郊外踏青的之地;当年为了使里外西湖通连,苏堤上共建有六座桥梁,亦有六桥烟柳。自古便有民谣云,“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苏堤春晓


映波桥

南而北的第一桥,紧靠南山路一边可见新建的雷峰塔,一边为花港观鱼;始建于北宋,为半圆石拱桥;民国九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旧时港通赤山教场。


锁澜桥

苏堤的第五桥,在桥上可看见湖对面的汪庄,始建于北宋的半圆石拱桥,民国9年至11年改石级为斜坡,1954年拱桥改为青石桥栏,旧时通赤山麦岭路。


望山桥

苏堤的第四桥,不远处便是花港观鱼,另一便可以看见三潭印月岛;始建于北宋的半圆石拱桥,民国9年至11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旧时通花家山港。


压堤桥

苏堤的第三桥为半圆石拱桥;是看西湖全湖的最佳位置之一,故名“压堤”,旧时通茅家埠港;那时去灵隐天竺,船必定是选择从这里经过,桥旁还有石台灯笼以照夜船行走,桥边湖中以前还产西湖莼菜,但现在是没有的了;桥边靠西还有一座亭,是清康熙书“苏堤春晓”的御碑亭,雍正八年改亭为建岑楼,清未则为小屋,文革时碑断数块后修复。


东浦桥

苏堤第二桥,又称束浦桥,始建于北宋,桥通曲院港,与西岸流金桥斜对;为半圆石拱桥,民国9年至11年桥面改石级为斜坡。


跨虹桥

始建于北宋的半圆石拱桥,明代桥址略有移动,是苏堤六桥中唯一移动过的桥,也是六桥中长度最长,孔度最大的一座,民国9年后,桥面由石级改斜坡;从桥边的常宅就可见北山路上的香格里拉饭店;旧时通耿家埠港,桥上东望孤山,西见曲院风荷。



杨公堤六桥

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由杨孟瑛,宇温甫,重庆丰都人;明弘治十六年出任杭州知州,那时西湖淤塞,杨孟瑛实施疏浚,清除西湖水面的田荡近3500亩,并将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北起仁寿山、马岭山脚,南至赤山埠、钱粮司岭东麓,连接丁家山、眠牛山等的长堤后人为纪念杨孟瑛,称此堤为杨公堤,堤上还建有六桥称里六桥,六桥由北向南环辟、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六座石拱桥,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西湖十二桥。

重新建造的流金桥


古景行桥

又名“金行桥”,杨公堤六桥之一,始建于明代,现桥为清代重建,是杨公堤诸桥中唯一尚存的古桥;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长约6米,宽2.5米,东侧桥眉石镌刻“金行桥”三字。《西湖游览志》载:“第五桥,西挹高峰,旧有三贤祠在焉。《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贤也,题曰景行。”杨公堤新桥建成后,保留了此古桥,并予以整修完善。

20年代茅家埠边杨公堤六桥之一



长 桥

位于西湖的东南角,南屏山的北麓;宋时,长桥东西长约一里,有三个桥洞,上有亭子,后因南山一带水源减少,湖面下降,葑蔓淤塞,渐被废毁。现在在南山路上,仍有十来米长桥遗存;杭城谚语“长桥不长”,说得也有道理。宋朝时,钱塘王生名宣教者与陶女名师儿者相爱,但为陶母所阻,眼看美好婚姻难成,俩人月夜双双跳下长桥,桥下新开两朵玉芙蓉,故长桥又称双投桥;又因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时路过这座桥,两人依依不舍,来来回回走了不知多少趟,所以才有了“长”的感觉。



玉带桥

位于西湖金沙堤上建于清代,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1983年改建,并建了桥亭,全部按清雍正间尺度、式样构造;桥墩仍照旧制呈三角形“分水”,远看似下垂带环,为三跨石级桥;是西湖上唯一的一座有廊亭的汉白玉拱桥;《西湖志》卷四记载:金沙港在里湖之西,与苏堤之望山桥对,适当湖南北正中。雍正八年,浙江总督李卫疏浚金沙港,乐其形胜,复于堤上构石梁,当时因为港中溪流湍急,故设三洞以疏导水势,并通里湖舟楫,状如带环,故名玉带桥。

清末的玉带桥不仅没有了亭子,桥下也是不堪入目。


重建之后的玉带桥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代)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杭州西湖,是先从苏堤开始,还是先从白堤出发
杭州西湖
1937年杭州老照片,那个时候苏堤、白堤,断桥和现在不大一样
诗意西湖醉逍遥:杭州二日自助游全攻略
游西湖——孤山随想
杭州西湖,寻找最美的风景(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