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白·窗】日本画廊Gallery UG小记

大约是今年的七月,在网络上无意间浏览到一家名为Gallery UG的画廊的网页。出于对日本当代艺术环境的某种好奇,加上这个画廊恰巧在进行兼职的募集,我给这个画廊的人事经理今井小姐发送了邮件,说明了我的一些情况和想法。第二天下午,Gallery UG的社长佐佐木先生给我回复了电话,我们约定周五时在画廊见面。


周五时我去了位于日本桥附近的Gallery UG画廊,和佐佐木社长聊了近一个小时,其实他在台北开设了Gallery UG的台湾分社,客户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华人,因此对内陆也是充满好奇。日本人通常对中国有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很有意思。后来和大家一起吃晚饭时基本敲定了我在这个画廊兼职工作的事宜。


随后我参与到这家画廊的一些基本的工作里面,例如最基础的作品包装、每月的例行展览布撤展、与艺术家的沟通交流、基础数据分析等等。在此期间,通过看到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和他们简单的交谈,我感觉在日本在很多状态上与国内形成了非常奇妙的互文。


画廊位于日本桥附近。日本桥属旧日本的中心地带,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连接东海道的起点,从现存的浮世绘作品中也能领略其附近往昔的繁华。画廊位于街道的拐角,面积不大,光线柔和。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简单的展示空间,下层为接待与工作的空间。日本的画廊空间都不大,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品都趋于小巧精致。


如果简单说一下日本当代艺术中给我的感受,就是多是从东西方或传统现代艺术中提炼出某一部分,特点鲜明,概括性强,但流于符号化,尤其是在亚文化的影响下异化成一种日本独有的产物。具体就是小清新插画风、现代设计风、异化重口味等并存,构成了如今的一个艺术形态。尤其是因为中产阶级的需要,前两者风格的作品大行其道,主要创作者集中在各个美大艺大毕业的年轻艺术家。这一代年轻艺术家与这个时代的电视、音乐、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卡通、甚至御宅文化密不可分。同时,日本的日常设计非常成熟,我对日本视觉艺术和设计的深切感受,是它的日常化。这应该说是日本艺术鲜为人注意到的土壤。




Gallery UG 2001年成立于东京银座,2011年搬移至日本桥附近。之所以更换场地,与日本国内的艺术市场低迷大概不无关系。据说在泡沫经济尚未破灭的昭和年代,银座曾有数以百计的画廊,甚至可以在画廊里看到毕加索的原作。但随着泡沫破裂,作为经济的某种依附而存在的艺术,尤其是以都市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活动,收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日本经济回升,但国内艺术市场似乎没有复苏的迹象。而在这种情况下,这家画廊在近十五年的时间里,几乎都在做日本青年艺术家的推广,近年则是以参加东亚各国的艺术博览会开阔海外市场为主,这也是不少日本中小型画廊的一个缩影。


虽然日本文化艺术市场不温不火,但翻开多家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的展览案内,东京都内的美术馆或博物馆,包括一些个人的纪念馆和画廊都安排得很满,几乎无一展览馆空闲着。很多展览都排起长队。拥有根深蒂固的物质基础之后,每个行业其运行机制步入成熟化的轨道,是不会轻易被一个阶段性的经济形势所左右的。


关于画廊与艺术家的关系,佐佐木先生用之前Gallery UG在上野之森美术馆举办的青年艺术家展[Laissez-faire]之题做了解释:从他在银座开设画廊的那一天起,就抱着与艺术家从起点开始共同成长的念头。[Laissez-faire]的标题源自法语,大意为放任自由,在如今艺术已经泛滥到日常生活每个角落的时代,艺术家之间、画廊与艺术家之间……若有这种信任关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尽管说,日本经济一直不见回转,但很多人都在默默地经营自己的画廊,默默地做着事情。其实日本的艺术市场发展到今天,已完全形成了独立且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机制和人群。一些收藏人群深藏于不同的阶层中,收藏队伍和拍卖活动都形成了规范的市场模式和机制,不会因一些不利的外部环境因素而影响艺术本身的市场。


谈及对中国现阶段画廊的发展,佐佐木先生说与日本二三十年前的状态很像。日本的画廊经营有耐性,但有时过于具有耐性就缺乏向前的动力和冲劲;中国的画廊发展过分迅速,而且商业化倾向非常明显,这也同样即是优势也是劣势,很难做到不去操作一个艺术家,有时候沦为一种数字游戏。而日本的行业形成了完善的市场机制,很难去做假,或搞出放大N倍的价格的事件。故而日本的艺术收藏或拍卖中,很难看到有假买假卖、画托虚高的现象发生。


在艺术界家的选择上,佐佐木先生非常重视和艺术家的交往与信赖关系的建立,他签约的艺术家,有很多是远离东京的偏远地区出身,没有什么家庭或学院背景,有些是在艺术家学生时代就相识的,在他的帮助下一步步来到东京生活创作;有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和帮助……但对与创作,佐佐木先生还是秉承他的自由放任的原则,任由艺术家自己生发出创作的主题和内容。


从每次的聊天中,从一幅画的包装上,从给客人寄去的开幕明信片里,从与观展观众的聊天里……我会时不时冒出:“啊,原来还可以这么做,原来还可以这么考虑”的想法。看着与我们相似又陌生的思考方式和做法,往往会有很多感慨。

推荐作者:

野原邦彦


我有时感到孤独,有时感到自己身处不同的时空裡,但这个时空与一直在流逝的时间无关,而是一个如云雾般千变万化的空间,在这样特别的空间下,我创作出各种情境的作品。


大西高志



王梦石,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现留学东京,空白小组成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梦里朦胧
2月24日,你离开已经2年
小岛困不住的朋克丨日本艺术家加藤泉
当代艺术家李雪源个展 ——COLOURS OF MAURITIUS | 四源色
拼贴油画玩家琳恩·盖茨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贵宾预展首日 | 开启网上展厅的任意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