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说家的本分就是扯谎

科幻小说家: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 Le Guin)


明晚新一夜的一千零一夜,将是《黑暗的左手》这本科幻小说的完结篇。今晚我们分享之前节目中道长提到的那篇遗漏的序言。


“大陆简体版里面少掉了原来厄休拉·勒古恩为她原著写的序言。不晓得为什么没有译出来。在那个序言里面,厄休拉谈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儿,她谈科幻小说到底是什么,小说家又要干的是什么?”

——梁文道




《黑暗的左手》作者序言


用尽我的墨水与打字机卷条,为的就是要告知我,还有你,以非常严肃的形式来表达这句话:真实攸关想像。





科幻小说常常被描述,甚或定义为外推式。科幻小说家应当攫住此时此地的某种现象或趋势,将之强化、纯化以制造戏剧效果,然后推展到未来。“倘若这样持续下去,便会发生这样的事。”预言于焉形成。这样的方法与结果非常类似科学家的方式:大量喂食实验鼠某种纯化浓缩食物,致其上瘾,为的是想要预测人类若长期食用少量此类添加物,会有何等后果。结果几乎无可避免会导向癌症。同样,外推的结果也是如此。严格的外推式科幻小说通常与罗马俱乐部[1]结论一致:介于全人类自由的逐渐灭绝与地球生物全体灭绝之间。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许多不读科幻小说的人会说科幻小说是“逃避现实”;但是进一步询问时,他们会承认自己不读科幻小说是因为“太灰暗了”。


几乎所有事物推向逻辑的极端,若不是致癌,也会令人沮丧。


幸运的是,尽管外推是科幻小说的要素之一,却绝非其基本。它实在过于理性主义,也过于简化,无法满足任何想像力丰沛的心智,无论那是作者还是读者。多变乃生命之调味料。


本书并不推测未来,倘若你乐意,可以把此书(与许多别的科幻小说)读成某种思想实验。让我们假设(玛丽.雪莱说),某个年轻医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人类;假设(菲力普.狄克接着说)同盟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输了;让我们姑且假设这个那个,然后看看会发生啥事……在如此构想出来的小说当中,符合当代小说所需的道德复杂性无须遭到牺牲,也不会有任何预设的死巷。在实验条件所设的界限内,思维与直觉可以自由来去,因为范围可能相当广阔。


思想实验是薛定谔(Schrodinger)与某些物理学家使用的辞汇,目的并非在预测未来(薛定谔最著名的思想实验其实就证实,在量子层次上,“未来”不可预测),而是在描述现实,即现在的世界。


量子力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薛定谔的猫


科幻小说不在预言,而在叙述。


预言有先知(无须收费)、透视灵媒(通常要收费,于是比起先知,灵媒在其世代更受尊敬),和未来学家(支薪)负责。预测未来是先知、灵媒与未来学家的事,与小说家无关。小说家的本分是要说谎。


气象局会告诉你下周二天气如何;兰德公司[2]会告诉你二十一世纪会是何等模样。我可不推荐你向小说家咨询诸如此类的讯息,这完全不干他们的事。小说家能告诉你的只是他们是什么样子,你是什么样子——这是怎么一回事——今日此时天气如何,或晴或雨,看哪!打开你的双眼,专注倾听。这就是小说家者言。然而,小说家并不会告诉你,你将看到或听到什么;他们所能告知你的,仅限于他们活在世上的所见所闻(活着的三分之一光阴花费在睡眠与梦境,另外三分之一则用来扯谎)。


“与此世间对立的真实!”毋庸置疑,当然如此!小说作者确实向往真实——至少在这些人较为勇敢的时刻:小说家渴望知晓它、说出它,侍奉它。然而,小说家以某种特定且奇异的方式来从事此举,像是发明些在这世间应该从未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人地事物等等,巨细靡遗、感情丰富地叙述这些虚构事物。直到小说家写完这堆谎言之后,便说:就是啦,这就是真实!


小说家可能运用一切事实来支持这一整套谎言,如描绘玛夏沙(Marchalsea)监狱这个真实地点,或确实发生过的博罗季诺会战[3],或在实验室中确实进行过的复制生命过程,甚或实存的心理学教科书中描述的性格崩解等等。这些可资印证的地点、事件、现象、行为,让读者忘记自己阅读的纯属创作,是在无可定位的地域(也就是作者的心灵)外从未发生的历史。事实上呢,读小说时,我们精神错乱──就是疯了。我们在那些时刻会深信不疑,那些从未存在于现实的人物,我们聆听到其声音,我们与这些人物一起观看博罗季诺会战,我们甚至可能变成拿破仑。通常(大部分的情况)而言,我们读完一本小说,就会恢复清楚的神智。


所以说,任何一个值得尊敬的社会从未信任过它的艺术家,难道有什么好惊异的吗?




我谈论诸神,然而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也是艺术家,是以我是个骗子。可别相信我说的任何话;我说的话句句属实。




然而,我们这个深受困扰且彷徨迷惑的社会,执迷于寻求指引。有时候,社会难免把所有误置的信任放在艺术家身上,使其化身为预言师或未来学家。


我不是在说艺术家不会得到灵感的激发,成为先知:并非神灵不会降附在艺术家身上,神谕不会透过其口舌彰显。倘若不吃这一套,这些人到底怎么会是艺术家?要是这些人不知道神迹发生,神就置身于内,使役其舌头与双手,那些人还算什么艺术家?或许,这样的神迹只会在一生彰显一次。但是一次就无比足够。


我也不会说,唯有艺术家才具有如此负担与特权。科学家是另一种类似的族类——竭力准备、悉心张罗,日夜不舍地工作,时睡时醒,为的就是求取灵感。毕达哥拉斯知道,神会在几何阵式当中彰显自身,也会呈现于梦境之中;神会现身于思惟的和谐性,也可能会现身声音的协调性;神会彰显于数字或文字之中。


然而,正是字句掀起烦扰与困惑。如今,我们被要求只在某个层次考虑字句的用处,也就是符号的层次。我们的哲学家们(至少某些哲学家)会迫使我们同意,唯独当某个字词(句子、陈述)具有唯一单独的意义时——唯独当它指向某个单一事实、足以让理智所理解、听来合乎逻辑,而且具备可被量化的理想属性——才是有价值的存在。


阿波罗——光与理性、比例与均衡之神,会将那些在崇拜礼赞时靠得过近的人们弄瞎。可别直视太阳,有时就回到某个黑暗角落歇息,与酒神戴奥尼索斯喝杯啤酒吧。


我谈论诸神,然而我是个无神论者。但我也是艺术家,是以我是个骗子。可别相信我说的任何话;我说的话句句属实。


以逻辑来定义,我唯一能够理解或表达的真实,是个谎言。以心理学来定义,则是某个象征。若是以美学来定义,那是暗喻。


喔,若是能够获邀参与某个盛大的未来学研讨会,让系统科学展演它能呈现的壮观末世图表,让报章媒体询问,到底美国在西元二○○一年究竟会是什么德性、诸如此类,那可真是太美妙了!然而,这是个要命的谬误。我书写科幻小说,但是科幻小说并非攸关未来。关于未来这档子事,我知道的绝对不比你来得多,很可能更少。



《黑暗的左手》 英文版,封面:Jack Gaughan


这本书当然也不是关于所谓的未来。没错,它起头于所谓的“伊库纪元一四九○-九七年”,但是你应该不会彻底信仰这一套吧?


没错,书中的人物是双性同体的人类,但并不意味我正在预言,过了一百万年左右,我们就会迈入双性同体的境界,或是宣告,我们最好应该都变成这样的生命体。对我而言,我仅仅是在观察——以某种特定、歧异,并且适用于科幻小说的思考实验模式来观察——倘若你在某些特定时节的特定时刻,仔细审视我们自己,我们早已经是双性同体的存在。我并非在预告,或是诊断,我只是在描述。以小说家之道,我描述的是心理真实的某些特定切面,这可是要借着发明精心设计的情境式谎言来假以成立。


我们在阅读小说——任何一本小说时,得同时知晓,那从头到尾都是漫天胡扯,但也得在阅读中深信它每一个字。终于,直到我们读完,要是它是本够棒的小说,我们会知道自己与阅读之前的那个自己稍有差异,我们改变了些许,仿佛像是认识了个新面孔,横越之前并未涉足的某一条街道。然而,很难说出我们自己到底学到了些啥,有了什么改变。


艺术家处理的是无法以文字述说的议题。


至于以小说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正是以文字本身来处理这些议题。小说家用文字呈现无法以文字叙述的事物。


于是,文字可以让你以吊诡之道来使驭;正因为除了符号学的用途之外,它还具有象征性或暗喻性的层次。(文字还有声音——这是那些语言实证派的学者不感兴趣、忽略掉的层次。一个句子就如同一道和弦,或是某部彼此谐和的音乐篇章。即使默读,比起战战兢兢的智力,凝神倾听的耳朵可能更得以了解它的意义。)


所有的小说都是暗喻,科幻小说自然也是暗喻。让科幻小说与较为古老的小说类型区分开来的原因,似乎是由于它使用的是新颖的暗喻,取材自我们当前世代的某些优势,诸如科学、所有科学,科技,某些相对与历史观点。星际旅行是其中一道暗喻,另类社会与另类生物学也是暗喻,未来自然也是。呈现于小说创作的未来,是某种暗喻。那么,究竟这个故事是为了什么而书写的暗喻呢?


要是我可以使用非暗喻的形式表陈出来,我就不会写出接下来的每一个字,写出这本小说了;真力.艾也就从来不会坐在我的书桌前,用尽我的墨水与打字机卷条,为的就是要告知我,还有你,以非常严肃的形式来表达这句话:真实攸关想像。


[编注]:

1、罗马俱乐部(Club of Rome),因总部位于罗马而得名,是一所研究全球发展问题,预测未来趋势的民间机构,成立于1968年。

2、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原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一组利用剩余军事预算工作的物理学家和技术专家,在1945年设立“兰德计划”,投入“未来学”研究。1948年他们获得福特基金会协助,成立兰德公司,成为一家非盈利的独立机构。

3、博罗基诺会战(Battle of Borodino),是拿破仑侵入俄国时期的一次会战,俄法两军在1812年9月7号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罗季诺村附近展开的一次重大会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真的和感伤的
新年了,如何靠谱地预测未来? | 壹读百科
科幻与未来学
陈根:30年前的元宇宙,不是真正的元宇宙
百度启动人类未来学研究“凡尔纳计划” 刘慈欣首批入选
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有三大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