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隔一程山水

简媜《相忘于江湖》读者耳熟能详,第一句话“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与光阴的两岸”,恰恰是对她新书《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最好的注解。




简媜《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


她擅长写散文,行文流畅,笔力精道。在喟叹她把爱写得那么隐忍、那么淡然之后,忍不住回想:究竟人生有什么放不下?


佛曰人生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如果说,由“相忘于江湖”的恬静,悟到情、痴、执不过是在形而上的精神世界里踟蹰;那么,银闪闪的地方,便对等着形而下切切实实的存在了,这便是死亡。

不错的,正是人生七苦之一,死亡。

从强健的骨骼,到不安的睡眠;从光洁的皮肤,到浑浊的眼眸;从飘逸的青丝,到花白的双鬓;从肉身的遽变,到思维的滞顿……一切你看得到、看不到的变化,在发生着,无不提醒着你,每一天都在老去,在向着银闪闪的港湾不休止地进发。简媜说:“完整的人生应该五味杂陈,且不排除遍体鳞伤。”生老病死,无一例外地光顾每一个人,留下年岁无情的痕迹,让你躲闪不及,比热恋情人的赴约,还要如期而至。


只是,我们做好了准备吗?


当看到父母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满了各种冰冷的管子,子女操劳服侍的心,能否因科技的发达得到松绑?而老者自己,年老体朽,又怎经得起反复的折腾?简媜在书里不无痛心地提到,那些留给老者的最后体面,那些子女良心上的挣扎,几多真切!


死,是肉身的结束,是灵魂的终结,而面对死,需要肉体和灵魂多大的勇气?


我们可以学会怎么爱,学会怎么不爱,学着面对得到和失去,但是没有任何人、任何课可以告诉我们,学会怎么面对死亡——无论是面对至亲挚爱的死,还是面对自己的死。除非亲身经历,否则任何言辞都形容不了死的滋味和代价。


可饶是如此,又有谁能幸免死亡?


简媜用她阿嬷的最后岁月,论证了一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如何看待死,便是更懂得如何去生,也只有在生和死的极端,剥离了人世一切雕饰,才看得清,人,究竟是如何一种存在。


她没有告诉读者答案,但我们却已经饱含热泪;她并不批判养老、医疗的制度不完善,却已经用豁达和行动昭示着自我的修行;她并不沉溺于伤痛,而已经令人动容:“母亲的爱是海,死亡只是一颗石头,一颗石头,怎能推翻海洋?”


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而在生者的爱面前,在生者留在世间强韧的“活的精神”面前,死亡,更微不足道。——无论是否经历生死,简媜告诉我们这许多!


看这本书时,恰逢一件不得不提的事。


还记得刚工作时,在学校的老住宅区租住。那片老宅区里,要么是我们这些刚入社会的年轻人,要么是同比住宅区还要老龄的退休老者。


同样的住宅,充斥着年轻和年迈的两重味道,干瘪,萧索。


有一天,楼下的一位老者过世了,早上出门,楼道已经摆满了花圈。花圈在风中簌簌的,我上班时看到,心下一悸。晚上下班回来,想必丧礼已经办完,一地的鞭炮碎屑,寥落的层层花圈。隔窗而望,一楼老者的家里,已然点上了红色的长明灯。


我恰住二楼,即便已经深夜,仍旧看得到楼下的红灯映得墙壁泛着微弱红光。我惧怕无言,敲室友的门。她说不怕。我问她为何不害怕。她叹口气,我小时候参加过奶奶的葬礼,见过。所以你要怀着对死者敬畏的心情,就不会害怕了。我并未全解,只是稍微释然。


今年暑假,收到朋友短信:妈妈已经过世,谢谢各位关心。我电话过去,她不接,短信过来说请体谅,无法接电话。我当即泣不成声。无法形容当时的心情,其实我并未见过朋友的妈妈,可是想到朋友,她跟我一样是独生子女,我竟忍不住悲痛难当!


去了朋友家,客厅里简单的灵堂,我们跟叔叔问好,然后对着阿姨的遗像鞠躬、献花,竟又一次无法控制地流泪。肃穆,悲伤,难以言表。家里还是很温馨,好像阿姨从来未曾离开一样。可是,朋友以后要收拾妈妈的衣物,她又会一遍遍想到妈妈生前的样子,她可怎么承受?她淡然地对我们说,遗像是我挑的,妈妈很好看……我努力把朋友冰凉的手,握了又握。


从朋友家回来,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下楼就看到单元门口、院子,摆放了一排花圈,在风中簌簌的。这花圈应该是引领亡灵回家的经幡吧。我把花圈的挽联上阿姨的名字看了又看,竟然一点也没有害怕的心,有的,只是难过。突然想起曾经室友的话“敬畏的心”,此刻全明白了。




简媜


死亡,只有在跟你关系亲近的人身上,你才尤其体会到那种切肤的悲,空蒙万物,无可奈何,就像朋友一见到我们就抱头痛哭;死亡,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人,考验着人,历练着人,就像朋友在最后陪着妈妈的岁月里,她变得哀伤孤独的眼神,也凝聚了一些坚强;死亡,带给人的是惧怖,但是爱和亲情,总会化解死亡的戾气,让温暖带着人成长……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乡,与我坐望于光阴的两岸。”天人永隔的时候,需要多少气力,才能放下心中的悲痛,对着彼岸的逝者祈祷最沉久的祝福?我尚不能明确,可我竟知:历尽千山万水,生老病死,人生终将丰满,对生的眷恋是人之本性,对死的礼赞未尝不是人的升华?先抵达的未尝不是福分,因为生命的终点,是那银闪闪的地方,我们终将再会!


只是谢谢简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十条笑话:真相知道的太晚,花圈都准备好了
简单的快乐作文600字
《妈妈的朋友》:寄宿在阿姨家里的男主,意外发现见不得人的秘密。(上)
【江西】陈如意《小记者》指导老师:徐欣
滴水藏海|棋如人生
【潇湘小作家】付子薇 人生“引路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