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二十个影像瞬间


作者| 陀螺凡达可


2014年不像2013年那样随便一抓就能选出十佳,感觉很多片都喜欢,但每部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很少有能像2013年的《阿黛尔的生活》《地心引力》《皮囊之下》《招魂》《穿裘皮的维纳斯》等能真正让我爱得死去活来的电影。但回想2014年看过的新片,首先蹦出来的是一堆很喜欢的镜头或段落,所以与其勉强选个十佳,不如选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影像瞬间。


★【排名不分先后,大量剧透慎入】★


PS:2014年最爱的三部惊悚片《它在身后》《爱在初春惊变时》《血色孤语》因为要2015年才上映,而《圣罗兰传》《新女友》《三心两意》等片也还没出资源截不了图,所以就不列出来了。另外还有很多好评片都还没看到。


现身

大家都不喜欢《哥斯拉》,但我至今都忘不了在巨幕前被震得全身麻木的观影感受。华纳选择爱德华斯就是看中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拍摄方式节约成本,但观众更期待的是如《环太平洋》那样酣畅淋漓的大战,大呼失望的评价铺天盖地也属正常。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大战固然爽,但遮遮掩掩的惊悚气氛更能戳中我的G点,这就像Porn一样,有人喜欢看长驱直入的动作戏,我却喜欢看半露不露的挑逗戏。本片还有另一场更受好评的跳伞戏也是大爱,但中国城这个镜头兼具惊悚和敬畏感,当场就让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船桅

大师迈克·李把《透纳先生》拍得美如画大家都已经知道了,但片中这场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此时的透纳已经步入创作晚期,其绘画越来越晦涩和印象化,也因此使他在当时得不到人们认可。在这场戏中,透纳把自己绑在一搜帆船的船桅上体验暴风雪的景象,这种偏执和疯狂由迈克·李和蒂莫西·斯波完全展现了出来,风雪密布雷电交织中透纳犹如面对生活与内心的困境不屈不挠。


越狱

如果要问我2014年哪部电影看了最多遍,答案一定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因为它很短,且妙趣横生,光是在电影院就看了5,6遍,后来在B站上也刷了好几遍。像这样看了很多遍的电影是很难选一个最喜欢或者印象最深的镜头/段落,毕竟整部片都已经烂熟于心了。但是越狱这场戏的确是全片最有趣的一段,完全就是真人版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让人大开眼界似的咋舌的同时还忍俊不禁。


海象

没啥好说的,如果你静下心来把凯文·史密斯的《长牙》完整看一遍,相信短期之内你都忘不了人形海象首度登场的这个段落,杂糅了惊悚冷幽默的恶趣味。


疯舞

印度独立电影《丑恶》其实是2013年导演双周的片,2014年五月才在法国小规模上映。其实影片本身并没有多出色,对我而言更多的是惊喜,一个类似《杀人回忆》的悬疑犯罪故事,引出的是印度社会的人性丑恶。片中这个镜头让我记忆尤其深刻,穿着裤衩的男人在阴暗的房间中,在喧闹的音乐下与一大堆钞票共舞,把病态且疯魔的金钱欲望展现得非常到位。


割喉

以前也做过各种原著党,但对于那些影片的唯一期待也是如何将文字转换为影像呈现在大银幕上。但对于《消失的爱人》,显然期待会更多一点,因为毕竟是大卫·芬奇。所以最后成片显然是失望的,除了将原著原封不动搬上大银幕外,并没有太多我期待的“芬奇时刻”。但这场割喉戏是例外,是真正源于原著同时也超越了原著的段落,是完全属于芬奇的段落,高速剪辑如同相机快门般将这场血腥惊悚戏分解成了数个瞬间并深深印刻在了观众脑中,能让原著党都看得瞠目结舌,这才是我期待的大卫·芬奇。


马群

《狐狸猎手》整部片都很阴郁灰暗,大多都是由令人战栗的杜邦所致。但在影片后半部分,我们逐渐看到了杜邦内心的软弱点,例如他与母亲的关系以及与马克的决裂,一直到这场戏,杜邦来到马房,把母亲的马全部放了出去。这里我们只看到杜邦的剪影,镜头短暂且迅速的拉进,给人一种失去控制和理智的混乱感,而此时的杜邦就像与马群融为了一体。


想象

《妈咪》最被诟病的就是一切都太直白太浅了,这或许也是多兰年纪轻轻沉淀不够所致。但影片最大的优点就是饱满的情绪,通过那些烂大街的流行音乐和多兰痴迷的慢镜头从大银幕中涌出来,难怪法国人那么爱这部片。其实《妈咪》里面我喜欢的段落远不止一处,例如著名的“扒开银幕”,当时在戛纳德彪西影厅中全场记者所感受到的震撼仍如昨日般记忆犹新,或者主角三人在席琳·迪翁的“On Ne Change Pas”歌声中起舞。但母亲想象的这个段落才是我的最爱,摇动的镜头,快速的剪辑,煽情的配乐,把每个母亲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及恐惧在短短几分钟内展现出来,犹如一颗情感原子弹在眼前爆炸,看了三遍后仍被震撼得钉在了影院座椅上动弹不得。


摩天轮

我跟很多人一样,都不太理解为何《白日焰火》就拿了金熊还外加影帝,真不是沙姆斯从中作怪么。不过整部片我也不是从头到尾都讨厌,有那么几场戏还是很喜欢,尤其是摩天轮上的这场性爱戏,当时在电影院看到时就觉得很惊艳,在两人关系最亲密的时刻却感受到的是行走在悬崖边缘的危机惊悚感。


星空

《安乐乡》原本译名是《远征》,是2014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我最喜欢的片,片中男主在星空下沉睡的这个镜头是全片唯一有配乐的地方,当电吉他音乐一响起我当场彻底醉了,满是诗意。最后男主步入荒芜的那个镜头我也很喜欢。


对接

虽然我一直在吐槽《星际穿越》,但我还是看了三遍,并且特别喜欢对接这场戏。因为诺兰避免用绿幕,如此“大场面”的戏只用了两个全景,其余都是近景和局部特写镜头,飞船也用的是模型,背景是太空背景板,配以汉斯寂寞激昂的管风琴配乐“No Time For Caution”,整个段落并没有像传统大片那样一味追求紧张刺激,在所有这些元素的融合下竟有一种激动人心的仪式感,这种作减法反而提升“气质”的拍法实在太和我胃口了,《地心引力》就是如此。可惜《星际穿越》其余大多部分都在做加法。


拆迁

其实在看了两遍后我并不是特别喜欢萨金塞夫的《利维坦》,后半部分的宗教意象不能更生硬刻意,但是不可否认影片的调度之精准镜头语言之丰富实在是叹为观止,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场拆迁戏,主角捍卫了那么久的家园,就这样被一个巨大的铁爪给拆毁,整场戏没有配乐,镜头静静的注视着“魔爪”的肆虐,谁在操控这个冷血的机器怪物,抑或这头巨怪是谁,这个镜头向观众抛出了这个问题。


街角

号称2014年度最佳同志电影的《爱很怪》其实并不只是在讲同志,片中的一对老年同志只是故事的引线,更多的是关于家庭和爱。因此如果你想要看老年同志的感情和生活,不如去看2012年的法国纪录片《无影无形》。但在《爱很怪》中仍然有对老年同志生活的动人刻画,例如这个镜头,两个老人一起晚餐后去了酒吧小酌一杯,开了一些玩笑,吐露了一些心声,追忆了一些过往,然后两人肩并肩走在无人的街上有说有笑,这就像你在车上不经意看到的一幕,直到他们消失在昏黄街灯下的拐角处,留给你一个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想象。


Take my hand

《银河护卫队》是2014年我最喜欢的好莱坞大片,它实在太有趣了,以至于我可以暂时忽视那些笨拙的流水线套路。同样片中有好几段我都喜欢,例如著名的片头,例如越狱戏,例如新星军团的保卫战,但最后这一段高潮戏的冲击力是在我意料之外的,归功于对角色成功刻画,将星爵的恋母心结在全片最关键的时刻挖掘出来,出色的配乐和视效也是大功臣。


Solo

当时在导演双周看完《爆裂鼓手》后立马给了五星满分,后来二刷改成了四星,三刷想改成三星半,四刷又改回了四星...囧。在看这部片的四次中,一次是电影节,一次是影展,另外两次是院线上映,四次无一例外在影片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究其原因,或许并不是因为影片有多牛逼,而是因为影片以一场High到爆的鼓手Solo压轴。《爆裂鼓手》最大的优点,就是将爵士乐的音符节奏通过剪辑转化成了视觉体验,因此就算你不懂爵士乐,你也不会被影片中多次重复的那一首爵士乐所闷到,反而每听一次每“看”一次都有不同体验和感受,而在影片最后这一场戏中,已经积累到临界点的情绪和气氛由这段Solo点燃,全场观众犹如看完一场演唱会般兴奋得爆血管,非常容易让人丧失理智猛打五星。


无声

由三十多个长镜头组成的这部无对白的乌克兰电影《聋哑部落》在形式上下了很多功夫,题材也很讨巧,但内容本身并没有多大新意,导致有点“徒有其表”的意思。但是这三十多个长镜头的确有那么几个极具震撼的冲击力,例如这一场无声的性爱戏。(配图的马赛克是被豆娘逼的)


雪崩

《游客》开始后不久的这个惊人长镜头几乎就是整部影片的缩影,一个看似幸福完美的家庭被一场突如其来的雪崩击碎,丈夫和妻子的拉锯战就此展开。与此同时这个长镜头也是极其具有视觉冲击力,一开始观众会像男主角一样对远处的雪崩不以为然,因为这是一个长镜头,在观众心中雪崩“不可能”靠近演员,然而当雪崩越来越近,镜头还未切开,观众的心也逐渐被提到了嗓子眼,一直到整个镜头伴随着尖叫声变得一片苍白,然后一切似乎又恢复正常,除了丈夫开始若无其事的岔开话题,妻子一脸无语,导火线已埋下,冷幽默呼之欲出,影厅内也就此卷起第一波笑浪。而这个雪崩镜头也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不断在观众脑中回放。


浅水

我一向很不喜欢戛纳电影节上的非洲卖苦片,这次希萨柯的《廷巴克图》还算拍得不错,至少并不仅仅是在卖苦,丰富的寓意绝美的摄影和破碎的叙事下有不少诗意,例如这个沉静的远景长镜头,在悲剧发生后,男人踩着金色湖面的浅水仓皇逃离,身后留下一道散不开的长痕。


前行

很多影迷朋友应该都同意《修女艾达》是2014年最过誉的影片之一,我是年初在电影院看的,当时各大媒体都在推荐,影片也在影院中放映了很长一段时间,最终收获了50万观影人次。但到今天我已经记不起那些精美的摄影构图了,除了影片最后这个长镜头。艾达最终决定回修道院,离开那个男人及可能的幸福生活,在这个全片唯一有配乐唯一的运动镜头中,艾达在小路上快步行走,一辆车向反方向开了过去,一辆摩托向反方向开了过去,又一辆车向反方向开了过去,就像她内心有一股力量不断让她回头,但她仍目视前方,执意前行。


回望

作为看了五遍的“年度电影”,《少年时代》有太多让我记忆深刻的瞬间,比如父亲的歌谣,母亲最后的落寞,梅森独自驱车开向未来,最后梅森与女孩重现《爱在黎明破晓前》唱片店的眼神躲闪,等等。这里想要特别说说母亲带着梅森逃离家暴继父这场戏,在双方的争执撕扯中梅森迅速的回望了与他们共同生活了多年的姐弟俩,接着通过梅森的视角看到楼梯上的姐弟俩越来越远,最后切回门口被拉出去的梅森的惊恐表情。我们的生活都这样,有些人突然就再也见不着了,你可能不再记得你们一起做过什么,但你或许能清晰记得最后见面的那一天,最后相视的那一个瞬间。而我也会一直记得《少年时代》这个镜头,以及楼梯上两姐弟的模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津安二郎与侯孝贤镜语中的情感与诗意
电影基本常识(2)
浅谈好莱坞电影剪辑手法初
干货 | 长镜头理论下的写实风格——影片《一一》的长镜头分析
路边野餐
《巴顿·芬克》:好莱坞剧作家的幻境与自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