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波:真假窦唯

 

叶公好龙的另一层讽刺是,那条多事的龙根本不懂,它的符号意义才是其真实并全部的人类学实现。窦唯,就好比那条龙。


【小提示】:本文主旨,不难理解,文章刚刚发表后,有一位叫茉小末的网友留言说:“如果特立独行也成为了主流价值观,好绝望。”但文章逻辑部分,有网友纷纷表示“一般人看不懂”,在此,主页君将逻辑论证部分用蓝色字体标明,不想挑战脑力的读者,可以快读。


窦唯在地铁上被人偷拍的“颓废发福秃头”照曝光后,那些更愿意将这位有名有姓的音乐家昵称为“王菲前夫”的多数人(包括个别媒体)翻出他跟王菲一起时的“小鲜肉”照片,不出意外地纷纷开始慨叹“岁月是把杀猪刀”,称其“不体面”,甚至将其喻为“蔗渣”,也不知这“蔗渣”是王菲吐出的,是社会嚼尽的,还是由作此比喻者本人榨干的。

这些嘲讽随即激怒了窦唯的支持者们,他们基于对其音乐——至少《黑梦》、《艳阳天》时期音乐的热爱,而装扮成偶像肚子里的蛔虫,以窦唯代言人的口吻质问大众究竟懂不懂艺术家和俗货的区别,懂不懂活在云里的和滚在泥里的区别。他们甚至将窦唯誉为神仙,其仰慕与虔诚不禁令人怀疑,他们在打下这些字之前,是不是沐了个浴,并连香都烧了起来。

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一件事是,既然窦唯被说成避世超脱之人,想必这样的人也不会对那些称其为神仙的粉丝们表演自己的“仙术”,那么后者对前者板上钉钉的定义所从何来?你凭什么替一个执意于对世界保持沉默(至少保持神秘)的人掏心窝子?这些踮起脚尖眺望窦唯的人中,多数也承认听不懂他后来的实验音乐,况且,拿音乐为充分条件去判定奏乐者人生观的推理并不严谨,这一点,可以个别春晚红歌手为证。

所以,这帮扮作窦唯代言人所代言的那个窦唯并不是真正的窦唯。因为我跟窦唯也不熟,所以拿不准的是,他们距离真正的窦唯是不是比希望他体面些的那些市侩近些,或者更远也说不定。

各位,你们讨论的刘德华并不是刘德华,至少不是刘德华本人所认识的那位刘德华。窦唯也一样。这是相关总免不了被谈论和定义的公众人物的一条定律。你们谈论和定义的窦唯,是你们想像中的窦唯。可是,你们为什么省出炒股和刷朋友圈的时间,不嫌麻烦地在想像中锻造一个假窦唯呢?理由很简单,你们从属于离开个性和自我就连一秒钟都活不下去的人类,而那个假窦唯,能帮你们如愿地活下去。

在各式各样的假窦唯搭台唱戏的热闹里,容我插嘴问一句:真窦唯呢?

这个不重要,没人关心真正的窦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此等玄妙之物在此处毫无必要,只会像拍摄某伟人传记片时,伟人本人莅临片场一样令人尴尬。TMD,他甚至还要跟扮演他的演员合影。叶公好龙的另一层讽刺是,那条多事的龙根本不懂,它的符号意义才是其真实并全部的人类学实现。

何况,关于窦唯这个人的真相,恐怕连他本人也说不清楚。他对于此事的回应是“清浊自甚,神灵明鉴”八个大字,一贯的酷且神叨,然而,这种当众呈出的不屑自辩的吊诡之处是:这种姿态若不是用于自辩又用于什么?炒股?没错,回应本身就是对其信徒予其云上仙定位的打脸,看来窦唯亦非不介意别人对他的看法——非常介意也极有可能,谁知道呢。

那个问题还在——真窦唯呢?

有两个窦唯:一个是窦唯的“窦唯”,姑且称之为真窦唯;另一个是社会、他人的“窦唯”,姑且称之为假窦唯。这种分法不仅对公众人物,对任何人都适用。即,有两种“我”,一种是我的“我”,另一种是社会、他人的“我”。两者间的分别和关联,帕斯卡尔诠释得很清楚:“我们不肯使自己满足于我们自身之中和我们自己的生存之中所具有的那个生命:我们希望能有一种想象的生命活在别人的观念里;并且我们为了它而力图表现自己。我们不断地努力在装扮并保持我们这种想象之中的生存,而忽略了真正的生存。……我们甘愿做懦夫以求博得为人勇敢的名声。”

我想,这种乔装和分裂不一定以文明的起点(如某撮古人决定在其定居点造一条下水道)为起点,而自狼群式四肢着地的群居起就开始了。并且,个体对于“在别人的观念里”的那个“我”的的盼望,或许并不像帕斯卡尔所写得那样主观和自然,虽然帕氏在行文中多少总有些情绪用事。这个“我”应更多来自社会的裹挟和加持,这对个体来说并不自然,而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被动。

任何群体处境中的“我”都得自(并只能得自)于群体,真正孑然独立的“我”,譬如上帝或无所感受的那种“我”,是无论挤地铁的窦唯,还是观赏挤地铁的窦唯的某个观众再怎么说也难以体味的东西。有意思的是,或许仅因为“我”不像管水母那样由诸多各司其职的个体来攒成一个,也不像蚯蚓那样一个“我”被切开就能长成两个“我”,一个人跟别的人至少在身体上分开得清清楚楚的假像,令人总以为是果然有“我”,且这“我”不须去辨认、厘清和铸造,就自然长存一般。从自恋到自杀,从自渎到自宫,从自食其力到自寻死路,人总以为可以仅由“我”来完成一切事,并仅由“我”来对这些事的后果负责。

其实,这些由各个“我”来做的一切事及一切后果,正是社会这台大机器的运转本身。个体只不过是将那些齿轮间的摩擦声视为自我,将电流穿过身体的酥麻视为个性罢了——在此,你对自己干的任何事都没有话事权,即主体性的丧失,就像你早起上班抬腿上地铁时,那条腿看似由极具个性和自我的你本人抬起来——但,朋友,并不是。

后工业时代令这一情形获得质的进化,制造假窦唯的主流价值不再仅由宗教、体制、伦理道德来构成,新加入的流行文化基于一日千里的传播技术,不仅负载了上述传统之物的大部分,并在世俗层面上不断地结构、解构再重构且依此不断循环生产出各种符号化的主流观念碎片来。请注意,当前看来,影视歌已被挤迫为流行文化的一小部分,网络公众媒体的迅速发展及其对上述主流观念碎片的大量生产,已令之成为流行文化的主要构成,譬如瞬息万变的微博或朋友圈的热门话题。此次窦唯事件正是。

更要命的是,随着世俗生活被消费主义彻底裹挟,假窦唯的制造工序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个性和自我成为一套程序完备的生产体系的产品。这种个性和自我的生产同时可以视为对差异性的生产,其中暗藏的花招是,这差异并不是令个体独立的个体间的差异,而是令个体丧失独立的不同群体间的差异——对群体差异的生产换个说法,即是对群体裹挟的生产。


请问,你是将窦唯称为“王菲前夫”的一类,还是将其誉为神仙的另一类?让这件事去见鬼?哦,原来你属于“让这件事去见鬼”的那一类。各位,只要你活着,哪怕像鲁滨逊一样活在孤岛上,也是摆脱不了分类法的。

对于分类法,媒体和舆论的态度是,不仅着力放大不同阵营间差异,还努力为这些差异做出更详尽的定义,抑或没有差异也要直接制造差异,这就是差异的生产和营销。这些差异的存在,可以让不同阵营成员定义自己的个性——这种赋予个性的行为,正是对“差异”这一产品的销售和消费。

大众对窦唯态度的差异,正是现今文化消费主义的终极产品。如麦当劳和真功夫,洗衣粉与洗衣液之间的差异,它们看似为各方提供了个性,实质上不过是为其各自在主流价值的大部队里挂上了不同的番号而已。他们经由其差异得到了规格和型号,被超市货架式地分类,并以此具备了获取促销的前提。


你们为窦唯臆造出的不体面或愤世嫉俗,不过是在你们各自破碎的自我拼图上,丢下了新的一块;仔细去看这些拼图,会发现它们竟是一个个代表着不同阵营、单位、队列的章印——用以凸显个性的文身的悖论是,谁也不能保证别人的屁股上没有文着你的图案。

这一“差异的工业化生产”(语出让·鲍德里亚)令整个消费系统获得“最有力的明确定义”,它以赋予个人个性、自我的名义,令一切个人遭到匿名,用巨量并迅速变化的、粉碎了个体性的消费符号抽象地重拟出弗兰肯斯坦式的个体性——人们也就信以为真了——不然让他们怎么办?这是现下社会令一个人可以意识到“我”的唯一办法,而“我”的主体性其实早就丧失了。

区分是为了趋同,生产群体差异是为了取消个体差异。无论美特斯·邦威的经典广告词“不走寻常路”,还是各位对假窦唯的意淫——那些消费系统对差异和自我的强调,其源头和目的只能是:不再存在任何个体性,不再存在任何主体性的“我”。

“……这种被整个西方传统锻造成主体神话的,具有热情、愿望、性格……或平庸的’人’,从我们这个功用宇宙中缺席了,死了,被删除了。”(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第二章)“而要进行’个性化’的正是这个缺席的’人’,这种迷失方向后的强烈要求。”(同前)这种强烈要求不是别的,正是市场的强烈需求。

你看,事到如今,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自我和个性却是

站队消除了站队者的个体性,阵营间的差异则反过来取缔了其成员个体间的差异。这层意义上,那些借窦唯的特立独行来强调个体对集体之反抗的态度也就尤为虚诈,因为特立独行也是一种主流价值,正如无我也是一种执念。

跟用明星用绯闻来炒作其即将上画的电影一样,对差异的炒作也具备一些母题。窦唯这件事,跟前些天那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引发的争论,便基于同一个母题,即“如何倚靠群体来脱离群体”——怎样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这个世界。此争论除了令那些强调自我和个性的一方显得更虚伪之外,也再次水到渠成地证明了,倚靠群体是无法脱离群体的,就此,这一毋庸置疑的主流价值变得更加毋庸置疑了。

归根结底,窦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就跟某种染发剂的配方跟你毫无关系一样。你既然可以通过挑染一撮紫发来建立个性,自然也可以通过给窦唯烧香来找到自我。为了认出镜子里那个人是谁,难道你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本文配图均为窦唯画作,首幅为窦唯自画像,图源网络。)



作者:杨波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朋克时代》《自由音乐》创办者,公共账号“反常”发起者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施差异教学促进有效学习
中西方夫妻礼仪的差异
从?冲?突?到?共?融
管人的真相之“了解员工的需要”
为什么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上)
选择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