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建筑 | 隈研吾小尺度亲人空间的垂直搭建

这次要给大家推荐的建筑,是2012年4月在原址打掉后重建而新开幕的「浅草文化观光中心」(浅草文化観光センター )。其设计师是以「负建筑」著称的日本建筑师隈研吾。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外观抢眼,外型独特但很有江户味。楼高八层,在浅草这附近很少这么高的建筑物。


一楼是information,会有观光的咨询服务,汉语、韩语及英语当然都没问题,也可以兑换外币;B1是洗手间;二楼是观光情报中心,有四台计算机和免费Wi-Fi可上网,也有一些观光情报,更有给妈妈的哺乳室。其他层则是会议室、展览室及办公室。最顶层的展望Terrace,是一个如果你走累了绝佳的休憩之所。在这里可以展望到两个方向约270度的浅草乃至押上的地区,好风景尽收眼底。



楼高八层,在浅草附近很少有这么高的建筑物。



站在观光中心的路口,可以瞥见远处的“天空树”。






不难看出,这是隈研吾又一次尝试木材与玻璃的结合。


坡屋顶木建筑形式的体现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希望透过看似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再度激起被人们遗忘的小尺度建筑、及与土地的回忆。一栋只以玻璃作为皮层的工作室,一大片的木板露台,站在露台看出去的是隈研吾父亲的墓园,青葱绿意在不远之处。



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


室内的风格与表皮的形式可以说做到了浑然一体,在外立面看到的木屋架在室内的空间处得到了延伸,室外运用的材料在室内同样得到了运用,使得整个建筑在外立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个小的传统坡屋顶木屋堆叠起来的。在室内人们感受到的是一个个亲切的小空间,却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整个建筑的形式,想到过去的坡屋顶木建筑的形式。




在外立面看到的木屋架在室内的空间处得到了延伸


我个人认为浅草文化中心不仅在形式上的挑战得到了很好的结果,更使得人们回想起了原来木建筑的美,这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能带给人们的感动,更多的是通过建筑表达甚至是呼吁、唤醒人们对于久形式的记忆。


我想透过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向大众传递的讯息是,请大家记得这些过去的木建筑、三角屋顶,及这些屋顶在城市中形成的美丽遮荫之处。

一个杰出的建筑师,必须发现且使用在基地中所观察到的自然力量。


隈研吾如是说。


自然材质始终是隈研吾建筑语言的重要关键字。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他再度以杉木及穿透玻璃为立面素材,将八栋小木屋如同迭迭乐一般向上堆栈,与斜对面的浅草寺遥遥呼应,却又以高达8层楼的垂直立面与水平街道相互对比。


周围地景与建筑的关联,是隈研吾在设计时极度关注的议题。而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基地的角落,他看见了浅草寺前的仲间世通中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息,于是他将于水平面的街道垂直化后,形成了八层楼高的量体,让建筑本身向天际发展,成为街道的延伸。以木屋做为建筑单元,回扣的是隈研吾人文主义的思想。





通过最顶层的展望Terrace,可以展望到两个方向约270度的浅草乃至押上的地区。


一层层的小木屋,可以让人感受到与地面、地球亲近的关系,我希望再建(regenerate)人与地面的关系。


他说,其实自己一直喜欢人本尺度(human scaled small house)的小房子,在一百多年前,东京大都是这种尺度的建筑,人们也很享受于这样的城市,人与土地的关系相当亲密,他希望能够透过看似独立单元的木屋形式,再度激起被人们遗忘的回忆。每一层的屋顶与上一楼层地面所形成的三角区域,功能上恰好可以放置冷气机等大型机具,一方面去除室内空间的繁杂感,让整体视觉更单纯;另一方面,因为传统的三角屋顶,使得室内可以尽可能挑高,而更为宽敞。屋檐结构则对应着浅草寺的斗拱、垂木组件样式,让传统建筑语汇在当代建筑中重新演绎。


过去亚洲的许多传统建筑都是三角形的屋顶,而非像现在的平面屋顶,这对现在的亚洲人而言是非常可惜的。


不断对于当代建筑提出批判与反省的隈研吾,用浅草文化观光中心实践他对于地景及城市的关怀。





关隈研吾


隈研吾是日本建筑大师,曾获日本、意大利、芬兰等国之建筑奖。

建筑作品散发日式和风与东方禅意,在业界被称为「负建筑」、「隈研吾流」;以自然景观的融合为特色,运用木材、泥砖、竹子、石板、纸或玻璃等天然建材,结合水、光线与空气,创造外表看似柔弱,却更耐震、且让人感觉到传统建筑的温馨与美的「弱建筑」。

知名作品有「龟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1995)、「威尼斯双年展日本馆」(1995)、「森舞台/宫城县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 (1999)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像母亲怀抱一样的民宿 | 混合木结构多图详解
被评为日本最美的乡村?堪比国内最美乡村
建筑学报 | 王维仁 | 上升的大树——七步迈向都市合院校园 | 2021年3期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不用木桁架
花150万建造一处中式三合院,刚好一家三口住,你觉得值吗!
Ashley Halliday Architects丨建筑与室内、建筑与自然的互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