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家书店的三生三世
莎士比亚书店
一家书店的三生三世
巴黎左岸,巴黎圣母院旁,有间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绿色的门面,不及2米宽的木门,仍能看出旧时街角杂货店的痕迹,门上一块黄色店牌,横跨整面墙,写着Shakespeare and Company,可理解为莎士比亚之辈,店牌中央是莎士比亚的肖像。店外两张简易大木桌,摆满了书。店里头狭窄逼仄、光线柔和,四壁是从地板伸及天花板的书架,中间也摆着书架。顾客很多,店里拥挤却不喧闹,不知是不是幻听,似乎偶尔听到木地板的咿呀声,衬出书店的古朴与安静。
这家名为莎士比亚书店的小店铺在英语文学界占有一席地位,文青到了巴黎,多半会来瞻仰它,甚至因为被它打动而赖着不走并住上一段时间。在这里读书、写作、经历奇遇或留下传奇轶事已经成为莎士比亚书店的一部分。善待读书人与行者是莎士比亚书店的传统。约5万多位文人骚客与无名文青曾受惠于此。书店共三层,连接楼层的是一道狭窄的老木楼梯。2013年8月的一个雨天,我沿着狭窄的木楼梯往上爬,迎头看见木栏与墙上的空位贴着层层叠叠的留言条。顶层的房间是四方形,大小约12平方米,四壁是书,极静谧,门楣上写有叶芝的诗句:“Be not inhospitable to strangers, lest they be angels in disguise。”门对面一扇方窗,面朝塞纳河。立在窗前,河风拂面,圣母院的钟声在湿漉漉的空气中飘荡,群鸽在雾雨中掠过。
店主Sylvia Whitman告诉我,在1960年代,她父亲George Whitman常与萨特之流在此聚会,抽烟喝酒、朗诵诗歌、高谈阔论。Henry Miller曾在这里端着小炖锅吃食,从炖锅腾起的蒸汽蒙住窗玻璃,透过缭绕的烟雾和蒙着蒸汽的窗玻璃看巴黎左岸,那景致不亚于印象派油画吧?回头环顾四周,满眼是泛黄的古书旧书,连简易的老木书架都透着历史感,引人想象。它确是一间充满了历史和想象的书店,有两个年龄,经历了三个轮回、成功地从19世纪迈入21世纪。

莎士比亚书店
初创
:Sylvia Beach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书店的创始人是一位有眼光、有胆识的美国女人Sylvia Beach(下称Beach)。法国作家Andre Chamson曾如此评价Beach:“一只传送花粉的蜜蜂,又为文学土壤灌溉施肥,用文学的纽带把英国、美国、爱尔兰、法国紧密相连,其成就远胜于四国使节之和。”
1887年,Beach生于巴尔的摩的一个牧师世家,1901年随家人迁到法国,1906年再回美国。一战末期她回巴黎学习法国当代文学时,偶遇法国女作家Adrienne Monnier。Monnier 在l'Odeon路开了一家书店,是巴黎文人的聚集地,在当时极负盛名。与Monnier的邂逅改变了Beach的人生轨迹,她找到了终身伴侣,也找到了她的灵魂归宿:书店。
1919年,Beach想在纽约开一家Monnier书店的分店,推广法国文学,无奈她只有3000美元,无法在昂贵的纽约开店,只好回到当时消费相对便宜的巴黎,同年9月19日在Dupuytren路8号(1921年书店搬到l'Odeon路12号)开了一家英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店名透露了店主的理想:发扬莎士比亚之辈的精神。
Beach具有独到的文学眼光和绝不妥协的精神,毫不吝啬对作家鼓励和资助,对读者也热情至极,莎士比亚书店很快就声名鹊起,在左岸赢得一席之地,成为1920-1930年代巴黎文艺圈里的一颗明星。书店有个简陋的小厨房,厨房里有煤气炉和自来水,还有一张小床。这是Beach为远道而来、需要资助的艺术家、文学家准备的。而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她对James Joyce的支持。

James Joyce与Beach(中)

1920年,James Joyce在文坛已有很高的声望,却很失意,经济拮据,写了5年的《尤利西斯》找不到出版商,并被法院判定为黄色有害读物。Beach主动提出帮忙:“您愿意让莎士比亚书店出版您的《尤利西斯》吗?”这正是James Joyce期待的。Beach很快以出版商的名义找来印刷商。第一次校样出来后,James Joyce在校样里做了大幅度的改动,增加了1/3的内容,校样的空白处填满了密密麻麻、潦草难辨的字,印刷商只能重新排版,印刷费因此增加了不少。因他字迹潦草,Beach又找了能辨清其字迹的打字员,不想,打字员的丈夫翻看了几页书稿,发现里头充斥着“肮脏的性描写”,怒不可遏,把那几页书稿付之一炬!幸亏纽约律师John Quinn有书稿的备份,Beach几经周折才说服Quinn把那几页书稿用相机拍下来,寄到巴黎,最终得以在1922年完成《尤利西斯》的印刷。Beach后来对这长达15个月的出版工程开玩笑道:“如果James能预知这么多意外和困难,他就不会写那么长了。”莎士比亚书店因出版了《尤利西斯》声名愈加显赫。不过,也因为这本书,书店几近破产,亏得有朋友相助,才幸免于难。

James Joyce与Beach


Hemingway(海明威)是另一个受益于Beach的作家。Hemingway还未成名时,Beach和Monnier常向他推荐好书,介绍他认识知名作家,并把他推荐给曾捧红D.H. Lawrence和James Joyce的英国出版商Jonathan Cape。当ape问Beach谁是美国下一位伟大作家时,Beach毫不犹豫地答道:“Hemingway!”Hemingway果然不负众望,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奖。

Hemingway同样善待Beach。Beach在她的回忆录记述了Hemingway在二战结束时解救她的轶事:“我听到一个深沉声音呼唤我—Sylvia!接着,街上的人都在喊Sylvia!Monnier突然叫起来,是Hemingway!Hemingway来了!我飞奔下楼。Hemingway刚从军队来,仍穿着军服,手提着一把机关枪,从吉普车上跳下来,高声说,‘我来解放你啦!’我猛地撞进他的怀里,他把我抱起,旋转起来,亲吻着我,街上的人们欢呼起来。”
在莎士比亚书店,文学大师的传奇轶事数不胜数。在这里,除了James Joyce和Hemingway,还能遇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Scott Fitzgerald、诗人Paul Valery、Henry Miller等巨匠。成名的以及有待成名的文青常常欢聚于此,分享各自的作品。莎士比亚书店的成功和巴黎当时的文艺氛围不无关系,但是,如果没有Beach的魅力、眼光、胆识和慷慨,也是不可能的。可惜,莎士比亚书店在1941年因战争而关闭。不过,莎士比亚书店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它将在另一个传奇的美国人那里获得重生。

重生
:George Whitman的莎士比亚
让莎士比亚书店获得重生的是性格古怪的George Whitman(下称Whitman),另一个嗜书如命、有书店情结的美国人。
Whitman 1913年生于美国麻省,因他父亲与诗人Whitman同名同姓,Whitman常说自己是诗人惠特曼的私生曾孙,其实,Whitman无需借诗人的大名,也在文学界留下了令人倾慕的好名声。这个名声来自于莎士比亚书店。
Whitman幼年就随父游历世界,足迹遍及中国、希腊、土耳其和西欧多国。从波士顿大学获得新闻学位后,他花了7年时间从北美搭顺风车到南美游历,一路上频频得到陌生人的帮助。这些经历让他也变得慷慨大方,思想开始转向共产主义。事实上,他后来在莎士比亚书店无偿为陌生旅人提供住宿和帮助,既是为了回报曾给予他帮助的人们,也是为了实现他的共产主义理想。
二战后,Whitman非常想在美国开一家书店,却因为资金短缺而不得不放弃。1946年,他来到巴黎,他的旅店房间填满了哲学、文学、历史和政治学的书籍,很快成了美国左翼文人的聚集地。于是,Whitman又产生了开书店的想法。1951年,他用继承得来的500美元租了一间杂货铺(后来他把店铺买了下来),将它变成书店,取名La Mistral。
La Mistral代替了他的旅店房间,成为左翼文人新的聚集地。他们在书店里聚会、朗诵。Whitman每次都会给大家煮一顿大餐。周日晚,他在书店的顶层开派对,夏天,如果天气晴朗,就在店外的空地开派对。La Mistral成立几个月后,Whitman出版了名为《The Merlin》的杂志。Jean Genet、Eugene Lonesco、Jean-Paul Sartre(Sartre当时还没成名,署名是其真名Samuel Beckett)都曾在《The Merlin》发表过作品。

George Whitman

Beach时不时会到La Mistral听新一代作家朗诵他们的作品。1958年,她提出将莎士比亚书店名赠送给Whitman,当Beach去世,她私藏的书籍均遗赠送给Whitman。1964年,莎士比亚诞辰400周年时,Whitman将书店正式更名为莎士比亚书店,以纪念Beach,Whitman因此成了莎士比亚书店的第二代掌门人。1981年,Whitman的独生女出生,取名Sylvia Beach Whitman(下称Sylvia),也是为了纪念Beach,多年后,Sylvia成为了莎士比亚书店的第三代掌门人。
Whitman不修边幅,身穿的是二手店的便宜货,从不去理发店修剪头发,头发长了,就点燃一支蜡烛,用烛火修剪。他不在乎收入,常常因为喜爱一本书而拒绝出售。钱柜的钱被偷了,也只是耸耸肩,从不追究。对陌生人,他却十分慷慨,来者不拒,所以书店总住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作家和艺术家。他为住客免费提供住宿和三餐,像仆人一样照顾他们,仅要求他们像他一样每天读一本书,以及在书店帮忙做两个小时的杂活,这成了莎士比亚书店的特色和传统,延续至今。
大概因为Whitman不把莎士比亚书店当生意来做,而把它当成读书人的乌托邦来经营,才吸引了许多名家和有待成名的“下一个Hemingway”。Beach吸引了“迷失的一代”,Whitman则吸引了“垮掉的一代”。Allen Ginsberg、Henry Miller等时代文学精英都是他的座上客。一些人在这里留下令人遐想的传说,譬如性爱小说家Anais Nin曾把遗嘱塞到Whitman的床底下。还有人以书为媒,在这里找到他们的另一半。Whitman曾算过,有大约50对恋人是在莎士比亚书店邂逅、相识并相恋。Whitman在2011年离世后,这里仍然是文青的浪漫发生地。今年春天,就有人在书店前求婚成功。
Whitman时代的莎士比亚书店不仅仅是一个书店,也是图书馆、青年旅社和文化庙堂。在喧闹而浮躁的年代里,它为读书人保存了一片净土。然而,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总快得叫人猝不及防。亚马逊和电子书的发展让传统书店陷入了危机。莎士比亚书店也不例外。2000年后,莎士比亚书店已是经营惨淡。当时Whitman年逾九旬,精神尚好,仍坚持每天读一本书,但作为书店的管理者,严重脱离了21世纪的现实。书店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用他女儿Sylvia的话说,书店停留在19世纪。

再生:
Sylvia Beach Whitman的革新
Sylvia学的是戏剧表演,开始并没想过接父亲的班。不过,她丈夫David Delannet告诉我,莎士比亚书店的DNA老早就植入她的血液里,她接管书店,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更何况这书店有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很多人进到那里就不想离开了。曾在高校教书的Delannet正是被它吸引进来后不想离开的,如今和妻子共同打理书店。
父母分手后,7岁的Sylvia随母亲搬到英国。大学毕业的那年夏天,她为了解阔别多年的父亲,回到巴黎。她说:“我父亲脾性古怪,只有回到莎士比亚书店,我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他,它是我父亲的一部分,正如我父亲是它的一部分。”
这也是莎士比亚书店和Sylvia的关系。Sylvia在书店度过了童话般的童年,忆起那段时光,初为人母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那时候,莎士比亚书店对我而言就像是爱丽丝的梦游仙境,既古怪又温暖,你总能在某个角落发现令你惊奇的事物—一只白猫,一条黑狗,古怪的顾客,风趣的作家,敲打字机的人,做读书笔记的读者。父亲总说,走进书店,就开启了一段想象的旅程。这是一个想象的空间,像一本充满各种角色的戏剧,你永远不会觉得枯燥。”

Sylvia Beach Whitman

但Sylvia从英国重返莎士比亚书店时,书店已经深陷危机。书店里住着十来号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根本不遵循每日读书的规定,只把书店当作免费的青年旅馆,抽烟喝酒多于读书写作,一片混乱。此外,因Whitman没能按时付书款,企鹅出版社正威胁停止供书。
Sylvia给出版社汇书款后,做了一件让Whitman吃惊的事,在书店安装了一部电话,硬是把书店从19世纪推到20世纪。她还重申了Whitman定下的留宿规则:每天读一本书、每天在店里工作两个小时,离开前写一篇自传。为避免书店沦为免费的青年旅店,Sylvia又加了两条规定:每日的住客不可超过6人,每次留宿时间不少于10天也不多于4个月。
此外,Sylvia对书店做了一系列改变:大量购置她认为有销路的书籍,其中既包括经久不衰的经典书籍,又有针对游客的旅游书籍;与法国艺术家合作,设计了一款纪念书袋,成为书店的收入来源之一;在书店装上电脑和网络,在脸书注册莎士比亚书店的公共账号,推广新书与书店的活动。书店终于迈进了21世纪。Whitman初时抵制改变,气急时会嚷嚷:“她是我女儿,但她把一切都毁了!”但营业额慢慢增长的事实证明女儿比他更具生意头脑和管理水平,而且她并未背弃他与Beach的初衷理念,只是换了一种经营方式让莎士比亚书店的传统在网络时代得以延续。

书店外景

书店内景

的确,在电子书风行的当下,传统却是莎士比亚书店的卖点。无论是邀请名家到书店举办讲座、签书会(每周2到3场),还是周一晚的读书会(邀请读书人和读者分享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作品),在书店二楼图书馆举办更为亲密的小型研讨会,发行杂志,为未出版作品设立奖项,举办两年一度的文学节,还是开咖啡馆(预计2014年底开张),Sylvia都是为了延续Whitman与Beach立下的传统—为低头族时代的“莎士比亚之辈”营造一个非虚拟的平台和社区,这是亚马逊做不到的。


《莎士比亚书店》

作者: [美] 西尔维亚·毕奇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译者: 恺蒂

出版年月: 2014年4月

ISBN: 9787544745277


(本文原载于《周末画报》第812期,原题名为《莎士比亚书店的三个轮回》,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全球最传奇的百年书店,成了全世界读书人的最美邂逅地
你有多久没去书店里?全球最值得打卡的书店,最后一名在中国!
有猫的书店,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作家书房里最显著的不是书,而是对同行的隐秘致敬|此刻夜读
极品瓷器 精美绝伦(转载)
《午夜巴黎》男主穿越去的那个巴黎,到底什么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