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读天津城市空间(二)开埠:租界林立
第二期
对天津城市空间有着本质改变的是租界的开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分别于1858,1859,1860年先后三次出兵大沽口。作为京师的门户,天津的战略地位凸显无疑。而且此时天津通过漕运已经发展成为北方最重要的货品集散地,商业繁荣。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这个条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增设天津为通商口岸。从此,租界开始在天津出现,直到1945年全部收回,前前后后一共存在了80多年。
最早出现的租界是英、法、美三国租界。殖民者在天津城外勘察选址时,看中了三岔河口下游、海河边一个叫做紫竹林的小村子。这里地势较高,适于建筑,更关键的是这里的战略位置。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北运河和南运河是最重要的,是漕运的河道,是京师的生命线,而海河是不重要的,所以天津老城围绕运河发展;而对于大洋彼岸的殖民者而言,运河是不重要的,而连接大海的海河是重要的,因为他们的军舰和货船要从大沽口逆流而上,水运是必须保证的条件。紫竹林地区河道宽阔,适合建造码头和停泊大型船只。而越往上游河道越窄,不甚理想。况且这里也是通向大沽口的陆路(海大道,即今大沽北路、大沽南路)的必经之地,可谓扼守水陆交通要道,进可出击老城,然后威逼京师;退可回撤塘沽,从而全身而退,是殖民者眼中理想的建城地点。
天津最早的紫竹林租界和老城的位置
紫竹林租界开辟之后,发展缓慢。从一片荒地建设成为一个城区,毕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甲午战争之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后又经英德俄所谓“三国干涉还辽”,德国因此向清政府邀功,拿到在天津开辟租界的特权,德租界位于海河下游,紧挨英租界。1896年,日本也攫取租界权,起初选址在德租界下游,这里虽然河道很宽,但是距离老城过远,最终野心极大的日本人把租界定在了法租界海河上游,直逼老城东南角。八国联军侵华之后,天津又在海河对岸又相继开辟了俄、意、奥匈、比利时租界,到1902年海河两岸已经完全被租界占据。同时英法租界又向腹地纵深扩张,英租界更是先后扩张两次,成为天津第一大租界。到1903年,天津的租界面积已经达到了23000亩,超过老城近九倍。各国租界连成一片,天津的城市中心发生了由老城到租界的不可逆的转移,并为今天的城市格局奠定了基础。
天津的九国租界分布图
租界的影响深远至今。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天津,在老城南门和清军发生激战,这也是天津城墙自建成500年间唯一一次发挥御敌的作用。清军战败后,八国联军占领天津长达两年时间,直到1902年才将老城交还清政府。这期间,为使天津永久失去抵御能力,殖民者拆除了天津的城墙(天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拆城墙的城市),并在原城墙的地方修建了四条宽阔的大马路,即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北马路。后来,比利时电车公司成立,沿着这四条马路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天津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电车的城市。几条横向沟通各国租界的马路成为天津市主要的街道:沿东马路从东南角进入日租界的旭街(今和平路),一直穿过法租界的滨江道,这里即伫立着劝业场;另一条从老城东门经金汤桥进入奥租界,掠过意、俄租界,抵达老龙头火车站(今东站);而中街(今解放北路、解放南路)贯穿德、英、法租界,经万国桥(今解放桥)跨过海河直抵火车站。这几条路,连接了老城、各国租界、火车站,并都通了电车,形成了循环交通,极大地方便了老城和租界的往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促进了城市重心的转移。
天津的主要街道,沟通了租界和老城,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街区。
在租界,形成了五个特色街区:① 解放北路金融区:这里是紫竹林租界的核心,因靠近海河码头,各国洋行纷纷设立于此。前面是洋行,身后是码头仓库,十分便利。这条街伫立着各种高大的银行,成为了北方最大的金融中心。② 小白楼高端商业区:这里最初是美租界所在地,附近有美国兵营、犹太人社区以及十月革命之后流亡中国的“白俄”社区。并且靠近五大道高级住宅区,每逢周末,美国大兵和各种高地位高收入的租界人士在这里购物娱乐,便形成了城市的高端商业区,起士林餐厅、天津的第一家电影院都在这里。③ 意租界高级住宅区:意租界位于海河边一个“半岛”位置,建国道以南几乎没有过境交通(当时的北安桥还只是步行桥),非常适合作为高级住区。而且这里离火车站实在太近,吸引了大批前清和北洋“寓公”在这里买房置地。这些从党政军位置隐退下来的前高官们居住在此,一旦听闻北京政坛风吹草动,可以立即抵达火车站,跳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在第一时间掌握局势的主动权。④ 劝业场商业区:位于和平路和滨江道交口。华界历次兵变,老城屡遭洗劫,大批百姓不断从东南角沿和平路涌入租界,尤其是华界的商家,为求稳定,纷纷搬到靠近老城的和平路两侧开店,天津的商业区也从北门外转移到了劝业场地区,这里至今仍是天津的商业中心。⑤ 五大道高级住宅区:英租界的“墙外扩展界”,按照“花园城市”理论规划建造,基础设施齐全,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是当时住宅区的典范。
左:铺设有轨电车的和平路,尖塔为原百货大楼。右:和平路鸟瞰
法租界中街(今解放北路)旧景
而且,运输方式的变革也促进了城市重心的转移。随着漕运的逐渐衰落,海运、铁路的不断进步,老城附近狭窄弯曲的运河已经满足不了运输要求。而相对宽阔的海河,便利的老龙头火车站,已经成为城市的通勤中心。华北地区商品的集散,货物的进出口,包括京津之间的往来,都主要倚仗海河和铁路。在运河衰落之后,天津没有像扬州那样凋敝下去,这些新的运输方式功不可没。
左:开启的万国桥。右:日租界码头。
值得一提的是袁世凯开辟河北新区的努力。1903年,新任直隶总督袁世凯赴津上任,面对老城的衰败和租界的繁荣,决心仿照租界规划,跨过运河开辟新区。河北新区的主轴是中山路,通过金刚桥链接老城东北角,中山路两侧规划了很多小尺度街坊,修建了很多民国风的建筑。从那以后,天津历代政府、新建的学校都位于此。但是,行政的力量只能使新区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却不能使之成为经济中心;城市的资本都在租界,仅凭一纸规划无法改变城市的格局。袁世凯甚至还专门从铁路线上“截”取了一座火车站(今天津北站)来发展经济,但最终也只是徒劳。新区没有敌过租界,城市发展的大势已无法逆转。天津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顶峰,成为国际化的都市。
袁世凯的河北新区,是今天河北区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津|地名的由来
(16)逝去的街巷——辽北路
天津老照片1938年,昔日东马路和平路
百年见证 天津1年1张
再也见不到的天津老城,天津人再来看一眼~
1939年天津被淹 张 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