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ANC | 艺术家手制书如何在电子阅读时代挽回书籍的文化尊严?

在电子阅读时代,纸质书籍应如何存在?10月23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展出了从达利、布鲁斯·瑙曼等大师到中国年轻艺术家的手制书,以100多件作品刷新了书籍的定义。在《艺术新闻/中文版》专访中,策展人徐冰表示,艺术家手制书所带来的可阅读、可把玩、可观赏的综合体验,恰好是在当下人们所缺失的。



“在现在,你之所以想买某本纸质书,是因为这书设计得太招你喜欢了,否则你不需要这本书。”艺术家,“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策展人徐冰在谈及电子阅读时代的书籍发展趋势时对《艺术新闻/中文版》如是说。在几年前电子阅读刚刚起步时,有关纸质书终将消亡的观点就不断被提起,虽然书店倒闭的速度确实令人惊心,不过悄然兴起的艺术家手制书却将书籍的未来指向另一个方向:书籍承载信息的阅读功能和其作为可供翻阅把玩的综合物质实体的性质将会越来越分化。如徐冰所说:“尽管数码阅读正快读取代纸媒阅读,手制书艺术却承担起维护书籍除阅读功能之外的文化尊严的作用。”


“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展览现场


这一时代背景,是将在西方有着200年左右历史的艺术家手制书介绍到中国的契机,也是中国艺术家手制书得以迅速发展的条件。10月23日,“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2012年该美术馆举办的“钻石之叶:百年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览的延续和深化,从主题展以及“会动的书”、“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手工书设计”和“艺术家的旅程”三个副展切入,以100多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继续将艺术家手制书这一对大部分观众而言还并不十分清楚的概念介绍到中国。


艺术家手制书(artist‘s books)指的是艺术家通过对“图书空间”的巧思,将文字阅读与视觉欣赏以及材料触感自由转换并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西方,艺术家手制书这一术语出现于20世纪晚期,不过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就创作过许多流传至今的艺术家手制书,他也被公认为这一艺术形式的发起人。经过两个世纪左右的发展,艺术家手制书已经在西方成为一种特定的艺术门类。“在国外,有专门的博物馆或部门进行收藏,也有相对相对规模的展览和代理这类作品的画廊。”徐冰介绍。



本次展览展出的达利作品《天主经》



本次展览的作品虽不能翻阅,但展柜底的镜子设计则可以让观众看到书籍的封面


将国外艺术家手制书介绍到国内,是两届“钻石之叶”展览最大的诉求和看点。在“钻石之叶”主体展览的先头部分,一众世界知名艺术家的手制书作品展示了西方手制书的面貌。其中包括达利的《天主经》、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和约瑟夫·库所思(Joseph Kosuth)等艺术家合作完成的《施乐之书》以及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索尔·勒维特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每一本手制书中,都不难发现这些艺术家所展现出来的各自典型的创作风格。这些作品形态各异,有的甚至脱离了一般书籍的基本形制,这也恰好说明了艺术家手制书侧重于“艺术”而非侧重于“书”,“书”的一般体量、翻动方式、装订结构和所具有的阅读属性使得艺术家可以在一定限制内发挥创意,甚至打破常规。正如油画、录像可以是创作的媒介,在艺术家手制书中,书便是艺术的载体。


布鲁斯·瑙曼作品《燃气小火苗》



卡尔·安德烈、约瑟夫·库所思、索尔·勒维特、劳伦斯·韦纳等艺术家合作的作品《施乐之书》



卡罗尔·琼·巴顿(Carol June Barton)作品《隧道图》



亚瑟·丹托(Arthur Danto)、托马斯·罗斯(Thomas Rose)作品《A & B》


在副展“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手工书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在瑞典书籍装帧设计协会与诺贝尔博物馆合作之下,由瑞典书籍设计师为2011年至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文学作品所做的手工书设计,其中包括对中国作家莫言小说作品的设计。这些书籍展现了北欧设计的高品质和设计师的精益求精。而另一个副展“艺术家的旅程”则偏重于艺术家的观念性表达。这些由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 George)、马塞尔·布达埃尔(Marcel Broodthaers)、理查德·龙(Richard Long)等艺术家创作的有关旅行的手制书虽然看起来较为平常,但作为这些艺术家平时创作与思考的注脚,它们展现了艺术家手制书在思想传达上的效力。而副展“会动的书”则在打破书籍常规制式上发挥了无线的想象力,集中展示了一批来自国内外跨历史时期的立体书。



在副展“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手工书设计”中展出的卡特琳娜·诺帕(Katarina Norppa)为莫言作品《西门闹和他的七世生活》所做的设计



洛林·卓格(Lorraine Choquet)为艾丽丝·门罗(Alice Monro)作品《逃离》所做的设计



在副展“会动的书”中展出的马修·莱茵哈特(Mathew Reinhart)和罗伯特·萨布达(Robert Sabuda)作品《龙和怪兽》


除了展示优秀的国外作品,本届“钻石之叶”展览来自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数量高达40%,这是本届展览在展览结构上与上届最大的不同。这些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呈现出非常多样化的探索,一些作品则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中式的设计方式和东方思想。例如,来自AHHA工作室的作品《文明》以纸质书作为雕塑的材料,打破了二者的界限;杨宏伟的《假想之过》以版画的方式印出一个个具有马赛克效果的文字,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相结合;罗雪薇的《作》则利用宣纸营造出水墨画的微妙效果和简明的意境,极具古典特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品以年轻艺术家于近3年中创作的新作为主,揭示了艺术家手制书近年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这不仅是对艺术家和相关从业者发出的讯号,也是对大众提示了书籍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不仅可供阅读,也是值得收藏与把玩的艺术品。



专访策展人徐冰

- ? -



徐冰,艺术家,2012年“钻石之叶:百年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及2015年“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策展人


Q:本届“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的举办缘起是什么?与三年前的第一届艺术家手制书展相比主要有哪些不同?
A:
筹划第一届“钻石之叶”艺术家手制书展的目的主要是想把艺术家手制书这个概念引入中国。当时我就想,中国的艺术家应该是很擅长做艺术家手制书的,因为中国有特殊的“纸文化”,中国人的生活、信仰都与纸有关,此外中国还有固有的印刷传统。本次展览跟三年前的首届展览的最大不同在于,参展作品的40%来自中国艺术家,并主要是这三年的近作。这让我很吃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美感和对纸及工艺的处理上表现出了与西方艺术家不同的特质,我觉得很不错。这两次展览中,第一届是对基本概念的介绍,第二届则走的更深,更远。可以说,第二次展览进一步揭示了我们举办第一届手制书展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艺术家杨宏伟的作品《假想之国》



中国艺术家李昊作品《致一位白云》融合了版画与中国传统线装书装订方式


Q:本次展览除了中国艺术家的大量参与外,国外大牌艺术家作品的展示也很多元,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策展思路?
A:
本次展览首先是把国际上优秀的艺术家手制书带到中国,让中国观众能看到,我也希望能就此表述艺术家手制书发展的脉络。本次书展中来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比较侧重于观念性,因为这部分作品主要创作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艺术界正受到观念艺术、达达主义、激浪派的影响,这些书的形式看起来比较简洁也是因为和当时现代艺术的发展诉求有关。有很多80、90年代声名鹊起的艺术家都在早年创作过艺术家手制书,比如吉尔伯特和乔治等,在这些手制书作品中,已经能看到他们日后创作精神和风格的苗头。



在副展“艺术家的旅程”中展出的吉尔伯特和乔治作品《“啊,那伟大的约克老公爵”》


展览的后半部分则是以中国艺术家的创作为主,主要展现他们不同的创意,以及他们对东方文化的不同表达。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副展以三个不同的主题穿插了世界各地的作品,从制作工艺上、制作角度的不同方面入手,让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这个领域的位置以及我们的特点和不足在哪里。

Q:艺术家手制书的阅读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A:确实是。艺术书的阅读性其实很小,正因如此,它才在阅读功能之外的地带获得了发展。当数字阅读取代了传统阅读,书才可能转化成包含艺术性的综合体验物。别看艺术家手制书很小,但它是最综合的艺术,包含了设计、印刷、选纸、手工,观念等方面,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不太容易界定它。其实这种直观的综合体验,恰好是在当下人们所缺失的、需要补充的,正如剧场和诗歌的回归也与我们的生活愈发数字化有关。剧场的复兴源自人们对直观接触的渴望,诗歌的回温则是源于古典情怀和警句式的表达的兴起。我们这代人还是阅读纸质书长大的,所以有想要挽留书籍这一形式的习惯,而在当下,书作为综合体验的载体,是人们所需要的。


中国艺术家罗雪薇的《作》利用宣纸营造出水墨画的微妙效果和简明的意境



中国艺术家钟雨作品《日出》、《十个海子》、《歌或哭》带有东方设计的特征


Q:国内外艺术家手制书的发展目前最大的差距在哪?
A:
首先,我认为中国在未来将会是一个艺术家手制书很繁荣的国家。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出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在西安、四川、北京的美术院校也开设了手制书工作室。不过就目前来说,我们所做的作品相对还是比较粗糙。这与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因为目前在中国做事普遍重数量不重质量。而在西方,制书是一个专门的行业,有悠久的传统,很多人非常专注地做书,例如本次展览中“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手工书设计”部分的作品都非常精美。在手制书上,艺术家所花的精力和其作品完成的程度是相关的,这都能看出来。这是我们目前最主要的差距。此外,国外的作品因其受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影响,所以在观念上很强。中国的作品则中流露出禅宗的智慧,东方式的灵活机动的、声东击西的智慧,这是在我们骨子里的,但中国手制书艺术家对于这种智慧的表达的精准度还需要提升。



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作品《被撕下边和角的方形》



安德烈·托特(Endre Tot)作品《夜游国家美术馆》


Q: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你认为艺术家手制书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A:
艺术家手制书这个类型有其非常特殊的优势和发展空间。任何一种艺术语言的存在都是有其理由的,比如版画的可复制性与复制技术、工业文明有关,因此它相比于油画来说显得更“现代”。手制书也有这样的特征。手制书的生存空间就在于,它处于一个与任何领域都相关,但不属于任何领域的中间地带,参与手制书制作的可以是设计师、艺术家、画家、工匠,所以,几乎所有的大艺术家都参与过手制书创作。它的表达很简洁,像诗歌;此外它可以有多版本,也使得艺术家的作品可以进入更广泛的收藏领域,而且“书”这一载体使这种艺术对普通人来说更好接近。它具有很多的可能性。



沃尔夫·威斯特尔(Wolf Vostell)作品《去-拼贴-偶发》



中国艺术家邱爱艳作品《刺字——山海经》



中国艺术家孙彦初作品《半张纸,一个句子》



AHHA工作室作品《文明》



中国艺术家郭蕾蕾作品《潮》



钻石之叶:第二届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0月17日-10月25日

策展人:徐冰、克里斯·韦恩怀特(Chris Wainwright)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届“钻石之叶”手制书展 | 雅昌
亲手制作一本书,维护文化尊严
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组图)
钻石之叶 手制书的复兴
肖复兴 | 手制书的诱惑
一生必看的音乐剧来了!11月16日至22日展览演出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