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楼】文津阁:我跟这部《四库全书》的因缘(下)
韦力 


文津阁匾额

从假山中穿过,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这让我想到了《桃花源记》,我又开始臆想,感觉眼前假山的设计者一定受到了陶渊明这篇文章的影响,我引用几句原文来印证我的判断:“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我从未看到研究者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文津阁中的这座假山,很有可能我的这个判断能够得到发明权。


文津阁全景

假山后的水池也比我看到的其它两个大许多,因为水中还漂浮着未融化的冰块,这让我无法欣赏到日月同辉的美景,但水池对岸的文津阁依然还在那里,顿时让我有了兴奋之感。


漂亮的门券

从外观看,文津阁的式样和体量都跟文溯阁和文澜阁基本相像,也是明二暗三的设计,然门廊的两侧却开有石券式的门洞,门洞的上方也同样用琉璃瓦所覆盖,看上去颇为别致,我看过的其它几阁是否也有这种门洞式的设计,我却未曾注意到。


御碑亭内我没找到暗道

面对阁的右手有一个黄色琉璃瓦覆盖的碑亭,里面立着的是《文津阁记》,此块碑很高,我感觉碑身至少有两丈以上,这给我的拍摄带来了很大困难,只能从缝隙把它基本拍了下来。此碑的正面刻的是乾隆御题的《文津阁记》,背面和左右两侧刻着弘历做的三首诗,这首《文津阁记》中提到了该阁名称的来由,所以我把这篇《文津阁记》中这一部分摘引如下:“都为四部,一以贮盛京兴王之地,一以贮御园之文源阁,一以贮避暑山庄。则此文津阁之所以作也。盖渊即源也,有源必有流,支派于是乎分焉。欲从支派寻流,以溯其源,必先在乎知其津,弗知津则蹑迷途而失正路,断港之讥有弗矣!故析木之次丽乎天,龙门之名标乎地,是知津为要也。”由此判断,“文津”有可能是“问津”的谐音。关于这个御碑,我还听过更离奇的说法,好像是在一个电视剧里,里面说文津阁水池和假山之下有一个很大的密室,里面藏着许多避暑山庄的珍宝,日本侵华的时候,很多珍宝就藏在这里面,无论日本人怎样寻找,最终都没有发现,解放之后,这些珍宝就归了人民政府,又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这个故事特别有正能量,而这间密室的入口之处就在御碑亭内,我在碑亭内仔细寻找着暗道的秘密出口,却完全找不到曾经有洞口的痕迹,我为这个八卦故事如此上心的寻找,说明我的好奇心还没有被岁月消耗殆尽,可惜不知道阿里巴巴的暗语密码,没能显现出“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好遗憾地离去。


登楼的阶梯

文津阁上楼的台阶也很窄,但总算比文渊阁宽很多,并且两侧还有木扶手,这给我的上下楼带来很多方便。进入楼上,里面的情形还是让我吃了一惊,虽然书早已不存在这里,但我总以为还保持着里面原有的格局,可是看到的情形跟我的想象反差太大,我站在原地努力地调整了一会儿时空转换,才让自己确证眼前所见确实就是文津阁的内况。


文津阁今日内景


窄窄的走道把里面分隔成了今日的模样

而今的文津阁内,格局已完全变为30年前国内流行的机关办公室模样,我感觉是用轻体砖将里面做出了一间间隔断,然后又刷上了大白,隔断间的门带着玻璃,是那种四格式的玻璃门框,的确符合这种素白的氛围,窄窄的走廊与里面宽阔的空间形成了比例不协调的反差,里面基本空无一物,我也不便问当年或者现在这个文津阁改做了何种用途。

登阁下望,文津阁院中的景色尽收眼底,尤其难得的是,站在这个角度能够看到整个假石山的情形。从资料上我知道,这座假山从外形制作上也很有讲究,此山在造景的时候,隐含了十八学士登瀛洲的掌故,并且把棒槌山、罗汉山、双塔山等热河地区的十大名山浓缩在了这里,细看之下,美则美矣,但它却跟《四库全书》的壮丽无法媲美。

文津阁虽然是建阁最早的一座,然而它却是北四阁中最晚抄完的一部,《四库全书》的编修当年动用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参加编辑、校勘此书的重要学者就有三百六十多人,而抄写人员竟然有近四千人之多,因为这其中的一部就有七亿字左右,如果不是弘历,很难有人能下这么大的决心做出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一部丛书,我们今天很多人骂这位乾隆老皇帝,说他修四库的真实目的是“寓禁于征”,认为他想通过以修四库的名文征书来销毁对自己不利的史书,爱面子人皆有之,谁也不愿意让别人骂自己的祖宗八辈,这种修改字据,自古帝王一个样,用不着太苛责于他。乾隆的时候,应该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难得的盛世,还称得上是四海升平,在这种国力雄厚、政权稳固的形势下,如果想销毁他不喜欢的书,下个令就行了,何必要兜那么大个圈子,动用那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他说一句话就能达到的目的,因此,我觉得乾隆修四库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今天珍藏这部大丛书的馆也都以此为傲,比如文津阁的这部《四库全书》就成为了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库之宝中的一种,如果按许多人所说,这部书是如何的没用处,那不等于在说国家的这么多专家都看走了眼?


这个御题字迹看着顺眼

对《四库全书》的尊重,其实不只是列为了国图的四大镇库之一,北京的一条街名还是用这部《四库全书》来命名的呢,对了,我说的就是“文津街”,就是因为把这部《四库全书》运到了这里,才有了这个名称。宣统元年,清政府就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依照学部的奏请,朝廷同意将文津阁《四库全书》调拨给此馆,后来因为诸多原因,此事拖了几年,到1914年初,才将书运到北京,当时放在了故宫的文华殿内,之后几经搬迁,到1931年,这部《四库全书》才放在北海旁边盖起的新馆舍内。到此时,京师图书馆已经改名为“北平图书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新馆建成后,北平图书馆给市公安局写信,要求把馆正门前的路定名为“文津街”,以此来纪念这部伟大的书存在了这里,这个命名权很快批了下来,并且一直使用到了今天。

因为文津阁成书较晚,恰恰是这一点,它弥补了前三阁内容上的一些错讹,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弘历和纪晓岚的复校,使得该书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完整性上都高于其它几阁,之后的几阁若有缺失,也都会以文津阁本作为底本进行补抄,因此这部书受到了后世学者的重视。在这些递藏过程中,有许多大家都为该书付出了辛劳,也做出了贡献,比如说,陈垣、袁同礼、徐森玉和赵万里等,差点儿忘记一位重要人物,那就是鲁迅,当年内务部将文津阁《四库全书》转给教育部时,就是鲁迅和戴克让等一些人员前往办理各种手续,鲁迅怎么评价这部《四库全书》,我在此就不说了,总之,任何声音都不会影响到这部《四库全书》的伟大价值!

下楼之后,站在文津阁前,我看着阁楼上的一些细部,体味着它当年图书合一的壮丽景象,又忍不住地发了一顿于事无补的感慨,谢过了带我前来的工作人员,走出院门,驱车回返,看着沿路的高低曲折,想象着当年将这样一部大书运来运去的艰难,由此,也更加珍惜自己手中的所得,任何古书能够流传下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幸能够得到,就一定有前世的宿缘,我要学会感念上天对我的厚爱,要懂得惜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四阁”与“南三阁”
圆明园文源阁与《四库全书》
寻幽孤山 之 文澜阁
解密:《四库全书》为啥又叫“四不全”,是“蓄意为之”吗
王静:天一阁与《四库全书》关系谫论
展览博见丨知津溯源——避暑山庄文津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